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20期-蘭陽博物館家族─寶貝館

張議顯  /  寶貝館館長

大約在10年前,某一個漁民拿了一顆大貝殼來給我父親張全福先生 ,我父親是個漁船引擎修理的師傅,平日便於漁民們有交集,也是因為有了這個情誼,漁民們會把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拿給我父親看,才得知那是稀有貝類,素有活化石之稱的---龍宮貝。這顆龍宮貝說起它的源起才得知它早在5億7千5百萬年前 (寒武紀) 就生活在這個地球上,在民國58年時台博館也獲得一顆活體龍宮貝,也在現今的228紀念公園,光是展示一天就創下3萬人潮去欣賞這個貝殼,可惜當時那顆活體龍宮貝活的不長,沒幾天就死了。全世界第四顆的龍宮貝也創下貝類史上最貴的交易紀錄約一萬美元,在當時這個價錢已可以在台北忠孝東路任何一個地段買一整棟透天的房子。漁夫請託我父親看能不能有機會把它出售,於是這就是我家第一次接觸貝類的起源。

 

在往後幾年中,我父親開始重視南方澳這個小小的區塊,陸陸續續請託許多漁民在漁撈的過程中,如有獲得貝類,不要再丟回海裡,把它帶回來,我們付一些價值給漁民,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漁民,不再把貝殼丟回海裡(丟回海裡也會造成貝類的傷害),於是這樣經過了好幾年,我父親收集到許多台灣稀有貝類,一直等到我退伍回來(2001年),幫父親整理建檔才發現到,台灣居然有如此多的貝類,感覺就好像身處在一個藏寶庫,到處都是寶貝,於是我開始一項一項的慢慢整理,在整理過程中,不時還發現許多不為人知的新品種。

 

到2003年時,我已經整理到一定數量的寶貝了,那年正好是南方澳要辦鯖魚節的活動,當時南方澳漁會得知,在南方澳裡居然有那麼多稀有的寶貝,在當時的漁會推廣課課長陳添枝課長的邀請下,辦了個小小的寶貝展,那時便吸引了滿多人重視到小小的南方澳裡居然藏了那麼多的寶貝,也讓南方澳人認識到自己的漁港裡居然有那麼古老的活化石,生活在他們平常所「討海」的漁區裡,漸漸的也得到縣政府的重視。

 

縣府的漁業課課長,陳文進課長及課員賴兒進先生,在當時意識到這個寶貝的重要,於是便建議縣府是否在未來的重大活動--綠色博覽會,有機會建構個主題館,讓更多的宜蘭人,台灣人甚至國外的友人可以了解宜蘭的驕傲,宜蘭不僅有好山、好水、還有好的海洋、在這個後山居然還有那麼多的寶貝等待大家來尋寶。但是在2004年時來不及作業,沒趕上2004年的綠色博覽會,但是在那一年我還是不氣餒的繼續在2004年南方澳討海節,在南方澳進安宮裡,辦了個稀有寶貝展,讓喜好貝殼的民眾可以更深一層的認識,也藉由這樣,讓外地來的遊客知道來南方澳,不僅可以拜媽祖、吃新鮮的海鮮,更有許多的寶貝等著大家來尋寶。

左圖圖一:龍宮貝 / 右圖圖二:大法螺
左圖圖一:龍宮貝 / 右圖圖二:大法螺

時間來到2005年的夏天,縣府人員賴兒進先生帶著他們的同事黃淑貞小姐來到寒舍,洽談2005綠色博覽會希望建構個寶貝館,那時的我,心情很激動,因為夢想真的成真了,有機會為貝殼辦個大型展覽,展現給全國人民觀賞,欣賞到南方澳人的寶、宜蘭人的寶、台灣人的寶、更是全世界人的寶,終於可以實現了,那時黃淑貞小姐建議不僅是要以台灣的寶貝為主要的展示,更要把一些有關貝類的文化,以及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都展現出來,讓整個展館不只是個標本館而已,更富有教育、文化上的意義,於是我們展開了收集資料的行動,分工合作收集了許多有關貝殼的資料,在一邊收集中才發現到,標本再怎麼樣還是死的東西,何不來嚐試看看活體的展示,讓展館更加的完整,這個題議也獲得當時工作人員的贊賞,但是問題來了,沒人養過活體的貝殼,也沒有設備,沒有知識,當大家正在苦惱時,縣府的一位新進人員,正在攻讀海洋大學養殖博士班的陳先生,他向我們表明,他願意提供他的時間及知識,讓大家一起來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於是黃淑貞小姐負責提供經濟上及設備上的支援,我負責活體貝類的來源,陳先生則是負責設計及教導我如何對貝類做觀察的方式,於是在我家設了個小小的活體生態箱,大家一直盡心盡力在嚐試,一直在失敗中求取經驗,畢竟我們在做的是台灣史無前例的工程,透過對養殖魚類的方式來加以改進為養貝類的方式,於是這個小小鐵三角就這樣形成了。

