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25期-礁溪溫泉歷史調查

改編自歷史建築台灣銀行礁溪訓練中心調查研究(蔡文婷改寫)

湯泉,在湯圍,廳治南四十里。遠望熱氣蒸騰,泉中若沸.附近田園多被泡傷.土人無冬夏,澡浴於此。…… 《噶瑪蘭志略》

說名

左圖:礁溪鄉舊蘭陽八景之八湯圍溫泉 資料來源:轉載自宜蘭縣文化局網站,民國40年代,楊景天先生拍攝。 / 右圖:礁溪鄉舊蘭陽八景之八湯圍溫泉 資料來源:轉載自宜蘭縣文化局網站,民國40年代,楊景天先生拍攝。
左圖:礁溪鄉舊蘭陽八景之八湯圍溫泉 資料來源:轉載自宜蘭縣文化局網站,民國40年代,楊景天先生拍攝。 / 右圖:礁溪鄉舊蘭陽八景之八湯圍溫泉 資料來源:轉載自宜蘭縣文化局網站,民國40年代,楊景天先生拍攝。

 

早在吳沙墾蘭時,先民及原住民在礁溪發現溫泉,因此礁溪溫泉所在地舊名為「湯圍」。顧名思義「湯」指的是溫泉,而汨汨溫泉流過的燒水溝,即稱為「湯仔城溝」。

 

礁溪地形山谷環抱及溫泉溝於田中央餘煙裊裊的景色,已被列為「蘭陽八景」之一,其後更有烏竹芳、柯培元、舉人陳淑均等人賦詩吟詠「湯圍溫泉」流傳至今。

 

礁溪設庄始於清代(1886),稱之為礁溪庄(註1),到了日治時期也稱為礁溪,溫泉所在地稱之為湯圍,從《臺灣日日新報》所載之可知,「…鑛泉之湧出地,則在礁溪市之北拾町許也,其湧出之量,雖不甚巨而有多數之泉源,可相混合,故得成為小川,…(註2)。」清楚說明兩地的位置點,直到了戰後才將礁溪的行政區域分為大義村及大忠村,而湯圍改名為德陽村(註3)。

 

日治時期後,礁溪地區的開發以溫泉為主要產業,包含警察派出所及火車站等機行政或交通機關多數設置於湯圍,因兩地相隔不遠,在日治時期的相關舊籍或公文資料中,多數將溫泉所在地統稱為礁溪溫泉,而較少稱之為湯圍溫泉。

礁溪庄管內圖-礁溪與湯圍行政區劃 資料來源:《礁溪庄勢一覽》,1933。
礁溪庄管內圖-礁溪與湯圍行政區劃 資料來源:《礁溪庄勢一覽》,1933。

公共浴場

日人領臺後,從大正1(1912)年(註4)即開始提撥經費經營公共浴場,藉以改善臺灣人的入浴習慣。此外,在節省興建成本及泉源取得的考量下,擁有溫泉、海岸、港灣等天然資源及地理特色等地方,理所當然成為設立公共浴場的優先考量因素。

 

宜蘭地區因擁有相當多的冷溫泉資源,且都位於市街附近,如礁溪溫泉及員山溫泉,因此成為公共浴場的設置首選。公共浴場不但改善一般民眾的衛生習慣,部份公共浴場設有休憩室,亦成為週遭居民生活中心之一。

 

日治時期宜蘭地區所設立之公共浴場中,礁溪公共浴場及員山公共浴場是以公共衛生費所興建,蘇澳冷泉浴場及礁溪公眾(無料)浴場則是由庄役場負責籌設興建,屬於社會事業之範圍。

礁溪公共浴場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工業部彙報》〈 臺灣礦泉〉,1930,卷期編次第6號,p6。
礁溪公共浴場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工業部彙報》〈 臺灣礦泉〉,1930,卷期編次第6號,p6。

 

礁溪公共浴場及公眾(無料)浴場
大正4(1915)年,宜蘭廳撥用公共衛生費10,000圓,在離礁溪驛約220公尺的圓山公園內興建一座磚石構造的公共浴場(如圖四),並於該年12月時正式經營。隨 著入浴人數的逐年增加,大正12(1923)年於浴場旁增建一棟木造貴賓室,做為接待官衙士紳之地方。

