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52期-孵鴨

文:利澤簡文教促進會/圖:莊雅惠

孵鴨蛋師博身後為過去以手工打造的專用孵化器
孵鴨蛋師博身後為過去以手工打造的專用孵化器

 

在1962年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畜牧生產組及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合編發表的《台灣養鴨業初步調查報告》顯示:在1961年時,宜蘭縣飼養鴨隻數超過200隻以上者共有131戶,而孵化場主要分佈在羅東鎮、冬山鄉、五結鄉、礁溪鄉及宜蘭市,共計21戶,相較而言,當時全國僅有54戶孵化場。調查當時,宜蘭縣以飼養產蛋鴨為主,約佔97%,而肉用鴨約佔3%。

 

當時養鴨產業並無專業種鴨場,蛋鴨飼養者都飼養有少數正番鴨,供與母菜鴨交配生產種蛋,然後運交孵鴨場代為孵化,能孵化者以小鴨出售,未能孵化者,則是作為食用蛋出售。因為宜蘭菜鴨種隻體重較重,所生產的土番鴨體型亦較大,易受市場喜愛,所以雖然以產蛋鴨為主,都因當時鴨蛋價格較雞蛋低廉,一般消費亦較雞蛋普遍。鴨的產蛋期可達2-3年,每年有穩定的鴨蛋出售,且受精卵孵出雛鴨後出售所得又較鴨蛋為高。

左圖:新合益現代化孵化場現況 / 右圖:新合益現代化孵化場現況
左圖:新合益現代化孵化場現況 / 右圖:新合益現代化孵化場現況

根據訪談專事孵鴨的店家─新合益商號吳富信先生,對於養鴨、孵鴨的方式演進,以及鴨仔貿易的網絡,有如下的說明:

 

吳家從他的阿公就開始經營鴨店,專注於孵鴨仔、飼鴨母。到了吳連桂、吳清泉兩兄弟承接之後,成立新合益商號,開始從事貿易工作。業務分為內銷及外銷:內銷則以全台灣為主,外銷的範圍是東南亞﹝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香港﹞,而在商號的全盛時期,幫忙工作的師傅和工人至少有22個。

052期-孵鴨

孵鴨過程相當辛苦,首先要用鍋子炒稻穀逹到適當温度,再把炒熱稻穀放下舖到架上,就是所謂「炒穀舖蛋」,一段時間温度不夠再重複炒穀。

 

炒稻的溫度完全靠師傅手的經驗,熱度大約維持12個小時,把炒熱稻穀放在草蓆上孵蛋,其中約4天當中1天約要翻舖2次,後來有電桶,就用電桶孵蛋。

 

蛋第4天要拿出來照照看有没有「形」,即蛋中有没有小鴨仔的雛型。再過15天再照1次,約30天即可孵出鴨仔,天氣好的時候,把蛋拿到外面空地曬,搬運過程以蛋帕仔巾(麻布做的一條方巾)一層一層的搬,等蛋的溫度達到再把蛋搬進去,蛋孵至12天會發出一定溫度,再以12天以下的蛋跟12至15天的蛋放在一起直到出貨,這當中節省不少成本。

 

外銷賣的是有形鴨蛋約27天,需空運到東南亞各國,到達目的地時小鴨子便剛好孵出。內銷則以孵出小鴨仔前1天為主,是由火車來運送到全台灣。在當時每4天就出貨1次:外銷約1萬隻至1萬5千隻左右,內銷約1萬隻左右。每隻鴨仔價錢大約4或5元。最盛時期,利澤地區就有5家孵鴨工廠。垷在的出貨雖然没有以前好,但還是有1萬隻左右,差別在以前有外銷現在没有。(註1)

蛋要拿出來照照看有没有「形」,即,即蛋中有没有小鴨仔的雛型,能孵化者以小鴨出售,未能孵化者,則是作為食用蛋出售。
蛋要拿出來照照看有没有「形」,即,即蛋中有没有小鴨仔的雛型,能孵化者以小鴨出售,未能孵化者,則是作為食用蛋出售。
60年代的「舖」上裝滿即將啄殼而出之鴨蛋 ,工人正調整蛋與蛋之空間,以免小鴨孵出後過度擁擠,導致傷亡。
60年代的「舖」上裝滿即將啄殼而出之鴨蛋 ,工人正調整蛋與蛋之空間,以免小鴨孵出後過度擁擠,導致傷亡。
一隻母鴨3天之中有2天會生蛋,前即為其產蛋之蛋槽。
一隻母鴨3天之中有2天會生蛋,前即為其產蛋之蛋槽。

而養鴨孵蛋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據吳富信先生表示:

 

育種蛋鴨必須養殖150多天才能生蛋、肉鴨則需養殖75天方能供應市場所需,他養的成熟種鴨每天大約七成會生蛋,也就是說,一隻母鴨3天之中有2天會生蛋,下蛋的時間通常在凌晨1點到5點,所以每天得一大早起床,4點就要到鴨寮撿蛋,這樣的生活必須風雨無阻。鴨子每天都照三餐進食,如果不給吃就無法生蛋,對飼養者而言便毫無假日可言。(註2)

 

直到目前,吳富信先生經營有6個鴨寮,其中4個位於五結,2個位於冬山,平常都維持飼養8千隻種鴨,以育種生蛋為主,1個月孵出10萬至12萬隻小鴨,年產量120萬隻以上,他所培育的孵化鴨蛋供應全台所需,市場佔有率超過百分之十。

育種蛋鴨必須養殖150多天才能生蛋
育種蛋鴨必須養殖150多天才能生蛋
吳富信先生所經營之鴨寮
吳富信先生所經營之鴨寮

備註

  • 註1參見利澤簡文教促進會編印,《咱的故鄉咱ㄟ夢》,2008年,頁63-66;徐惠隆,《蘭陽的歷史與風土》,臺原出版,1992年,頁192-197。
  • 註2 農業知識入口網:為育種而努力宜蘭鴨農吳富信與宜蘭縣肉鴨產銷班第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