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2期-傳遞知識的利器(上)

文/圖:劉藍玉(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長)

 

原文刋載於 2008,博物館做為傳遞知識的利器,博物館學季刊22(3): 73-86。
波昂境內唯一一間自然史博物館~亞歷山大.庫尼胥動物學博物裏小型生態展示櫃,展示內容充分顯示出研究非常扎實,誠為研究人員與展示人員緊密合作的成果
波昂境內唯一一間自然史博物館~亞歷山大.庫尼胥動物學博物裏小型生態展示櫃,展示內容充分顯示出研究非常扎實,誠為研究人員與展示人員緊密合作的成果
計算機博物館立柱
計算機博物館立柱

 

喜歡逛博物館嗎?逛博物館只為了打發時間還是有特殊目的呢?喜歡什麼類型的博物館?什麼博物館風格最能打動你?光彩絢麗的展示還是引人入勝的內容導引?

 

法國大革命後,原屬貴族獨享的博物館正式向民眾開放,自此以後,博物館的教育功能越來越凸顯,也越來越多元。特別是注重實用精神的德國人,更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德國博物館的特色就是展示都稱不上光彩絢麗,但內容卻平實可親、引人入勝,很能引起觀者的共鳴,讓人深深感動。

 

本文以波昂地區幾個重要博物館為撰述對象,並將博物館分成科學、產業、歷史三大類,介紹其傳遞知識的手法,首先讓我們來進一步了解科學類博物館。

 

科學類博物館富有想像與表現空間,常常成為注目的焦點,其中又以善用實物與模型、活潑親切的自然史博物館最受歡迎。這類博物館主要傳遞自然知識,因此向觀者詮釋自然運作的形式,便是這類博物館最重要的教育責任。德國一直以出產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聞名,歷屆諾貝爾數學、物理學與化學獎得主中,德國人都佔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走訪這類博物館時,看他們如何將抽象的邏輯和理論,轉換成平易近人的展示,實在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德意志博物館介於入口和出口之間的展廳,以獨立玻璃展櫃呈現各德國籍諾貝爾得主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器材與成果
德意志博物館介於入口和出口之間的展廳,以獨立玻璃展櫃呈現各德國籍諾貝爾得主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器材與成果

計算機博物館(Arithmeum)

計算機博物館外觀
計算機博物館外觀

普魯士國王斐特烈威廉三世於西元1818年10月18日創立的波昂大學,目前大約有38,000學生,五間博物館、一個植物園。博物館幾乎都交由相關學系自行經營,像計算機博物館就設在應用數學系大樓裡。整棟透明的建築共有五層(含地下層),頂樓全都是研究室,三樓的樓梯間附近開始有展示,從人類最早的計數與計算方式談起:中國的繩結和算盤、中國和埃及的數字,漸漸往下移動可以看到最早的計算機(加法器),一直到最新的電腦運算,十分完整。除了一樓和地下層全做為展示和收藏空間,二、三樓都只有樓梯間附近的空間有展示。把博物館設在系館裡其實是很棒的點子,既可以讓學生瞭解所學的淵源,又可以向觀者展示自己的博大,再加上德國人內斂的性格,其實很少有遊客破壞校舍的問題。

左:供遊客自行操作的加法器附一本操作手冊(桌面右側附有發明人生平介紹面板) / 右:早期的打卡式電腦
左:供遊客自行操作的加法器附一本操作手冊(桌面右側附有發明人生平介紹面板) / 右:早期的打卡式電腦
各式加法器展示,放在桌上的加法器都可以操作
各式加法器展示,放在桌上的加法器都可以操作

德意志博物館(Deutsches Museum)

左:德意志博物館入口位於地下室 / 右:太陽能屋的解說模型
左:德意志博物館入口位於地下室 / 右:太陽能屋的解說模型

座落於波昂Ahrstrasse科研中心一角的德意志博物館,是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的波昂分館,曾經在化學、物理、生醫、電磁學等方面得過諾貝爾獎或是其他國際性重要大獎的德國籍得主,其研究內容和成果,以及德國重要的科技產業發展(像是第一台電子琴、汽車安全氣囊、磁浮列車、海底鑽探船、太陽能屋等等),都是這間博物館的展示主題。

 

