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3期-構築‧敘事-2022實構築展(六)

實構築學會 提供

構築‧敘事-2022實構築展展品介紹手冊封面
構築‧敘事-2022實構築展展品介紹手冊封面
構築‧敘事-2022實構築展展場
構築‧敘事-2022實構築展展場

編按

2022 實構築展「構築.敘事」將建築視為一種文本,也延續實構築展覽一貫的關注:設計、結構、構造相互對話的精神,以敘事性的角度切入,展現建築師在其作品所整合建築意識與意欲。
展覽共收入二十四件作品,依其型態與特質,共分為五類:「地理脈絡的量測」、「時空脈絡的表述」、「文化脈絡的提問」、「內在脈絡的辯證」、「類型脈絡的編寫」,分類的原則,著重於參展作品內在敘事的特質。
在展覽的陳述上,為了突顯「敘事」之多元的可能性,各類型的作品將以亂集團方式雜陳,以反映現實世界論述自由散佈的真實狀態。

《蘭博電子報》將逐期刊登本次參與構築‧敘事-2022實構築展的作品介紹

波光市集|嶼山工房 |新竹市

波光市集
波光市集

波光巿集建築是直銷中心新建建築的第一期工程,以N 字形的建築配置,在狹長基地上形塑出對相臨道路、漁港及風箏賽場草原錯落開展的開放空間。建築主體是由幾何、模矩化的構築單元系統形成的巨大波浪形SRC 頂棚,以及交織集成材(CLT)及型鋼構成的板狀拱弦垂直牆體構成。水平、均質變化的波浪屋頂,透過四十五度角的切削,形成隨視點變化的豐富簷線;四十五度旋轉的拱弦牆體,配合切削的頂棚共同形成曲線變化、內外流動、時序光影交織的市集場域。


波光市集建築及景觀以混凝土、集成材、耐候鋼、不鏽鋼、高壓混凝土磚等耐候、直接的材料構成。SRC 波浪頂棚、CLT 拱弦牆體、圖案式的地磚景觀鋪面等大面積、大尺度的單一材料,以及刻意收斂精簡的細部著墨,企圖形成整體建築巨大而抽象、去物質化的奇特輕盈狀態;而大棚架下低矮均質且線性配置的攤商設施,高度整合而直接裸露的水、電、照明、瓦斯、消防、排水等設施設備,以及單一的不鏽鋼材料與系統構件的機械語彙,則與抽象棚架主體建築形成對比和對話。建築照明設計方面,節制的由下打亮頂棚、重點勾勒牆體拱型輪廓,但強化攤商設施照明,使其在夜間形成漂浮而由內透亮的光體。

灣臥| XRANGE 十一事務所|屏東縣

灣臥
灣臥

座落在背山面海的墾丁山坡地上,自由奔放的弧牆穿梭在有機形狀的樓地板上,在茂盛的相思樹林中,形成了八個房間的生態民宿。弧形板牆隨著地形及視野延伸,劃分公與私、內與外、建築與景觀的介面,相思樹林除了形成防風保護外,也提供極獨特的原生林入口體驗。


板牆結構的無樑柱設計,使樓層的弧牆自由蜿蜒交錯,不同流線造形的平面配置除了定義出每間客房獨有的佈局和景觀,同時也作為抵禦落山風的防風牆。一樓的弧牆延伸成為庭院的圍牆,漫遊至梯間之際,弧牆大膽飛越出挑,形成捕捉樹葉婆娑的沙沙作響的迴聲牆。在樓層之間,飛牆相互交錯,形成了無邊際的開囗,映入天、林、海之際的地平線框景。


建築曲面以三種尺寸的雜木平板模形成。順著承重牆的流線弧形,材料觸感從粗獷水泥混凝土轉換為木材、金屬或磁磚。向風面的粗獷水泥混凝土也因落山風的吹襲而漸漸變得光滑細緻。屋頂設有360 度遠山海視野之無邊池,而一樓生態池不但是客房獨享的景觀,也是園區的灌溉水池。芒草原野塑造出的自然圍籬及環繞無際的視野,成為景觀設計的主要亮點。


