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第十屆宜蘭縣文化獎得主-陳進傳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節錄自《第十屆宜蘭縣文化獎》得獎名單

第163期-2024年4月

圖1:第十屆宜蘭縣文化獎主視覺。
圖1:第十屆宜蘭縣文化獎主視覺。

前言

宜蘭縣政府每兩年辦理一次的「宜蘭縣文化獎」,為宜蘭縣藝文界最高榮譽,今年邁入第十屆,並在宜蘭縣史館舉行頒獎典禮,宜蘭縣文化獎得主由宜蘭縣長林姿妙頒贈獎座及獎金20萬元,表彰得主對宜蘭文化的貢獻。

宜蘭一直是文學創作的沃土,「宜蘭縣文化獎」創辦以來,歷屆得獎人都對宜蘭地方文化的形塑與維護有重要貢獻,由於他們的長期耕耘,讓宜蘭的文化更加豐厚,宜蘭縣政府希望藉由宜蘭縣文化獎的辦理,表彰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深化宜蘭的文化環境。

宜蘭「文化立縣」的重要推手

圖2:陳進傳先生個人照。
圖2:陳進傳先生個人照。

陳進傳先生,台灣宜蘭人,1948年生,逾半世紀致力於研究宜蘭文史。陳老師1973年研究所畢業,服完兵役後回宜蘭擔任教職,歷任於羅東高中、宜蘭高中、宜蘭農工、宜蘭農專、宜蘭技術學院、宜蘭大學、佛光大學及宜蘭社區大學等校,深獲學生好評。

陳進傳先生在教學之餘,以田野調查貫通宜蘭古往今來,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著有《清代噶瑪蘭古碑之研究》、《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擺厘陳家發展史》、《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宜蘭布馬陣──林榮春生命紀實》、《戰後初期來臺的宜蘭大陸畫家》等及論文多篇。

主持縣內多項資源調查研究案,如早期的「碑林小組」、「文獻小組」、《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宜蘭設治紀念文物史料蒐集暨調查研究》等,且不遺餘力提攜後進。此外熱心公益,擔任縣內多項文化相關委員會、計畫案審查委員,參與之政府與民間團體,包括長期擔任宜蘭縣政顧問,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董事兼課程審查委員,推展宜蘭「文化立縣」政策,著力甚深,體大思精,貢獻卓著。

陳先生深富歷史傳承責任感,積極鼓勵年輕學子踴躍投入研究宜蘭的行列,於教學、研究及社會參與,可謂立功、立德、立言三者皆備,在著作有開創性、培育文化專業人才具有特殊成就、對於促進宜蘭文化建設與提升宜蘭文化水準等均有顯著貢獻,符合「宜蘭縣文化獎頒贈要點」第三點所訂之要件,全體委員一致推薦陳進傳先生為第十屆宜蘭文化獎得獎人。