 

礁溪公共浴場內有兩座長方形浴槽,男浴場約9坪大,女浴場約6坪大小。浴場旁設有約35疊敷大的休憩場(大廣間)、十疊房及八疊房大小的特別休憩所兩棟。大廣間內有桌球桌,而在小丘上中央處設有網球場,一旁的相思樹下則有小椅子,供入浴後民眾散步休憩的場所(註5)。大正13(1924)年,礁溪驛西方約300公尺處,另興建一間公眾浴場,免費提供 農民及勞動者使用(註6)。

 

員山溫泉公共浴場
員山溫泉位於員山鄉內員山,早在清嘉慶年間即發現,但當地住民視為毒物,罕有試浴者。直到大正年間,有當地人於員山頂建築 、旅館,進而開鑿溫泉堀,促使了浴場的興建,員山溫泉溫度適於入浴,效能不亞於礁溪溫泉。

 

大正3(1914)年6月,宜蘭廳長小松吉久以公共衛生費管理者之身分用「官有土地無料貸下」之方式,申請來做為公共浴場興建之地,大正5(1915)年,宜蘭廳支出公共衛生費補足9,637圓後興建之,並於該年12月時正式開設經營。

 

員山溫泉公共浴場,建築形式分別為木造平房及日本風格家屋共5棟,設有4座長寬6尺4,深度2公尺之浴槽,分為男女浴場(註7)。

員山公共浴場 資料來源:《臺灣經典寫真(下)》,田野影像出版社,1997,p463。
員山公共浴場 資料來源:《臺灣經典寫真(下)》,田野影像出版社,1997,p463。

交通開通後所帶來的影響

日本領臺後,日人大量移入,其中不少是來自日本的旅遊者及軍人等,因此眼明手快的日本人,隨即在市街或溫泉地,迅速向臺灣人購得現成的家屋,大張旗鼓的開始經營旅館生意。

 

大正5(1916)年1月,宜蘭橋開通,隨著交通的便利,往返宜蘭地區的遊客逐漸增加,礁溪溫泉遂成為宜蘭地區戶外休憩的景點之一,如《臺灣日日新報》所提之:

 

自月之14日(大正5年)始,因宜蘭橋開通。輕便臺車運行驟增。其到礁溪公共浴場,亦益增加,如16日禮拜日,入浴客約百名,非常盛況,其由宜蘭以臺車往復者,臺車資36錢,入浴料10錢,若自持乾餱而往,1人只須前記46錢,即 可一日清游,自然浴客可益吸收,而今後之盛況亦可之。

 

大正13 (1924)年宜蘭鐵道全線開通後,以礁溪驛為溫泉中心的發展方式也隨之興起。溫泉的療效、美麗的風景,在當時民眾口耳相傳的影響下,帶動了西部民眾到礁溪觀光,鐵道的開通與礁溪溫泉發展有著密不可分之關係。而且當時臺灣鐵道部爲了增加收入,開始編寫臺灣鐵道旅行遊記,介紹臺灣各地的旅遊景點,鄰近火車站的礁溪溫泉,也成為重要的介紹的景點之一。除了鐵道之外,尚有汽車(自動車)往返於台北、八堵、頭圍及宜蘭等地,交通便利,促使了溫泉地的發展得以持續,直到今天。

全島溫泉地點說明圖
全島溫泉地點說明圖

備註

註1 施添福,《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200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p72。

註2 明治38 (1905)年12月27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湯圍溫泉〉,第百五號第一版。

註3 施添福,《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2000,臺灣省文獻委員會,p72。

註4 金包里溫泉於大正1(1912)年,由臺北廳岀資約20000圓進行興建及管理,為最早以公共衛生費開設的公共浴場。

註5 中島春甫,《台北近郊の礁溪北投草山金山溫泉案內》,1930,臺灣案內社,p114。

註6 大正13(1924)年8月中旬蘭陽地區發生大暴雨,造成許多災民當時流離失所。《礁溪庄勢一覽》,1933。

註7 只野廣,1927,《臺灣遞信協會雜誌》〈礁溪溫泉〉,交通局內財團法人臺灣遞信協會,p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