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9期-「宜蘭勁鄉團—蘭博家族特展」手作體驗

張曉婷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約聘規劃師

「宜蘭勁鄉團—蘭博家族特展」推出一系列體驗活動讓大家一起參與。
「宜蘭勁鄉團—蘭博家族特展」推出一系列體驗活動讓大家一起參與。

「宜蘭勁鄉團蘭博家族特展」自2020年10月1日開展以來,結合「宜蘭勁水」、「宜蘭勁巧」、「宜蘭勁好食」、「宜蘭勁好玩」、「宜蘭勁舒適」五大展覽單元,陸續規劃宜蘭博物館家族體驗活動,呈現勁趣味的宜蘭,讓民眾除了看展外,用更有趣的方式了解展覽內容,更深入認識宜蘭特色與博物館家族。

宜蘭勁水

面對今(2021)年台灣各地水情告急,宜蘭沒有水庫,卻不缺水,您知道原因嗎?蘭陽平原的地勢西高東低,靠近山麓地帶,由較粗的砂礫組成,因此透水性佳,雨水易滲入地下,儲存於地底,讓整個蘭陽平原底下就像是一座大水庫。特殊的地質環境,讓宜蘭除了甚少缺水外,伏流、湧泉也不少,造就了許多與水相關的產業,如酒廠、養殖產業。

 

台灣最大的水草養殖場-勝洋休閒農場,就是位於水源豐富、水質乾淨的員山鄉。勝洋休閒農場結合「宜蘭勁水」單元,規劃「水水遇見你-生態瓶DIY」。製作生態瓶的瓶子,來自員山鄉農會所生產的養生豆奶宜蘭最在地的飲料,參加者必須將豆奶喝完後,才能利用空瓶作為生態瓶的容器。而生態瓶是一個仿生態系的封閉「微型世界」,瓶內有水藻、蝦和硝化菌,扮演著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角色,不需要特別的飼養和清理,只需供應適當的光便能生存,但如何維持生態平衡可是一項重要課題啊!這是一項兼具知性與趣味的體驗。

左圖:很多人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水草的樣態。/ 右圖:小朋友非常專注地觀察蝦子動態。
左圖:很多人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水草的樣態。/ 右圖:小朋友非常專注地觀察蝦子動態。

宜蘭勁巧

「宜蘭勁巧」乃是透過不同形式的文化藝術,表現巧手工藝,也反映在地生活文化與智慧。籐編是泰雅族重要的傳統技藝,常用來編織籐籃、藤帽、藤盒等各式生活用具。南澳鄉泰雅文化館於「宜蘭勁鄉團特展」展出代表宜蘭勁巧的籐籃工藝,配合展覽內容,部落耆老陳明仁(Yukan wilang))工藝師特別帶來籐環DIY體驗。黃籐是籐編的原料,生長在近山地區,全身幾乎布滿尖刺,耆老帶來的材料,已經過費心處理,削到只剩下編織用的籐皮,這次籐環編織,屬於基礎入門,每個籐環由1條籐皮編織而成,上下線、鬆緊之間,在耆老手中看似簡單的動作,落到大家手裡好像變得不聽話了,這可真是一門大學問啊!

左圖:陳明仁工藝師教授民眾籐環製作。/ 右圖:籐環體驗成品。
左圖:陳明仁工藝師教授民眾籐環製作。/ 右圖:籐環體驗成品。

歌仔戲的前身「本地歌仔」,起源於宜蘭,是農村青年閒暇之餘,在廟埕、樹下表演自娛娛人的方式,也是歌仔戲最原始的表演形式。員山鄉結頭份社區是本地歌仔的發源地,農曆年(2021)前特別改編「安童哥買菜」歌謠,以本地歌仔方式,說唱宜蘭12鄉鎮特色食材,唱出一道道在地好料理,並邀請民眾體驗「四塊仔」打擊樂器,最後一起合奏演出。跟著安童哥來蘭博買年菜囉

左圖:結頭份社區以本地歌仔說唱宜蘭12鄉鎮特色食材。 / 右圖:結頭份社區與民眾合奏體驗「四塊仔」打擊樂器。
左圖:結頭份社區以本地歌仔說唱宜蘭12鄉鎮特色食材。 / 右圖:結頭份社區與民眾合奏體驗「四塊仔」打擊樂器。

