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23期-蘭陽博物館典藏品入藏沿革

施麗娜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員

蒐藏創造博物館
蒐藏是博物館的心臟
蒐藏是博物館的代名詞

前言—蒐藏創造博物館

從西方博物館產生的歷史脈絡觀之,博物館是以蒐藏為基礎,是先有蒐藏後有館舍的。因此傳統博物館界深信博物館事業必須先自蒐藏開始,而且蒐藏是博物館的心臟(註1)。然而在台灣,我們常看到的例子是博物館先有館舍建築,然後依展示需求進行藏品的蒐集。一般民眾對博物館的認知也是透過展示教育活動呈顯的印象而來,從內部營運管理的角度觀之,博物館的展示與教育活動的鋪陳開展也往往是爭取有限經費的所在與重點。而蒐藏與研究則猶如一場演出的「幕後」,除了工作人員外,觀眾無從窺視與參與,而 財務贊助者也無閒暇與興趣投予關愛眼神。

 

但是在台灣從事博物館工作20多年的專家仍然指出,「不論先有蒐藏品再行建構博物館,或是先有博物館再行蒐藏其有興趣的特殊標本,標本(specimen)或是蒐藏品(collections)都是博物館發展的基礎。蒐藏幾乎是博物館的代名詞之一」(註2)。

 

縱使傳統博物館界對蒐藏的看法到了八0年代受到新博物館學質疑,博物館發展的重心從以「物」為主的保存庫到以「人」為主的思想庫(劉婉珍,2000) ,然而博物館並沒有因此不作蒐藏,而是蒐藏的內涵從歷史文物傳承保存的蒐藏,轉向人的思維、意義與價值的創造以及體驗的延伸。

 

博物館的蒐藏是一種集體化的過程,同時,將私人蒐藏庫納入博物館成為公共財,也是一種價值判斷。理論上蒐藏的質與量是被有意識的累積、建構出來的。依博物館自身的定位為其蒐藏下定義。在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以下簡稱蘭博館)主體建築正蓄勢待發積極興建的同時,從蒐藏的觀點切入省視蘭博館的典藏物件蒐藏的過程、蒐藏的目的以及蒐藏的內容,從中檢視發現博物館的蒐藏使命以期確立蘭博館的典藏政策與特色,是作為一個專業博物館責無旁貸的任務。

 

筆者謹以投入蘭博館典藏業務2年時間的摸索與發現,提筆整理本文,希望藉此紀錄蘭博典藏的歷史軌跡。更希望熟稔這段歷史脈絡的前輩先進能不吝指正、充實,為蘭博館的典藏史續予豐富與深化。

蘭陽博物館的蒐藏脈絡

館藏文物範例。
館藏文物範例。

 

蘭陽博物館的典藏品數量截至今(95)年11月止,共計3347件。與其他博物館的蒐藏數量相較並不算豐富,然而 對於一正籌建中的地方博物館有如此規模的典藏品,在台灣的博物館經驗中算是特殊的了。

 

因此常有關心蘭博館的朋友問我「蘭博的鎮館之寶是什麼?」或是「蘭博的蒐藏特色是什麼?」這類問題時,我都覺得這不是簡答題三言兩語能說明的,它必須回到目前這些蒐藏的歷史脈絡中去檢視蒐藏如何形成、蒐藏品的內涵、以及蒐藏品內涵價值的保存和轉化為社會價值的過程與規律性,亦即蒐藏品和民眾社會的關聯性。否則任憑再多的蒐藏,一但只是有進無出深鎖庫房中,那麼它只是一座堆放過去遺物的倉庫,而不是博物館。

 

(1)宜蘭縣文獻委員會時期
民國40年代成立的宜蘭文獻委員會,當初的主要任務是為了編修宜蘭縣志,在修史的過程中該會除了蒐集相關參考用書、公文檔案、圖表、剪報、舊照、拓碑片等文獻外,還同時蒐集縣內一些古碑、石柱以及來自民間捐贈或田野採集的相關民族學器物。這批包含文獻及器物的史料由該會保存,民國61年文獻會裁撤後縣內沒有相關單位接手管理,曾一度被鎖在縣府的倉庫中成為名符其實的「過去的遺物」,直到下一階段—民國72年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成立後,這些文獻與器物由專人整理並移交給文化中心,才又有了新的安置與利用。

