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85期-烏石礁溼地冬季風情畫-在地常見昆蟲介紹

文/圖:嘎嘎老師

 

對多數人來說,喜愛的昆蟲通常指一些體型較大的鳳蝶、斑蝶、獨角仙、鍬形蟲、蜻蜓,以及顏色較豔麗的吉丁蟲、瓢蟲,還有聲音優美的螽斯、熊蟬等,除此之外的蒼蠅、蚊子、囓蟲、蜚蠊、椿象等小型的昆蟲很少人欣賞,而胡蜂、螞蟻、隱翅蟲、毛毛蟲之類具有螫針或毒性的恐怕避之唯恐不及。

 

冬季想看漂亮大型的昆蟲不容易,但小型的昆蟲、幼蟲、蛹還是很多。2012年1月2日我又到蘭陽博物館看看有哪些昆蟲,並用相機記錄我所見到的影像。

 

這一天天氣又濕又冷,停好車映入眼簾是蘭博傾斜的建築,還有後面那一座山,停車場邊的水黃皮葉子被蟲咬得坑坑洞洞,讓我想到豆天蛾和取食花苞的琉璃波紋小灰蝶。我決定從這裡開始觀察,在樹幹的木架上發現大避債蛾的蛹巢,赤星瓢蟲Lemnia saucia的前蛹在天氣暖和後會羽化,以蚜蟲為食不怕沒有食物。一隻露鏽苔蛾Asuridia rubripennis剛羽化靜靜的停在木架上,鮮麗的斑紋像剛剛彩繪上去的,羽化的露鏽苔蛾只吸食露水,身上布滿的鱗毛能抵擋寒流,在短短的日子裡牠得盡快的尋找配偶和產卵。

大避債蛾的巢蛹掛在木柱上等待羽化。
大避債蛾的巢蛹掛在木柱上等待羽化。
露鏽苔蛾剛羽化靜靜的停在木架上。
露鏽苔蛾剛羽化靜靜的停在木架上。

往前走到烏石港遺址的巨石停下腳步,下方還有石板,彎下腰看隙縫裡有大蛾蚋、囓蟲、蜉蝣、跳蟲、搖蚊,其中搖蚊在附近有上百隻,這種搖蚊不會叮人,常被誤認為蚊子,前腳脛節和跗節特別長,習慣前伸,牠是許多物種的食物,在這個生態池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生態池旁邊的風箱樹等待吐露新芽,塵蛛在枝條間結網,紮實的綑綁主線一點也不馬虎,然後在每一天的黃昏和清晨吐絲、收網過著看來規律又單調的生活。

 

旁邊的蘆葦是鳥類和昆蟲棲息的地方,枯葉裡有大巨股長椿Macropes major的若蟲,成蟲要到春季以後才出現,牠們吸食蘆葦莖葉的汁液一整年不會離開。海濱特有植物水茄苳的果實吸引許多昆蟲,連葉子也被光顧,果子上除了台灣黃毒蛾Euproctis dissimilis幼蟲外還有出尾蟲和蠅虎,鳥類吃果子留下的糞便上有數種蠅類,每一棵樹各自有多樣性的食物網,用這個角度看昆蟲最有趣。

左:搖蚊提供生態池物種的食物。 / 右:大蚊跟蚊子不一樣,不會叮人。
左:搖蚊提供生態池物種的食物。 / 右:大蚊跟蚊子不一樣,不會叮人。

蘆葦旁邊有一片綠色的草地,我趴在草地上近距離看昆蟲,看到野花、小草、露珠,聞到泥土的芳香,趴下去讓身心解放的感覺最舒暢。草地上有許多泥大蚊Nephotoma sp.外觀像蚊子但不會叮人,翅型很長,中胸背板有一道明顯的V型縫線,觸角十節以上,小顎鬚很長,幼蟲棲息在鬆軟的地下。

 

往前走有一條淺溪流入生態池,水面有極小的黽椿若蟲和小寬肩椿Microvelia diluta快速滑動,以掉落水裡的昆蟲為食,翻開石頭可見到數種蜻蜓的稚蟲,俗稱水蠆,以蝌蚪和微小的生物為食。在溪邊的草叢上發現許多球鼠婦,牠們喜歡將身體曲捲成球體,型態十分可愛。

蘆葦的枯葉有大巨股長椿的若蟲度冬。
蘆葦的枯葉有大巨股長椿的若蟲度冬。

近中午走到蘭陽博物館對面的林子裡,草坡上堆積的落葉,在那裡我找到許多跳蟲、蟋蟀、蠼螋、菱蝗、葉蟬、雙紋姬蠊、白蟻等,可見適當的處理落葉可以提供昆蟲棲息環境,對整個生態池也有幫助。

 

一棵姿態優美的山黃麻引起我的興趣,葉子上有紫線黃舟蛾Chadisra bipartita的幼蟲,血桐葉上有潛葉蟲,杜虹花葉上有一隻小蘆蜂。

山黃麻上有斑紋很漂亮的紫線黃舟蛾。
山黃麻上有斑紋很漂亮的紫線黃舟蛾。
杜虹花葉上有一隻可愛的小蘆蜂。
杜虹花葉上有一隻可愛的小蘆蜂。

 

遊客中心後方的休憩區樹幹長滿了棘刺,原來都是蓑蛾科的蛹或幼蟲,巢形像一頂頂的高腳帽,靜靜的停在樹皮的隙縫或樹幹邊緣,換算成帽子大約有200多頂,場面很壯觀。幼蟲動了起來,掀開前方的帽沿露出前腳,再翹屁股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動,拍照時驚動了牠就把全身包在裡面,這是昆蟲最基本的偽裝技倆,模仿尖尖的樹瘤,你看過這種蟲嗎?你知道牠們怎麼做蓑巢嗎?

蓑蛾的幼蟲像戴著高帽在樹幹上爬行。
蓑蛾的幼蟲像戴著高帽在樹幹上爬行。

 

 

12-2月冬季能看到的昆蟲並不多,其實昆蟲並有沒消失,在夏、秋之後昆蟲已做好度冬的準備,牠們產下更多的卵,孵化更多的幼蟲,躲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等待春天來臨就會展翅飛翔。蘭陽博物館烏石礁濕地不會為了招攬很多的蝴蝶和甲蟲而大量種植寄主和蜜源植物,而是以在地的植物為基礎推展生態,到了這裡就要拋開舊觀念以昆蟲的角度貼近大地,你的身體會更柔軟,會發現以前所沒見過的昆蟲,原來牠們都是那麼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