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期-「用行動‧愛海洋」─食在好鮮「烏石港海洋市集」
羅育如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約聘規劃師

「嗨!你今天吃魚了嗎?
你吃到你吃的海鮮是怎麼來的嗎?!
你知道海洋生物目前面臨什麼困境嗎?!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牠們(海洋生物)以及我們自己呢?」

無塑市集,共響價值

炎炎夏日,蘭陽博物館在戶外廣場與烏石港驛站舉辦了「食在好鮮-烏石港海洋市集」活動,今年是第二年舉辦海洋主題的無塑市集,從食魚教育、永續漁業、海洋生態、不塑飲食到海上遊憩活動,與海洋有關的林林總總在市集上展露無疑,超過50個單位共同響應,場面熱鬧滾滾!

市集上有吃有玩,有暢談環境議題的攤位,也邀請到不同的參與單位或講師帶來精彩的短講、繪本故事或是DIY體驗活動,還有許多宜蘭在地的表演者,帶來他們感性的歌聲以及音樂。

- 裸食正夯
食物的新鮮美味立即享用:自製的蛋糕、麵包、冰淇淋,甚至是飯糰、油飯或炒麵,都可以直接放入您手上的環保容器當中,現買現吃,一點也無損食物的美味。

- 裸賣很潮
友善農產、編織工藝、文創商品或理念雜誌,去掉了塑膠包裝,貨真價實的質感,讓你看得到也摸得到,更能貼近創作者或生產者的關懷土地的心聲。

- 議題暢聊
齊聚一堂的環保團體,帶來很多精彩的調查成果,例如台灣全島海域的微塑膠調查、鯨豚與海龜救傷經驗,甚至是離島淨灘減塑的行動案例,都讓民眾以最輕鬆的方式來接觸最嚴肅的議題。

我不塑,我驕傲!
活動結束之後,你從這裡帶走了什麼呢?海湧工作室陳人平執行長說「這個地球最偉大的改變和發明,都從一個人開始。你可以從現在就變成一個環保的人,能夠讓下一秒的自己比現在的自己更環保,我覺得這樣就夠了。」環保一點也不複雜,善用以下傳授的五個招式,讓你持續關注海洋環境、守護海洋!
Tip1.自備環保餐具,走到哪用到哪:
使用自備餐具不只環保,還能兼顧自己的健康與衛生,畢竟我們都無法確定裝盛滾燙食物的塑膠包裝耐熱度是否合格,會不會因此將塑化劑吃下肚?!
Tip2.自備購物袋:
雖然去賣場加購塑膠袋只要1、2元,但是如果以每人每年平均使用660個塑膠袋而言,省下來的錢花用在其他地方,是不是比買個袋子用完即丟進垃圾桶裡要更聰明。
Tip3.不用吸管:
吸管雖方便,但用完即扔,不小心流入海還可能成為海洋生物的殺手。我們人類與生具備一張嘴,老實說已足夠應付吃喝各種湯湯水水,不信你可以試試以口就飲!
Tip4.常看新聞跟上時勢:
現在國內的限塑政策,包含內用店家不提供吸管;連鎖超市、店家不提供塑膠袋;共同響應配合,讓環保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
Tip5.關注環保團體的行動:
成為他們的粉絲,讓他們來帶你關注環境的大小事務,並且三不五時,也讓你有機會付諸行動,共同來捍衛自己的環境。

「我們可能無法拯救世界,但重要的是你有沒有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付出努力!」海湧工作室的陳人平執行長演講時提到,塑膠本身不是萬惡,而是因為我們用完即丟浪費成性的習慣,若我們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於環境的影響,或許在消費的當下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下次,逛市集迺夜市前,不妨備妥傢私(台語發音)再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