 

(2)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時期
依循著國家十二項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政策而設置的各縣市文化中心,在民國60年代後期依據相關的法規(註3)陸續籌備成立。專責推動蘭陽地區社會教育及文化事業的宜蘭縣立文化中心,選定宜蘭市復興路二段興建館舍,於民國七十三年五月落成啟用。

 

在上述歷史背景中成立的宜蘭縣立文化中心,在先有硬體館舍與設施後,再接著著手內部軟體規劃,確立其為地方藝文中心的定位,也成為擔負起紀錄與收藏蘭陽地區文物與歷史的場所。除了接手文獻委員會移交的文物外,透過本地乙批熱心文史教育工作者的田野調查採集、民眾捐贈以及依據文化中心預算採購等管道陸續充實蒐藏的數量。透過地方文物陳列室、史跡源流展、不同性質的主題展等展示方式,讓部分的蒐藏透過展示的過程呈現在民眾眼前。

 

不過從各縣市文化中心(以及改制後的縣市文化局)的組織編制、運作方式,經費分配等層面來看,一個全國性的文化中心蒐藏的困境普遍存在,人員不足、博物館專業人員缺乏、收藏的重要性一向被忽略、蒐藏相關經費無法合理的逐年編列等問題,致使各 文化中心業務單位被迫對文物的蒐藏、維護、展示等工作消極以對。藏品保存的環境條件不佳、藏品的修護、研究幾乎沒有,缺乏相關、足資佐證文物標本相關知識的資料。因此大多數的展示呈現了「應然」的現象,文物直接了當的陳列櫃架,對於文物原處於更大社會、文化,有其獨特意義的深度詮釋無力進行,使得蒐藏品的價值大打折扣。

 

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89年改制文化局)當然也不例外地面臨上述的窘境,不過回到地方文化保存的角度觀之,隨著宜蘭縣政府於民國70年代開始的一連串文化運動(註4),以文化中心為主要執行機構的這些措施與施政,正與台灣社會環境急遽變遷、許多傳統習俗文化面臨崩解與消逝的關鍵時刻交會重疊,也因此為蘭陽地區搶救、保存許多地方特殊、珍貴的史料及文物。

 

(3)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時期
蘭陽博物館的籌備成立過程源自於民國70年代末期地方文化人士之倡議,相關的籌設過程可以透過本期電子報另一篇專文介紹。其中一項確立蘭博館設置理念及實施大綱的「蘭陽博物館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定位蘭博館為一中型地方博物館,蒐藏目標概括展示性蒐藏、研究性蒐藏、教育性蒐藏、維護保存性蒐藏。蒐藏原則是以宜蘭本土地域性、時間緊迫性、展示合宜性、教學必要性以及擴展地方館與核心館之間網路互動關係,預期達到宜蘭全縣是座博物館的目標。該計畫同時針對宜蘭縣內潛藏的蒐藏資源進行田野調查,並整理成冊作為博物館開館後蒐藏的參考。

 

這一針對蒐藏工作所做的規劃建議,提供了蘭博館理想上專業的蒐藏操作手冊及蒐藏政策參考。然而現實裡,原本隸屬教育系統的博物館籌設組織,由縣政府教育局移轉至文化局後,就設定了蘭博館即將接管自舊有文獻委員會以降,歷經文化中心、文化局階段所蒐藏羅致林總類雜的所有地方民俗文物(註5)。民國91年文物管理業務移交給蘭博籌備處接手,民國93年「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正式成立後,這批文物立即成為博物館名下的蒐藏。

 

