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37期-宜蘭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的文學風華-1

陳麗蓮

─摘自「蘭陽傳統文學史料蒐集與整理」成果報告書

1953年盧纘祥等攝於盧家花園(出處: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1953年盧纘祥等攝於盧家花園(出處: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宜蘭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的文學風華[1]

宜蘭,有好山、好水,更有好人情、好文化。頭城為漢人進入蘭陽平原開發的第一個城鎮,清朝時期,烏石港為蘭陽平原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帶動民生經濟,其後文風日上,士人輩出。宜蘭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政績卓著,推行土地改革政策,實行擴大造林,任宜蘭縣文獻會主任委員,完成宜蘭縣志之編纂。盧縣長更帶領登瀛吟社,結合鄉里有志之士,發揚詩文吟誦,將其一生奉獻於宜蘭之文教發展。

盧纘祥(1902-1957),字史雲、國潢,號夢蘭。明治35年(1902)10月28日生於台北縣烏山,祖籍福建省龍溪縣。6歲時隨父親盧春發遷居宜蘭三星,隨後再遷到頭城鎮武營里定居。盧春發東家盧廷翰之嫡子盧上元缺乏子嗣,夫人陳氏定娘遂乞纘祥為螟蛉孫。

具有漢文修養的盧廷翰本身也寫詩,〈敬和棲霞先生鳥松閣〉二首[2]

 

一、焚誦棲霞健筆雄,毫芒萬丈氣如虹。鳥松高閣憑登眺,臺北山川指顧中。

二、龍鱗隱躍勢摩天,象手探珠已握權。繞閣縱多花柳色,兩株挺翠自昂然。

 

這是盧廷翰參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鳥松閣」舉辦唱和活動之詩作。1896年盧廷翰獲臺灣總督府頒發紳章,並代表致謝詞,[3]由此可窺見其文采。

無奈盧廷翰早逝,家族產業日漸減縮,全靠盧陳阿定刻苦經營。當時正是日本統治的時期,有能力者多至日本深造求學,陳氏堅持其孫不受日人教育,不為日人服務,因此讓盧纘祥至頭城宿儒吳祥煇開設的就正軒書房學習漢文,並延聘福建葉文樞、湖北萬惠生等教授漢學經典詩文,歷時四年,學業有成。盧纘祥就以這樣的漢文養成背景,成就文壇與政壇的一番事業。

民國34年(1945),臺灣光復,盧纘祥為首任頭城鄉長。民國35年(1946),兼任頭城初級中學校長。民國36年(1947),當選為臺北縣議長。民國37年(1948)春,蘭陽人士發起設縣運動,當選為「新蘭陽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民國40年(1951)4月,當選為宜蘭縣長,蘇澳詩人楊長泉(靜淵)選前曾撰〈賦贈盧史雲先生競選宜蘭縣長〉詩贈之:

盧纘祥各時期照片
盧纘祥各時期照片

望重居然似北辰,應揮敏腕政翻新。任勞任怨知難免,多藝多才善屈伸。

家國興亡關氣運,親朋助選見情真。萬方爭羨先生德,蘭邑公推第一人。[4]

 

可見推崇之意。盧氏當選後,勵精圖治,曾大舉造林,功績為臺灣省之冠。推行土地改革,率先獻田40餘甲,為救濟事業基金。民國42年(1953)臺灣省全面修志,乃兼任縣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督導《宜蘭縣志》之編纂。民國43年(1954)6月任滿,升臺灣省政府委員,多所獻替。民國44年(1955),組織中國水泥公司,積勞成疾,民國46年(1957)526因腦溢血而遽然去世,享年56歲。

盧纘祥一生致力於宜蘭的政治及文教發展,教育部長張其昀[5]以「史雲忠誠篤厚,古道熱腸,訥於言而敏於行,為一君子人,足以代表臺灣樸茂淳良之民風」稱譽之。抗日志士王敏川[6]曾送給盧纘祥一首詩:

 

三、振起斯文志未灰,元龍豪氣謫仙才。

四、好將一管生花筆,寫出人間苦痛來。[7]

王氏此詩表達對盧氏的讚譽與期許,而盧氏以〈次韵酬敏川先生〉二首七言絕句相回應,稱許王氏為維持臺灣文化的濟世奇才[8]。讀著他們互答的詩作,可感受到兩人,有著英雄惜英雄,義氣相挺的豪情,也透露了盧氏想在詩文創作上有一番作為的意圖。

據載盧纘祥擅於寫詩,著有《史雲吟草》一卷,然今日未見全貌,僅林萬榮《宜蘭文獻》收錄〈古月〉等36首詩作。[9]《瀛海詩集》作者欄介紹盧氏:

 

五、號史雲,頭圍庄素封家,幼習漢文,頗工吟詠,弱冠上京,營米穀商等,後歷任頭圍組合理事,組合長農倉部主任等,為組合貢獻良多。昭和三年任庄協,為實業家,為漢詩人,令名嘖嘖其前途造就殊堪刮目焉。[10]

 

盧氏詩作散見日治時期報章雜誌,尤以《詩報》為多,其餘收錄於詩選集及地方志書。盧氏另有〈壬申年全島聯吟大會之一提議〉提議廢止聯吟大會招致藝妓佐興之情事,及〈蘭陽設縣陳情書〉、〈宜蘭縣志序〉、〈宜蘭縣政三年〉等文章見證蘭陽發展,亦有頭城初級中學校歌以見其關心地方教育傳承之心。盧縣長能政、能商、能文,俗云:「有盧家富無盧家厝,有盧家厝無盧家富」,集中西建築特色的盧宅,更是文人雅士、政商名流聚集之處。《盧史雲詩文集》為盧纘祥之作品集錄,2014年由頭城鎮公所印刷傳世,俾使後人得見盧縣長之文采。

參考資料

[1] 本文整理自《盧史雲詩文集》主編序,特此說明。

[2] 莊英章、吳文星,《頭城鎮志》(宜蘭:頭城鎮公所,1986),頁444

[3] 依據1896年10月府令第50號臺灣紳章條約規定,凡符合臺灣人中學識資望高,且熱心公共利益有功者可提列紳章。
      引自 〈宜蘭廳下盧廷翰外三名へ紳章附與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4]《詩稿》(手抄本)宜蘭縣史館館藏。

[5] 張其昀(1901-1985),史地學家與教育家,19546月至1958年七月擔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其生平事蹟詳見宋晞,
   《張其昀先生傳略》(台北:文化大學,2000)

[6] 王敏川(18871942),彰化人,為台灣文化協會末代委員長。1919年自彰化公學校畢業並留校任教。1919年,遠渡
     重洋至日本早稻田大學就學,開始接觸社會主義,先後加入「啟發會」與「新民會」。1920年加入「台灣文化協會」,於
     1922年回台,終其一生持續推動台灣人民啟蒙運動。1925年受蔣渭水之邀為民眾宣講《論語》長達一個多月,以躲避日
     本警察的取締。以上資料取自台灣史研究會編《王敏川選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頁1-17。及20147
     月11日檢索之網路資料。

[7] 王敏川〈口占贈史雲詞兄〉《詩報》第27期,西元193211日,頁24。此詩同見於台灣史研究會編《王敏川選集》
     (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頁189-190

[8] 盧纘祥〈次韵酬敏川先生〉二首,《詩報》第27期,西元193211日,頁24

[9] 林萬榮,《宜蘭文獻合訂本》(宜蘭:宜蘭文獻委員會,1972),頁267-272

[10] 黃洪炎編《瀛海詩集》(臺北:龍文出版社,2006年重刊),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