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期-第九屆宜蘭縣文化獎得主-吳敏顯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吳敏顯是土生土長的宜蘭縣壯圍人,出生於民國33年,從民國48年就讀宜蘭中學時就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編輯刊物,長期擔任《聯合報》記者,熟悉鄉土藝文掌故,到目前為止出版了約20本專書,創作文類包括散文、小說,以及民間故事、紀實文學,內容主要是宜蘭的鄉土人文與風物習俗,作品常在各大報刊發表,或被各級學校選錄為教材與試題,提升宜蘭的能見度,對宜蘭歷史的建構與傳播,發揮正面效益。
培養文藝氣息,締造文學王國
吳敏顯先生,宜蘭壯圍人,幼時喜好閱讀,稍長舞文弄墨,於焉培養文藝氣息,締造文學王國。凡此概從鄉土出發,書寫民情,關懷社會,念茲在茲,縈繞心繫,就是宜蘭-我們共同的家園。
長期擔任《聯合報》記者的吳敏顯,每天報導新聞,撰述評論,就因親臨採訪,析理詳實,提供認知管道與訊息來源,跟讀者聲氣相通,文字交會,而為另類互動,使其在宜蘭堪謂家喻戶曉,幾乎人盡皆知。曾任〈萬象版〉主編,深受賞識,得見升遷,但他不為所動,毅然返鄉,立足宜蘭,獻身創作,發皇宜蘭文學慧命。
早在民國四十八年,吳敏顯就起筆成章,旋即編印《蘭苑》,至今垂逾花甲之久,共出書約二十冊,燦然豐碩,聲滿蘭陽,馳譽全臺。由於熱愛文學,積極創作,吳敏顯除純文學外,還有報導文學與歷史文學,以其熟悉鄉土藝文掌故,寫來順手,可讀性高,作品內容猶重宜蘭的鄉土人文與風物習俗,對宜蘭歷史的建構與傳播,發揮正面效益。「文化」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總成果,吳敏顯正是這總成果彙展的重要推手。
宜蘭各類文化活動、各級政府與藝文團體所辦的相關工作總可見他熱心投入的身影,如:擔任文化類相關委員會委員、社區大學開設「書寫宜蘭」寫作班、應邀社區與學校演講、帶領學員文史巡禮、辦理青少年文學營、受聘各項文學獎評委、擔任蘭陽文學叢書編審、各類文學作品審查、參與文物古蹟調查等,在在都是他深耕宜蘭文化的具體表現。
吳敏顯並藉助個人在文學界之聲望,多次邀請國內知名文化人士到宜蘭參訪、演講、座談,對宜蘭文風提升有明顯成果。尤有進者,吳敏顯的作品常在各大報刊發表、入選全國性文選、屢獲海外書報轉載、又被各級學校選錄為教材與試題。凡此對推廣宜蘭文化立縣,提升宜蘭的能見度,確有莫大貢獻。
要之,吳敏顯立足鄉土,闡揚文學,報導訊息,深耕文化,進而推銷宜蘭,迴向宜蘭,可謂功在宜蘭。評選小組一致推薦頒贈「宜蘭縣文化獎」,以資表彰。
大事記
- 1944年 出生於壯圍鄉土圍村。
- 1949年 讀壯圍國小,接續畢業於宜蘭中學初中部。
- 1959年 喜歡美術與作文,就讀羅東中學高中部期間開始寫作投稿,創辦油印刊物《旭光文藝》,並與同好主編鉛印刊物《蘭苑文藝》。
- 1962年 與藍祥雲等六人合出詩集《浪花集》,由青年生活社出版。就讀國防大學政戰學院藝術系,持續寫作投稿。
- 1969年 於《幼獅文藝》發表新詩〈你我的歌〉,獲菲律賓《大中華日報》譽為該年度中國詩壇代表性作品。隨後多年被數所大專院校詩歌朗誦隊採用為朗誦比賽作品。
- 1970年 擔任陸軍總部出版社文藝叢書主編,編印散文、小說等20餘冊。
- 1971年 由光啟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弦月谷》。獲國軍第7屆文藝金像獎,國防部官兵文庫出版長詩《新世紀的晨光》
- 1974年 獲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優秀青年詩人獎。陸軍第3屆文藝金獅獎。
- 1975年 應中國時報副刊邀約書寫〈龜山島〉,分兩天刊登並選入時報叢書《現實的邊緣》。文中所創作:龜將軍因與海龍王最寵愛的蘭陽平原公主私訂終生,而遭隔離逐出龍宮的神話。迄今仍常被引用。
- 1976年 散文集《靈秀之鄉》由水芙蓉出版社出版。10月少校退伍,獲聘為宜蘭高中教師。在此前一年多即奉陸軍總部核准於每周六上午到宜中兼4堂課。
- 1978年 爾雅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青草地》。辭教職進聯合報,先後擔任副刊編輯、萬象版主編、宜蘭縣召集人,任職25年期間曾獲多次模範記者獎、績優人員獎。