而實際上蘭博館館舍正要興建,在開館前,局(文化局)館(蘭博館)合署辦公,短期內這些文物除了變更權責機構外,保存的位置、存放環境並未異動,蘭博館及館員承接並面對上述蒐藏的困境,幸運的是相較之下博物館有較固定的人力與經費,能夠開始著手進行基本的文物清潔、整理分類工作。而關於這些蒐藏品相關知識的研究以及如何運用,則正考驗著博物館未來擔負研究、展示、教育使命的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回到博物館界討論的蒐藏議題,實際上博物館的蒐藏工作是一項昂貴的行為,除了物質本身需放置在溫濕控制嚴格的庫房環境中進行專業的收藏管理外,為使相關訊息不清楚的標本文物發揮作用,必須花費更大的專業立氣求其「再脈絡化」重建物件知識。而蘭博館並沒有如國家級博物館有龐大的財力以及大坪數的專業庫房作為後盾,在歷史發展因素下承續宜蘭過去近30年的政府蒐藏後,為博物館下一個量身訂做的蒐藏定義,有意識的建構博物館蒐藏的質與量,在建立一套符合需求的蒐藏政策作為指導原則,是蘭博館當下要積極思考與發展的任務。

 

從一位從事博物館典藏工作的新人,筆者在壅塞、物件繁雜的庫房進進出出,也直接面對縣民捐贈文物給蘭博館的熱情,民眾捐贈的熱情無法婉拒而庫房的空間卻越來越擁擠之際,「蘭博為何典藏」「蘭博如何典藏」的問題直竄腦門。歷經二年,體認到越多的蒐藏意義與內涵,了解掌握越多蘭博館的典藏品收集的故事之後,更覺得博物館典藏任務之必要與艱鉅。回顧省視蘭博館典藏品蒐藏的歷史脈絡,像是自己置身被物件淹沒庫房中後的一個沉澱過程,也算是對關心蘭博館的朋友們提供一個粗淺的蘭博典藏簡介!

備註

註1 美國八0年代博物館學界重要文獻「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一書中提及「收藏係博物館的心臟,而教育是博物館的靈魂。」(劉婉珍,2000)

 

註2 王嵩山,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台北:稻鄉出版社。

 

註3 民國67年起制定相關法規有「教育部建立縣市文化中心計畫大綱」、「社會教育法」、「台灣省各縣市立文化中心組織章程」等。(文建會,1998)

 

註4 民國70年起宜蘭本地乙批文史教育工作者積極投入地方史料蒐集、調查研究工作,以此工作成果舉辦大規模史蹟源流展及出版;74年成立史蹟文物工作小組進行「草嶺碑林」規劃;75年透過學校體系由中、小學生回到每個家庭尋找及填寫古物資料卡,進行全縣性舊照片及文物的調查與蒐集;79年成立「文獻小組」重修宜蘭縣志,期間也陸續蒐集相關史料文物;81年「宜蘭縣史館籌備處」成立,積極有系統蒐集整理相關文獻史料,及從事各項重要調查研究計畫,以紀錄、保存縣內相關文化資產;82年宜蘭縣史館正式對外開放,相關文獻史料及文化資產的蒐集、紀錄、保存等工作得以更有系統、持續、專業地進行著。(邱寶珠,1996)

 

註5 紙本、文獻、公文檔案類的史料則由交宜蘭縣史館保存、運用推廣。

參考資料

  •  文建會,1998,《文化白皮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王嵩山,2003,《差異、多樣性與博物館》。台北:稻鄉出版社。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998,《蘭陽博物館軟硬體規劃與設計計畫-蒐藏研究計畫》,宜蘭縣政府。
  •  劉婉珍,2000,〈博物館蒐藏的意義與影響〉,博物館學季刊第14卷第3期,p3-p9。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王嵩山,2000〈臺灣民族學蒐藏之比較研究〉,博物館學季刊第14卷第3期,p75-p90。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邱寶珠,1996,〈如何蒐集地方史料-淺談宜蘭縣史館的實務經驗〉,書苑季刊第3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