所有展示的解說牌都作成可旋轉的三角體,三角體的三個面分別為德文、英文和法文說明。入口處的廚房流理台除了呈現出德國化學工業的蓬勃發展,以及產品的多樣性,也同時讓參觀者驚覺到化學工業原來跟我們的日常生活這樣親近,它就在廚房裡、浴室裡。出口處採用超市的場景做地震模擬,其實歐洲位於罕有地震的古陸塊,所以這裡的場景完全模擬自日本神戶大地震的影像。介於入口和出口之間的展廳,都以獨立玻璃展櫃呈現各德國籍諾貝爾得主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器材與成果),以及德國科技產業的發展,展示手法利用到真實影像、虛擬影像、音樂、影片、小型實驗操作等等,既生動活潑又淺顯易懂,讓人感受到展示背後強大研究團隊的努力,以及德國科學教育的成功。這間博物館大概筆者參觀過的科學博物館中,第一間把科學表現得如此自然、如此「平凡」,但卻又神奇非凡的地方。

安全氣囊測試實驗介紹,上方螢幕播放測試過程影片
安全氣囊測試實驗介紹,上方螢幕播放測試過程影片
參與博物館課程的小朋友正熱烈討論中
參與博物館課程的小朋友正熱烈討論中

 

參觀同時碰到一群十歲左右的小朋友,在館裡參加流體力學的課程,上課地點就在博物館地下層中央,而地下層中間則是挑高到一樓的空間,換句話說,這個小型課程的上課地點就在館內最顯眼的地方,上課時間則是下午三點左右,也就是學生下課後吃完午餐的時間,課程規模很小,似乎只對附近社區的小學生開放,參與的小朋友個個踴躍發言,最後還做了紙飛機到館外的樓梯上方試飛,看起來是滿成功的博物館教育活動。

亞歷山大.庫尼胥動物學博物館(Alexsander König Zoological Museum)

熱帶雨林生態系的寫意展示
熱帶雨林生態系的寫意展示

 

 

所有生態系的展示面積都很小,乍看之下好像所有動植物都擠在一起,仔細觀察卻可以輕易找出食物鏈的故事線,每種動物的生態習性也表露無遺,因此每個生態系的展示都像一幅畫幅有限的生態畫。其中比較特別的是熱帶雨林生態系的展示。

 

根據參與展示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說明,這裡的展示更新末期,碰到各種原物料物價上漲的問題,再加上本來可用的展示空間就不多,所以他們在此處的展示大膽地採用了意象手法,而非寫實的模擬手法。雨林樹冠層的形象以簡單的素描方式呈現在背後的窗簾上,一方面作為展示背景,一方面遮陽,另外製做高矮不同的不銹鋼管,再將雨林動物的標本依照其原本的棲所高度安置於鋼管上,算是十分寫意的手法,但根據研究人員在開展後的觀察,卻發現這樣的展示手法效果其實一樣好,有些觀眾甚至特別偏愛這種寫意的手法。

亞歷山大.庫尼胥動物學博物館外觀
亞歷山大.庫尼胥動物學博物館外觀
非洲草原生態展示 除了有德、英語解說話筒,一、二樓都設有望遠鏡,供遊客觀察小型動物
非洲草原生態展示 除了有德、英語解說話筒,一、二樓都設有望遠鏡,供遊客觀察小型動物

 

比較大的生態系展示,像是非洲的草原生態系,四周除了在座位旁設有德文與英文的解說話筒,還有小型的望遠鏡,供喜愛鳥類的觀眾作為觀察樹梢小鳥之用,另外在一、二樓挑高空間的周圍,也設有數隻望遠鏡,供觀眾俯瞰觀察,小小的展廳似乎也因這幾隻望遠鏡變得遼闊。展廳內所有以真實標本展出的展示,都有經過徹底研究過的生態背景配合,像是展出的標本物種育幼季節、該季節的棲所植物相,以及棲所植物的發育階段和周圍環境的氛圍。小小的展櫃因此自成天地,觀者不但從中體會到自然之美,也能輕易感受到研究團隊與展示團隊的密切合作的成果,因而深受感動。

非洲的草原生態系
非洲的草原生態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展示利用「資訊抽屜」區隔出不同深度的背景知識,供所具備背景知識深淺不同的觀眾利用。首先生態場景的解說牌只說明該場景的地理位置、季節和主要動植物相。想進一步瞭解的觀眾,可以拉開展櫃旁標有(i)圖案的資訊抽屜,閱讀更詳細的解說內容。極地生態系展示旁的立柱上,甚至提供了四個資訊抽屜,做主題的深度介紹。

左:極地生態系的玻璃展櫃針對特殊物種做主題式介紹 / 右:展櫃旁四層不同主題的資訊抽屜
左:極地生態系的玻璃展櫃針對特殊物種做主題式介紹 / 右:展櫃旁四層不同主題的資訊抽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