:::

蘭博電子報

136期-一個老文青的回憶

文、圖 / 吳敏顯、宜蘭縣文化局

蘭陽博物館編輯

朱橋先前創辦主編《青年生活》,後來改稱《青年雜誌》,創刊初期係單張摺頁,很快拓展成冊風行全台。
朱橋先前創辦主編《青年生活》,後來改稱《青年雜誌》,創刊初期係單張摺頁,很快拓展成冊風行全台。

一個老文青的回憶

吳敏顯,其作品持續刊登於各大報刊,經常入選全國性文選,同時被各級學校選錄為教材或試題。
吳敏顯,其作品持續刊登於各大報刊,經常入選全國性文選,同時被各級學校選錄為教材或試題。

 

就文學創作環境而言,宜蘭在一九六0年代之前仍屬遍遠的後山。青少年嚮往寫作,得從幾家書店和藏書有限的學校圖書館去探索,或異想天開地結合同好自編刊物,企圖闖出一片天地。

 

偏偏那天地並非窮鄉下文青所能任意遊逛,因為凡是與大學聯考範圍沾不上邊的,只能偷偷摸摸去追尋。結果,跟某些同學愛寫情書追女生,某些逃課去打撞球那樣,我從高一開始即和同好陸續創辦主編過兩三種油印刊物及一份鉛印期刊。

 

一九六一年六月我讀高二,在救國團《團務通訊》寫了一篇〈青年刊物在宜蘭〉,指出全縣每月有二十多種年輕人自行編印的刊物。其中以我在一九五九年底創辦主編的《旭光文藝》,算最老牌,接著與羅明河一起編了鉛印成冊的《蘭苑文藝》,發行範圍甚至遠及澎湖馬公。撰稿作者有,朱橋、鄧文來、陌生人、孫虹、吳柳彬、台南林佛兒、馬公吳勝國,台北鄭時雄等。

 

其他單張雙面油印期刊,大多為校內班級刊物,僅少數作校際間交流。分別有:羅東中學《中流》、《蓓蕾》(由我主編)、《波濤》(由曾任聯合報副總編輯唐經瀾主編),宜蘭中學《洪鐘》,宜蘭農校《映波》《天鵝》《生命》《森濤》《激流》《小茅屋》《幽冥》《思齊》《雄獅》《雁音》《啟文》,蘭陽女中《蘭女青年》《蘭園》《綠園》,基隆水產蘇澳分校《海鷗》《寒星》等。

 

所謂油印,是先將特製的臘紙擱在鋼板上,拿針筆一筆一劃地刻寫文稿或插畫,然後透過油墨滾輪印出。而臘紙、針筆、鋼板、油墨、滾輪與印刷機組,全係日本製品,通常只有學校和公家機關才備置,用以印刷考卷、講義或公文書。

 

我家住壯圍鄉公所、鄉農會對街,有一兩年農會、民眾服務站借我家客廳當辦公室,搬離時留下一塊舊鋼板。阿嬤看中鋼板密佈著突出的細小顆粒,想拿它磨刀,我趕緊敷上一層點燈火的煤油後,裹上舊報紙藏起來,沒想到進高中編刊物時立刻派上用場。

 

單張期刊沒有封面,像報紙那樣只有刊頭與版面設計,很多人曾經問我《旭光》版面白紙藍色字,而刊頭及周年慶等字樣,如何套印成朱紅色?

 

我說,六十年前的鄉下學生身上幾乎沒零用錢,無法找刻印店刻個刊名圖章,只好跟腳踏車店討塊廢內胎,拿毛筆寫上旭光二字,乾透再沿字跡邊緣剪下;跑到木匠店撿個木塊,把剪好的兩個橡膠字塗抹補胎黏膠緊貼木塊,便成了一顆類似公家機關的大印。

 

拿碎布沾紅色印泥,均勻地塗抹在大印章那兩個字上面,逐一蓋在印好的刊物上就是套色刊頭。周年慶字跡,則以半張臘紙刻寫後蒙在刊物上,同樣拿沾有紅色印泥的碎布,輕輕刷過即可。

 

這些油印刊物的壽命,通常僅能撐個一年半載,卻讓我的寫作愛好撐了整整一甲子歲月,寫下自己想寫的十幾本散文和小說。

回想這一路顛簸,而能持續地編寫,真得感謝主編過《幼獅文藝》的朱橋先生。朱橋本名朱家駿,一九六四年主編《幼獅文藝》之前,是宜蘭地區早年文學創作及期刊編印推手,也是最大功臣。

「旭光」油印雜誌,可見套印的朱紅色大字,是當時拿腳踏車廢內胎以克難的方式製作完成。
「旭光」油印雜誌,可見套印的朱紅色大字,是當時拿腳踏車廢內胎以克難的方式製作完成。
吳敏顯在「青年」雜誌的投稿。
吳敏顯在「青年」雜誌的投稿。

一九六0年代初期,宜蘭救國團將他從金六結陸軍通信兵學校借調擔任文教組長。身邊幫忙的只有幹事常德闊(筆名常常),與在宜蘭機場空軍氣象站服役、擅長寫邊疆小說的鄧文來。

 

朱橋先則創辦主編《青年生活》,後來改稱《青年雜誌》,創刊初期係單張摺頁,很快拓展成冊風行全台。這期間,我和羅明河等幾個喜歡寫作編刊物的高中生,會利用每星期六中午放學,書包裡帶著稿件、針筆和鋼板,到他辦公桌邊打混。他編鉛印全國性雜誌,我們則用臘紙刻鋼板編印小期刊。

 

高中生初習寫作,發表園地有限,不得已開荒拓墾,從沒想到因此影響了我一生。軍校時期讀藝術系,職業軍人生涯的頭兩年忙於訓練新兵之外,其餘時間都在陸軍總部編印週刊及文學叢書。退役後,不論擔任教職,報紙副刊編輯或記者,幾乎不曾離開寫作和編印出版品。

 

不久前,應邀到佛光大學中文系上課,黃憲作教授看到我收存的一份五十年前剪報,相當驚訝。這份剪報是一九六九年元月份《幼獅文藝》刊出的「南方澳之旅」專輯。

 

我告訴黃老師,活動日期正是《幼獅文藝》主編朱橋剛離開人世一個多月,代理編務的羅明河承續他遺願,帶著包括蕭蕭、辛牧、施善繼、陳韶華、王憲陽、黃癸楠等一批年輕寫手,冒著寒流大雨天氣到宜蘭,由我向軍中借來一輛中型吉普車,載大家前往南方澳。(先前約好的喬林、呂大明、方明漪幾個寫作朋友,則因為雨勢大以為行程中止而未趕來。)

 

黃老師說,在那麼早那麼艱困的年代,已經能夠有計畫地邀請台北都會一些詩人跟作家,遠來宜蘭實地踏查、書寫文章製作專輯,登上全國性文藝刊物,實在不簡單。

 

──2019年12月《幼獅文藝》792期

《第56期青年雜誌》第一頁我們的話,敘明青年雜誌編輯群是一群沒有稿酬,純然為文學和藝術貢獻的隊伍。
《第56期青年雜誌》第一頁我們的話,敘明青年雜誌編輯群是一群沒有稿酬,純然為文學和藝術貢獻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