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0期-加禮宛陳家厝邸

陳財發、林麗貞、 李春榮、 陳興源、 陳香莉 / 撰文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社區大學教育基金會 / 提供

加禮宛陳家厝邸
加禮宛陳家厝邸

編按

文史工作者都知道愛護「古蹟」; 卻較疏忽正視潛藏的「人文空間」。

 

宜蘭社區大學「走讀歷史空間研習社」於民國101年開設,由陳財發等多位講師群合作,多年來以「輕旅、走讀」的方式,帶領學員上山下海,踏查在地文化空間,過程中學員們透過實際走讀與尋訪,在詳細的歷史考據為基礎,搭配生活化的解說方式,彙集宜蘭縣12 鄉鎮30個潛藏人文景點。

 

其刊載內容主要涵蓋「被漠視的據點、在地味的故事、存在感的場域」等三大元素的空間,定為篩選景點的三大準則,儘量摒除具法定身分的文化資產及網紅景點等方式撰寫而成。

 

蘭博電子報將於每期介紹,讓讀者深入了解宜蘭潛藏的人文空間,細細品味背後精彩豐富且生動的生命故事。

人文概述

平埔族噶瑪蘭人自稱「平野的人類」(Kuvarawan), 向來「獨散處於近港左右, 以漁海營生」,而位於加禮遠港南岸的加禮宛(Karewan)社,在清國時代以前乃是蘭陽溪以南三大社之一。19世紀以降,該社生活空間逐漸受到閩客墾殖先民脅迫,陸續遷往奇萊平原海岸一帶落戶生息。

 

此際,祖籍福建金浦鑑湖堂的陳家先祖就在19世紀中葉渡海來台後,輾轉到宜蘭各地開枝散葉,其中傳衍到第三世陳金泉(1870年-1948年)先祖,曾到利澤簡林家做長工,於1893(清光緒19)年入贅林家,婚後就從事挑擔小販生意,徒步來往草嶺及三貂嶺古道,遠赴台北、基隆兩地專做漁產買賣,逐漸累積了財富,便購置宜蘭、羅東、八寶等所在的田產而成為大地主,甚至遠在花蓮也有產業跟土地。

 

1900(日明治33) 年,陳金泉( 鄰里暱稱阿泉)決定覓地興建新厝,就特別託請地理師勘查陽宅風水,最後在噶瑪蘭人加禮宛(Karewan)社的聚落邊緣勘定一塊約1173.6 坪的吉地,著手打造一座三合院大宅第,日本時代門牌號被編為宜蘭廳利澤簡堡頂清水庄土名加禮宛六十二番地。

 

之後,加禮宛陳家就憑著新厝邸的地氣優勢,專精政商經營,事業更加順暢發光,再歷經陳坤臣、陳錫湖等子孫輩的廣結人脈,倍受各界人士的敬重,與社區互動關係極緊密,瞬間變成了加禮宛地區的仕紳頭人。

空間餘韻

[ 厝邸全景 ]

初期為土埆厝的陳家厝邸,因防風飛沙侵襲而採座東朝西方位,地基是石砌的,1962(民國51) 年歐珀颱風淹水,土牆全毀後改建磚水泥牆面如現貌。正身屬於三開間的一條龍式,屋頂覆蓋紅瓦。後因人丁興旺,房間不敷使用,漸次增建左右護龍,唯虎邊護龍較龍邊短。

其出入路徑是由後面的果園大門沿左護龍牆邊右轉外埕進入正廳,與一般大宅的門路不同。(陳財發提供)
其出入路徑是由後面的果園大門沿左護龍牆邊右轉外埕進入正廳,與一般大宅的門路不同。(陳財發提供)
三合院正身。(陳財發提供)
三合院正身。(陳財發提供)
左護龍。(陳財發提供)
左護龍。(陳財發提供)
右護龍。(陳財發提供)
右護龍。(陳財發提供)

 

[ 正身大廳 ]

厝邸正身大廳是神明廳,「神案」中間供俸觀音菩薩與關公、媽祖;右側供奉陳氏祖先牌位。近年因人手不足於前往關照,牌位都已經移奉在幼獅飯店內,神尊則送到廟裡。室內地板則全改為磁磚,從磁磚形式和顏色不一,可看出是經不同時間的改造,室外牆壁的不同花色磁磚亦然如此。

左:神桌背靠屏風的觀音彩,兩邊懸掛一對八仙圖騰的裝飾極為別緻。(陳財發提供) / 右:公媽龕的牌位有日本風格造型。(陳財發提供)
左:神桌背靠屏風的觀音彩,兩邊懸掛一對八仙圖騰的裝飾極為別緻。(陳財發提供) / 右:公媽龕的牌位有日本風格造型。(陳財發提供)
左:現在大廳神桌只剩神龕了。(林麗貞提供) / 右:室內地板磁磚一樣安在。(林麗貞提供)
左:現在大廳神桌只剩神龕了。(林麗貞提供) / 右:室內地板磁磚一樣安在。(林麗貞提供)

 

[ 護龍空間 ]

左護龍中廳曾是社區的「議事廳」,凡社區公共事務都在此討論議決,此間擺滿「獎狀」、「匾額」及書法門聯、彩繪等裝飾;右廂房作為廚房及餐廳,後面是豬舍。唯現在除正身屋頂是原紅瓦外,兩邊護龍都改為鐵皮屋頂。由於族人都已遷出,目前雖是空屋,但室內家具擺設都完好未移除。

左:議事廳一景。(陳財發提供) / 右:大廳匾額贈與者-陳火土省議員是郭雨新鄉賢的同事。(陳財發提供)
左:議事廳一景。(陳財發提供) / 右:大廳匾額贈與者-陳火土省議員是郭雨新鄉賢的同事。(陳財發提供)
左:議事廳太師椅。(陳財發提供) / 右:1970年代前的民宅用餐空間能 擁有電視機供觀賞節目,堪稱是上乘家居食堂。(陳財發提供)
左:議事廳太師椅。(陳財發提供) / 右:1970年代前的民宅用餐空間能 擁有電視機供觀賞節目,堪稱是上乘家居食堂。(陳財發提供)

 

[ 前埕古井 ]

埕前種植竹林樹叢,並在虎邊挖鑿一口井,外圍又是一條農田灌溉水圳,形成一座多層防禦的屏障; 屋後是果園,符合台灣「前魚池,後菓子」的風水理念。前埕前是水圳出入可能不便也可能是風水問題。

左:前埕虎邊挖鑿的一口井。(陳財發提供) / 右:滿地落葉陪襯著古井,別有一番風情。(陳財發提供)
左:前埕虎邊挖鑿的一口井。(陳財發提供) / 右:滿地落葉陪襯著古井,別有一番風情。(陳財發提供)

參考資料

  • 1995,林會承,《傳統建築手冊- 形式與作法篇》, 藝術家出版社。
  • 2004,李乾朗,《台灣十大傳統民居- 傳統宅第的歷史與建築風格》,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 2018年11月17日,陳峯彬先生訪談口述記錄。

書籍資訊

書名:潛藏的人文空間in蘭陽

作者:陳財發等撰文

出版:宜蘭縣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