 

在2005年綠色博覽會之前,我們有感於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可是卻對跟你生活如此接近的貝類,一竅不通,甚至把貝殼跟寄居蟹搞成同一種生物了,於是當時便跟縣府在活動之前協議,我們無條件提供展品及活體貝類,但請求縣府待活動結束後,把一些設備、展櫃、資料提供給我們,不要活動結束,推展貝殼的知識也跟著結束,我們想在南方澳這個小小的地方,繼續延續寶貝館的生命,讓更多人了解、認識貝類,於是在當時農業局局長簡坤永先生及劉守成縣長的答應下,訂定了契約。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成功把寶貝館展現在國人的面前,大家的辛勞就在那一天,實現了,在這個寶貝館裡規劃了一般貝類展示區、標本製作室、台灣珍稀貝類區、化石區、活體貝類區、貝類與人文展示區、台西沿岸蛤農文化區、貝類遊戲區,也成功的打響宜蘭是這些珍稀貝類的藏寶庫的美譽,尤其是活體展示區,更吸引了各大電視台、平面媒體、雜誌……爭相報導,因為我們把難得一見的貝類活體生態成功的呈現給國人,讓許多的國人對貝類的認知,不僅僅是死沈沈的標本而已,而是非常有趣的寶貝生態,讓許多不懂潛水,不懂游泳的朋友們也可以見識到寶貝們在海裡的各種行為,尤其以當時的活體鸚鵡螺最為轟動,每當下午三點餵食時,展館裡的人潮更是擠的水洩不通,爭相目睹這個史前活化石,成功地讓普羅大眾更進一步的認識。在離展期結束的倒數第二天,漁民意外的捕獲活體的龍宮貝,更將快結束展期的寶貝館,推向另一波高潮。

 

2005年綠色博覽會,在5月份時結束,但這也代表南方澳寶貝館正式與大眾見面的時間已快到,我們充份的運用了當時的資源,在2005年7月份正式成立了南方澳寶貝館,這個展館雖小,但是裡面的所藏,是一般民眾所無法見到的,一樓設為活體展示區,尤其以活體龍宮貝、活體鸚鵡螺為主題,展示多種活體貝類,二樓為標本展示區、貝類與生活區、化石區、珍稀貝類區。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在這裡不但可以獲得豐富貝類知識,更可進一步了解貝類生態,未來還有貝幣展示區的建構,將日趨完成。

 

目前本館將以活體的貝類為主,標本為輔,專心研究活體貝類,尤以龍宮貝最為重要,因為龍宮貝是本館所接觸到第一顆貝殼,也是因為它的關係,讓館長及家人,在2年前由負資產變為正資產,龍宮貝跟本館的淵源,不言可喻,當本館得知龍宮貝的棲息地已慢慢被破壞,每年所獲的龍宮貝數量減少相當嚴重,意識到保種、保育的重要,由於龍宮貝對本館有恩,當今天本館有能力時,需知恩圖報,在這個環境裡,本館最有機會去嘗試繁殖保育,不能讓它有斷種的危機,雖說本館在2005年9月28日晚上,有一顆龍宮貝產卵,造成了相當大的迴響,但是當時龍宮貝只有一隻,所以並沒有達到所謂的孵化,今年更投入了許多的時間及金錢,勢必在今年或明年達成這個目標,因為棲身地已嚴重遭受到破壞,在這2年裡,如果沒辦法達到這個目標,那以後國人想看龍宮貝,就只能看標本或是化石了。

圖三:鸚鵡螺。
圖三:鸚鵡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