飛牆自由漫遊之生態民宿,在無限海景、海風及樹林搖曳的聲音感官體驗中,讓旅人沿著流線弧牆的曲線在光影婆娑間恣意穿梭,回應對自然與土地共生的永恆之念。

長榮大學竹構集會堂|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臺南市

長榮大學竹構集會堂
長榮大學竹構集會堂

糖廍為設計發想的起點 

長榮大學位於臺南市歸仁區,所在土地一兩百年前最重要的經濟活動是製糖,學校在構思代表學校特色的建築時,想到了糖廍(製糖的場所,廍讀音同「部」)。糖廍一般以竹木搭建,由環狀柱列圍塑出圓形空間,搭配圓錐體屋頂。以此為初步的發想,我們開始設計了長榮竹構集會堂,完成後校方名之為「長榮堂」。


具儀式感的校園核心空間 

長榮堂是校園的核心空間,圓形的空間本身具有儀式感,穹頂上通風換氣的太子樓也是天光的入口。左右完全對稱的室內舞台、掛在竹桁架中間的十字架竹風鈴與地面的銅條分割,皆是為了使圓形平面出現方向性,引導室內使用者的目光延軸線望向舞台,然後看向舞台背後的戶外景色。


作為焦點的竹桁架結構 

長榮堂跨距十八公尺,加上出簷,屋頂的直徑是二十四公尺。走進長榮堂的視覺焦點,就是環繞圓心的二十四組半月形竹桁架。每組竹桁架以鋼構為接頭,以臺灣本地的孟宗竹、桂竹為骨幹。弧形的下弦在室內成為最主要的空間亮點,是結構的同時也充滿了藝術的表現力。


大藏以構造創造空間氛圍,為使結構在建築空間中有藝術表現性,為使空間中的體驗者可以感受到結構的材質,甚至感受到建築體力量的傳遞。讓使用者有信心選擇這個在地生生不息的材料,讓竹建築不要在現代建築中缺席。
從糖廍的共同記憶,到凝聚師生的校園重要空間,平實雋永的建築之路又向前邁進一步。正如同長榮大學在這片土地過去的糖廍,找到屬於今天的校園特色。大藏也讓臺灣建築界看到竹子更創新也更在地化的可能性。

故宮南院.鄒橋|立.建築師事務所|嘉義縣

故宮南院.鄒橋
故宮南院.鄒橋

橋不只是橋,是建築、景觀、裝置、雕刻,也是地景。圖騰在此幻化成大山大水與日月同光;傳說在此與天地同塵。回到原初,人們在此除了跨越,更可以停留、交談、讓一切活動事件在此自由自在發生,讓空間無限曲折轉進與自然同在。

是建築、景觀、裝置、雕刻,也是湖面地景藝術的景觀人行橋 

鄒橋內化鄒族對自然、山景、水體的崇敬,轉換為景觀橋行人與周遭空間及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成為結合建築、景觀、裝置、雕刻及湖面地景藝術的景觀人行橋。


不只通過、可以停留、遠眺、沉思、活動的多功能空間 

配合附近自然環境及水體的潛力點,在適當位置展開與山景、水體、建築、木棧平台的對話關係。營造個個轉折角落可以休憩、停留、遠眺、沉思、活動的有趣空間。

與在地多元能量、慶典表演活動結合的場域配置

下湖區北側綠帶,為目前慶典活動舉辦的場所,銜接舞台區的開放性開口,成為結合慶典廣場的北側入口場域。提供橋面成為假日市集與表演藝術活動的展演平台。


回應南臺灣夏季酷熱多雨的氣候條件:遮陽蔽暑、擋風遮雨 

取代現行停車場與主館過長的行人動線,並在人行路徑提供全橋段可遮陽避暑、擋風遮雨的宜人行走路徑。以順應南臺灣夏季酷熱多雨的氣候條件。並使各年齡層均能無障礙使用的通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