- 1980年 獲中國文藝協會第21屆文學散文創作獎章,由前總統嚴家淦先生頒獎。
- 1985年 將宜蘭河「船王」林石順贈送的一艘駁仔船,轉送縣政府。目前放置蘭陽博物館展示。
- 1989年 獨家報導縣誌上的龜山島以及宜蘭縣經緯度全部出錯,聯勤測量署於新聞見報後重新提供正確經緯度。
- 1990年 散文集《與河對話》由漢藝色研出版社出版。散文〈行過悠閒歲月〉〈小腳外婆的家〉〈媽祖宮的籤詩〉〈馬纓丹〉〈此時彼時〉5篇,選入大陸百花文藝版《台灣藝術散文選》。
- 1995年 有關龜山島散文,被選入北區五專聯招國文科試題。
- 1996年 散文〈與河對話〉被大陸晨光出版社收錄在《中國著名散文背誦100篇》,〈馬纓丹〉則選入湖南出版社《人生四景》書中。
- 1999年 極短篇〈成長的代價〉選入國立編譯館的國中選修《國文教師手冊》第2冊第148頁。
- 2001年 參與宜蘭大學「宜蘭河流域人文及自然資源調查計畫」,為期18個月。
- 2004年 獲第1屆蘭陽文學獎小說第2名。散文集《逃匿者的天空》由文化局出版,被行政院文建會「2006年全國閱讀運動」選為63本文學好書之一,也是唯一由公家機關出版的書籍。
在宜蘭社區大學開設「書寫宜蘭」寫作班。散文〈行過悠閒歲月〉被選入93年度全國語文競賽國中組朗讀篇目。 - 2005年 中正大學語文研究所引用極短篇〈老虎的步伐〉當94年度試題。民間故事集《老宜蘭的腳印》由文化局出版。與徐惠隆合寫《太平山的故事》由農委會林務局出版。
參與《九彎十八拐》文學雙月刊創刊。
- 2006年 小說集《沒鼻牛》由歷史智庫出版。〈龜山島──大自然的教室〉被選為第10回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題本。開始在網路闢設部落格《吳敏顯筆記簿》。
- 2007年 民間故事集《老宜蘭的版圖》由文化局出版。《宜蘭大病院的故事》由署立宜蘭醫院出版。協助文化局策劃「文定龜山島」活動,邀請作家登島夜宿寫作,並主編《在這裡.在那裡:大家來寫龜山島》文集。
- 2008年 散文〈媽祖宮的籤詩〉及小說〈滿溪全鮘魚〉,分別入選行政院文建會「閱讀文學地景」套書中的散文卷及小說卷。散文〈走進山林裡〉,選入台北縣97年度語文競賽國小教師組朗讀篇目。
- 2010年 民間故事集《宜蘭河的故事》由蘭陽博物館出版。出書後,隨即應邀20幾場演講及走讀活動,包括縣長林聰賢都和民眾一塊兒坐在航行中的管筏上參與走讀。
- 2012年 散文集《我的平原》由九歌出版社出版。翌年獲選為「102年台灣閱讀節名家推薦百大好書」文學類46本之一。
- 2013年 心疼清朝及日據時期舊縣衙故址11棵老樟樹將被移植,撰寫散文〈群樹遺言〉並搭配照片刊登聯合副刊。隨即引發各界熱烈迴響,主動連署護樹,促使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將老樹群登錄為文化景觀加予保護。
- 2014年 小說集《三角潭的水鬼》由九歌出版社出版。隨即有中央、教育、中山、復興、警察等廣播電台陸續訪談推薦。
- 2015年 散文集《山海都到面前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8月應中國作家協會邀請到北京參加「海峽兩岸抗日題材作品座談會」,會中發表散文〈那一年半載〉,走訪盧溝橋、山東棗莊,台兒莊車站、古城及抗日紀念館,參訪沂南影視城、八路軍的山東小延安、竹泉里、大青山戰場,以及費縣石雕。
- 2017年 小說集《坐罐仔的人》由聯經出版社出版。
- 2018年 散文集《腳踏車與糖煮魚》由九歌出版社出版。縣文化局出版民間故事集《老宜蘭的臉孔》。小說〈天送仔〉獲選入《華文小說百年選──台灣卷》。
- 2020年 日記體小品《鄉野隨想》由爾雅出版社列入2019下半年「作家日記」系列出版。散文〈冬陽〉獲康軒文教集團選入《國中國文課本》第3冊第9課課文;〈冷天的陽台〉則作為「延伸探索」文本。
- 2021年 連續4年擔任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學生組評審。
榮獲第九屆宜蘭縣文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