大事記

  • 1948年 出生於頭城,數年後遷居宜蘭市神農路。
  • 1955年 就學中山國小,6年後就讀員山初中,繼而就讀宜蘭高中。
  • 1967年 考進淡江文理學院,養成閱讀與買書的習性。大三下撰寫〈歷史文化進展的地理因素〉,後刊登於《宜蘭農工學報》第3期,大四上著〈台灣史研究的十項意義〉,後刊登在《今日中國》第17期(1972),大四下寫〈論鄭成功的人格並溯其淵源〉,後刊在《蘭陽青年》第14 -18期。
  • 1971年 歷史系畢業,旋入同校歐洲研究所,除歐洲政治、經濟等課業外,還到外校旁聽文史哲課程,獲益良多。期間撰寫〈歐洲社會概述〉刊登於《歐洲宣傳環境之研究》,著〈歐洲政治共同體之研究〉 刊登於《淡江學報(區域研究部門)》(1973),後以〈歐洲防衛共同體之研究〉(1973)獲碩士學位。
  • 1973年 告別研究所,入營服役,在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擔任教官。
  • 1975年 退伍後,即任教於省立羅東高中,從此在教育界服務達43年,並在中國文化學院與淡江文理學院兼課。
  • 1978年 應好友之請,從事明史研究,開筆〈明史地位及其研究意義〉,載《明史研究專刊》1,此後數年,書寫明史論文多篇,如〈方孝孺的法律思想〉,《明史研究專刊》3 (1980),〈峰迴路轉──明代的科技〉,《格物與成器──中國文化新論科技篇》,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2),茲不備舉。
  • 1979年 轉任省立宜蘭高中,授課之餘,續在淡江兼課,研究明史,與縣內數位教師進行鄉土田野調查,並投入社會參與及文化工作。
  • 1984年 撰寫〈談鄉土史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史聯雜誌》4。發表在此刊物,先後有〈《鄭成功全傳》評介〉,創刊號 (1980)。〈日據時期宜蘭石碑之研究〉,20期(1992)。又〈為什麼要研究陳輝煌〉,《蘭陽雜誌》37 (1984)。
    1985年 發表〈談宜蘭建築〉,《蘭陽青年》37。後在此刊物續有〈淺談宜蘭傳統建築〉, 43(1985)。〈長者風範──陳老縣長進東先生〉, 47 (1986)。〈清代宜蘭縣設置由來〉,59(1988)。〈從鄉土史看古碑的破壞〉, 66(1988)。〈清代噶瑪蘭古碑保存的現況〉, 70 (1989)。〈蘭陽史料的新寵──古文書契單〉, 74(1989)。〈重修宜蘭縣志的意義(一∼三)〉,84、85、86 (1991)。
  • 1986年 請調省立宜蘭農工職校,繼續田野調查工作,協助辦理「開蘭190週年文物特展」,後出版《蘭陽史蹟文物圖鑑》(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本擬專注明代佛教史之研究,至此轉向宜蘭史。
  • 1988年 〈光復後台灣古碑研究之回顧〉,《台灣文獻》39(1)。後在此刊物續有〈清代噶瑪蘭古碑的田野調查〉,40(3)(1989)。〈宜蘭漢人家族的婚姻網路〉,46(3)(1996)。〈河南籍噶瑪蘭通判閻炘事略〉,58(2)(2007)。〈員山林家早期的產業經營〉,59(1)(2008)。〈宜蘭員山林家古厝的興建〉,59(2)(2008)。當年又有〈清代噶瑪蘭城的興建(上、下)〉,《民俗曲藝》55、56。〈清代噶瑪蘭古碑的地理分佈〉, 59:(1989)。
  • 1989年 前一年任教學校改制為宜蘭農工專科學校,託改制之賜,以著作《清代噶瑪蘭古碑之研究》(鹿港:左羊出版社)升等為副教授。
  • 1990年 〈清代噶瑪蘭的拓墾社會──從血緣、地緣、社會本土觀點探討之〉,《台北文獻》直字第92期。後續有〈清代宜蘭漢人的移動〉,直字98(1991)。〈清代宜蘭家族的發展〉,直字103(1993)。〈宜蘭漢人族規初探〉,直字110(1994)。
  • 1993年 〈宜蘭鄉土資料書目彙編(三之一、三之二、三之三上、三之三下)〉,《宜蘭文獻雜誌》1、2、3、4。後續有〈噶瑪蘭人相關歷史年表(合編)〉, 6 (1993)。〈宜蘭地區家廟祠堂初探〉,8(1994)。〈宜蘭史研究的回顧〉,22 (1996)。〈本地歌仔研究的回顧〉,38(1999)。〈神社與宜蘭人的生活〉,51 (2001)。〈區域性雜誌的出版及其學術價值〉, 61 (2003)。〈數位系譜的建構與運用〉,64(2003)。〈行醫五十年的陳進東醫師〉, 73、74 (2005)。〈《台灣日日新報》與宜蘭史研究〉,85/86 (2010)。〈擺盪在文學與歷史之間的《天送埤之春》〉, 91/92 (2012)。〈宜蘭的恩主公崇拜〉104 (2015)。〈地方戲劇與社會史重建〉105 (2016)。〈宜蘭北管子弟團成立原因初探〉, 109 (2017)。〈頭城地區寺廟信仰的特色〉,118 (2019)。〈宜蘭員山林氏家族的發展〉,121 (2020)。又〈明初江南詠佛詩及其史料價值〉,《史學集刊吉林大學》總52 (1993)。
  • 1994年 編著《蘭陽藝術薪傳錄》上篇、下篇(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1995年 出版《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升等為教授。