宜蘭勁好食

因應宜蘭風土,「宜蘭勁鄉團特展」中介紹了金棗、南瓜、鴨賞、酒、蔥及蜂蜜六種食材,其中流通最廣的就屬金橘(又稱金棗)。冬天是柑橘類的生產旺季,而金橘是其中少數可以連皮帶肉一起生食的果物,最特別的是果皮比果肉還要甜。宜蘭因為氣候溼雨,近山地帶形成金橘絕佳的生長環境,因此產量占全台9成以上,也就是說在台灣吃的金橘,絕大部分產自宜蘭。橘之鄉現場示範「金橘甜蜜蜜」手工果醬製作與金棗蜜餞DIY體驗,只加了糖與鹽的調味,不僅美味也有天然防腐效果。歡迎用舌尖體驗勁好食的宜蘭文化,品味在地食材。

左圖:橘之鄉金棗蜜餞DIY體驗活動。/ 右圖:橘之鄉現場示範手工果醬製作及提供民眾品嚐。
左圖:橘之鄉金棗蜜餞DIY體驗活動。/ 右圖:橘之鄉現場示範手工果醬製作及提供民眾品嚐。

宜蘭勁好玩

2013年自台北搬遷至宜蘭縣五結鄉的無獨有偶劇團成立了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並在幾棟老穀倉中開始了劇團排演、教育推廣工作,秉持著無物不成偶的精神,帶來「當偶們同在一起」手操偶製作及操演體驗。仔細觀察,偶的生命來自操作的人,偶的表情跟操偶者是一樣的,下次來宜蘭多了一個好玩的地方,加入預選名單吧!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的夥伴引導民眾進行老鼠偶表演。
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的夥伴引導民眾進行老鼠偶表演。

莎貝莉娜精靈印畫學院規劃「印畫遊宜蘭」創作活動,邀請民眾利用精心設計製作的宜蘭16景圖案,包括龜山島、蘭博建築、丟丟銅森林、見晴古道等,在宜蘭地圖上蓋印,或利用雙手蓋上創意手印,以共同創作的方式,邀請民眾齊心協力填滿宜蘭的顏色,聯手完成心中的宜蘭地圖,也更認識宜蘭這塊土地。

左圖:媽媽正在為小朋友介紹宜蘭地圖。/ 右圖:小朋友用水晶印章蓋上蘭博建築圖案。
左圖:媽媽正在為小朋友介紹宜蘭地圖。/ 右圖:小朋友用水晶印章蓋上蘭博建築圖案。

宜蘭勁舒適

文化保存從「家」開始,生活的智慧也是博物館的重要內涵。牛頭司耕牛小學堂是一處以耕牛為核心的農村生活教育園區,帶著耕牛文化傳承的教育使命,尋找一種能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這次搭配展覽中「牛糞變黃金」的主題,為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牛王」,也帶來牛牛便便牛後春花苔球製作及牛糞畫的創作體驗,推廣牛文化及牛糞的再生運用。這隻「牛王」來自雲林縣土庫鎮,20185月至壯圍鄉定居。根據牛頭司的介紹,一般牛只有下排有門牙,正常牛的門牙有8顆;7顆牙齒的牛,通常是發育不好或是健康狀況不佳,才會少一顆牙齒;9顆牙齒的叫勇牛或牛公;10顆牙齒的牛稱之為牛王。

蘭博第一次有耕牛出現,民眾感到非常新奇。 / 右圖:牛頭司耕牛小學堂向小朋友介紹牛的習性及牛糞再利用。
蘭博第一次有耕牛出現,民眾感到非常新奇。 / 右圖:牛頭司耕牛小學堂向小朋友介紹牛的習性及牛糞再利用。
牛牛便便—牛後春花苔球製作。
牛牛便便—牛後春花苔球製作。

另一個有趣的體驗就是手捏薰香。傳統民俗中,「香」是人與神之間的媒介,透過裊裊的香煙,將祈福者的心意傳達給眾神。位於頭城鎮的己文堂是宜蘭老字號手工製香廠,近年將民俗用香轉換為生活香,此活動特別安排在農曆年間(2021),帶大家從認識製香文化到雙手萬能捏出想要的香品形狀,不管點燃或是靜置都能沈浸於天然香氛之中。

左圖:製香原料來自天然植物,民眾從認識香味開始,找到對應的植物。/ 右圖:民眾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調出想要的香味。
左圖:製香原料來自天然植物,民眾從認識香味開始,找到對應的植物。/ 右圖:民眾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調出想要的香味。
依個人喜好,將薰香材料捏製成各種形狀。
依個人喜好,將薰香材料捏製成各種形狀。

「宜蘭勁鄉團蘭博家族特展」體驗活動

  • 請查看附件下載
  • 展覽:宜蘭勁鄉團蘭博家族特展
  • 日期:2020101日至2021830
  • 地點:蘭陽博物館特展室

檔案下載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