  • 1995年 〈清代至日治時期宜蘭漢人家族的子嗣繼承〉,《宜蘭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後續有〈大清來治──楊廷理五度入蘭略考〉,《「宜蘭研究」第三屆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文化局(2000)。〈林燈家族與台北市宜蘭縣同鄉會〉,《宜蘭研究第8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產業發展與變遷》 (2010)。〈宜蘭眷村建築景觀的形成與變遷〉,《宜蘭研究第10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再現」別有天:宜蘭生態與環境變遷》 (2015)。〈從捐題匾論頭城喚醒堂在臺灣鸞堂的地位〉,《宜蘭研究第12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再現」別有天:宜蘭生態與環境變遷 》 (2018)。〈宜蘭傳統漢人家族史研究的回顧〉,《「宜蘭研究第13屆學術研討會──宜蘭研究30年」學術研討會》(2021)。又〈宜蘭文化資源〉,《宜蘭環境資訊彙編》,宜蘭:宜蘭縣政府環保局(1995)。
  • 1996年 主持《宜蘭縣傳統竹圍測繪專輯》(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 1997年 出版《宜蘭設治紀念館文物史料蒐集暨調查研究報告書》(主持)(宜蘭:宜蘭縣政府)。主持《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報告書》4冊(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
  • 1998年 〈五十年來宜蘭史研究的回顧〉,《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台北:國史館。
  • 1999年 〈宜蘭漢人家族文學初探〉,《台灣古典文學與文獻》,台北:文津出版社。
  • 2000年 學校改制為宜蘭技術學院,出任共同科主任。出版《宜蘭本地歌仔──陳旺欉生命紀實》(合著)(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本書榮獲行政院金鼎獎。
  • 2002年 宜蘭大學榮退,應聘嶺東技術學院教授,配合學校改制。〈大坑罟的河海滄桑〉,《蘭陽博物》7。後續有〈早期大坑罟的水運工〉,8 (2002)。〈大坑罟的民間信仰(上、下)〉,10、11 (2003)。
  • 2004年 〈宜蘭擺厘陳家的婚姻網絡〉,《海峽兩岸台灣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福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
  • 2005年 出版《宜蘭擺厘陳家發展史》(合著)(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又〈陳旺欉的歌仔生命〉,《民間藝術綜合論壇論文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又〈台灣歷史的特色〉,《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1(2)。
  • 2007年 轉任佛光大學教授。出版《宜蘭布馬陣──林榮春生命紀實》(合著)(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2010年 〈拓土無雙士‧開蘭第一人—吳沙與宜蘭的開發〉,《台灣史重要人物系列(一)》。又〈宜蘭學研究—開地方學先河〉,《台灣學通訊》38。
  • 2011年 出版《宜蘭的傳統碗盤專輯》(合著)(宜蘭:蘭陽博物館)又〈鄭板橋對佛教的態度〉,《盛清社會與揚州研究》。
  • 2013年 獲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名譽教授。
  • 2015年 〈宜蘭傳統工藝匠師的產生與傳承〉,《頂真意匠—台灣美術工藝在宜蘭特展》又〈宜蘭「獻馘碑」的調查與研究〉,《宜蘭學2015》。
  • 2018年 佛光大學退休。出版《日治時期台、府展中的宜蘭美術人》(合著)(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又〈試論陶淵明飲酒的情境〉,《佛光人文學報》1。
  • 2019年 〈試論鄭板橋的狂放性格與寺院調適〉,《陳捷先教授紀念文集》。
  • 2020年 出版《人與神共構:頭城的寺廟信仰》(合著)(宜蘭:頭城鎮公所)。
  • 2021年 〈新店大坪林劉氏家族的寺廟信仰〉,《第一屆啟文堂劉氏家族史暨台灣老家族史學術研究會》。
  • 2022年 出版《戰後初期來台的宜蘭大陸畫家》,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2023年 〈日治前期台灣的非武裝抗日運動〉,《台灣民主‧蘭城尋踪學術研討會》。
  • 2023年 榮獲第十屆宜蘭縣文化獎。

現任: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名譽教授、宜蘭縣政顧問、宜蘭縣文化資產委員會委員、花蓮縣文化資產委員會委員、林燈文教基金會董事、吳沙文教基金會董事。

圖3:陳進傳先生高中時的留影。
圖3:陳進傳先生高中時的留影。
圖4:陳進傳先生年輕時拍的證件照。
圖4:陳進傳先生年輕時拍的證件照。
圖5:陳進傳先生於春風少年共學營擔任講師。
圖5:陳進傳先生於春風少年共學營擔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