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53期-日治時期的宜蘭飛行場-日本陸軍於宜蘭之部署(一)

取自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19年,蘭陽地區⽇治時期軍事遺構⽂化資源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曾進出宜蘭的日本陸軍部隊

根據淡江大學蘇睿弼教授之研究,駐防宜蘭之日本陸軍地面部隊,初期由第一混成旅團派出中隊駐防。

1907年後,由駐防臺灣北部的臺灣步兵第一聯隊派出中隊駐防。十號戰備(1944年5月)由第50師團之混成第46旅團防守宜蘭、花東。7月時混成第46旅團擴編為第66師團,至8月5日派所屬之步兵第249聯隊(敢部隊),約4,000人駐防宜蘭。

1945年4 月,獨立混成第112旅團(雷神部隊),約5,000人進駐宜蘭。下轄:獨立混成第32聯隊、獨立混成第33聯隊、旅團通信隊、野戰機關砲第56中隊等部隊。[1]

這些部隊進出宜蘭的情況如附表。

部署於宜蘭的日本陸軍航空部隊

日本陸軍於宜蘭的機場有三座:北、南、西。太平洋戰爭開戰前,日本陸軍在臺的航空兵力為第四飛行團,[2]海軍則有第11航空艦隊。[3]待1941年底各航空隊出戰後,臺灣轉為南進戰略下的航空隊訓練基地。1943年2月後,由於美軍已開始進出大陸的東南沿海一帶,對廣東、海南島的攻勢逐漸增強。[4]於是,第104教育飛行團將所屬之飛行隊擴編為八隊,第20教育飛行隊之一部,進駐宜蘭。[5]當時,該隊應是在宜蘭北機場。


隨著美軍於太平洋的節節進逼,1944年初日本大本營為防範美國機動部隊來襲,確保琉球、南西諸島、[6]臺灣等絕對國防圈後方要地及南方的交通路線,遂實施了「十號戰備」計畫,在上述三地整備軍力。[7]臺灣的航空戰備,除了以「航空要塞」的戰略,於宜蘭、花蓮、臺東等地增設「第二機場」,強化東部海岸戰力,以與南西諸島連成一片。[8]此時興建者為宜蘭南機場。
至6月,陸軍第八飛行師團成立,是終戰前日本陸軍駐臺最大的航空武力,兵力遍及琉球與臺灣,司令部位於臺北。[9]成軍之初於臺灣下轄獨立飛行第16中隊(駐臺北,原為第18飛行團司令部偵察隊)、獨立飛行第23中隊(從小港移駐嘉義)、第206獨立飛行隊、第104教育飛行團,以及飛行第14戰隊(嘉義(主力)、花蓮港(隊本部))、飛行第29戰隊(小港(主力)、臺北(一部))。[10]擁有的戰機在368架以上,屬於實戰部隊約138架。

但8月初以後,飛行第29戰隊派往中國大陸、獨立飛行第23中隊派往琉球、獨立飛行第16中隊返還日本,於是又調派第25飛行團的飛行第20戰隊移駐小港,以接替飛行第29戰隊。此外,原駐德之島的飛行第67戰隊一部亦移駐桃園。[11]

至10月臺灣沖航空戰前後,又有飛行第11戰隊(宜蘭(主力)、臺北(一部))、飛行第10戰隊(臺北(主力)、屏東(一部)、小港(一部))、飛行第3戰隊(臺中)等前來助戰。[12]臺灣沖航空戰前後,陸軍航空兵力的部署,以實戰部隊而言,約為5個飛行戰隊,外加第67戰隊之一部。其中,戰機部署較多的機場(包括整個戰隊或戰隊主力)為臺北、臺中、嘉義、小港、宜蘭;戰機部署較少(僅駐防某戰隊之一部)的機場為桃園、屏東、花蓮港。第206獨立飛行隊則有三支中隊分駐臺北(南)、臺東(南)、花蓮港(南)。其餘機場駐防的為第104教育飛行團的訓練部隊。

但花東地區的兵力不足,因為8月24日的颱風侵襲中,總計有60餘架戰機受損。其中,第20教育飛行隊就有25架損壞,駐防桃園的第3練成隊亦有三架損壞甚鉅。[13]因此,實際能運用的部隊多集中於西部與宜蘭。至於可出戰之機數,開戰前一天(10月11日午後),第八飛行師團配置的戰力為第10戰隊(10架)、第11戰隊(27架)、第20戰隊(27架)、集成防空第一隊(原第6教育隊,10架)、集成防空第一隊(第3練成隊編成,10架)。另有第3戰隊(20架)、第206獨立飛行隊(三支中隊,合計約30架)。[14]以上合計約134架,僅約美軍的十分之一。


海軍方面,1944年初至臺灣空戰之役的變化,主要為第14聯合航空隊所屬新竹航空隊解散(1月),代之以虎尾航空隊(5月);高雄空(二代)之臺中分遣隊解散後(4月),代以虎尾空之臺中分遣隊(5月)。但整體兵力亦有增加,練習航空隊部分增設了基礎教練隊如第二臺南空(2月)、第二高雄空(8月),至9月,第14聯合航空隊共有戰機90架。實戰部隊則有953空於東港開隊(6月)。此外,尚有淡水水偵隊與馬公的30航空隊等。[15]駐臺兵力除上述,7月末尚有221空之一部與341空約50架戰機進駐新竹。[16]

1945年後,由於美、日實力懸殊,日本的軍事思想已轉為特攻作戰。於是,臺灣的航空隊亦編組為特攻隊。為防範美軍登陸,又興建一批作為地面部隊誘敵、死守的機場:「航空複郭」,導致終戰時臺灣的機場或起降區總數高達70餘座。[17]在美軍的轟炸之下,日軍選擇其中一批機場做為平日的「秘匿機場」,飛機則設法偽裝、並利用小樹林、掩體、疏散道等藏匿。每次出擊2至數架不等,出擊前一日黃昏,或當日清晨,飛到「發進機場」待命。如日本海軍765航空隊,平日即駐防臺南一帶的機場,出擊時再飛到新竹與宜蘭機場發進。[18]


陸軍的「秘匿機場」有10餘座,以中南部居多。秘匿機場中,南部以北港、北斗的特攻隊較多,北部以樹林口較多。但特攻隊的兵力,實際上相當單薄。終戰前陸軍航空隊主力之一的第22飛行團,則是以八塊、宜蘭為機動基地。「發進機場」機場約有9座,多在北臺灣一帶。這種部署應是受到琉球戰事的影響,故選擇於北部出擊。而八塊、宜蘭、花蓮港則是終戰前臺灣最重要的基地,兼具「秘匿」與「發進」的特色,減少了飛行轉進時遭美軍攻擊的危險。不僅駐防部隊多,出擊次數亦多。這些部隊能夠順利出擊的原因應該有二:

(一)許多秘匿與發進機場,並未被美國陸軍列為主要目標,B24、B25多是重覆轟炸規模較大、位居平原,但早在臺灣空戰時就已被發現的機場。

(二)日軍以假飛機停放機場各處,戰機則藏匿得當,不但達到欺敵效果,對戰力保存而言,亦相當有效。[19]


綜合淡江大學蘇睿弼教授與本團隊之研究,曾進出宜蘭的航空相關部隊包括:
1.第104教育飛行團第20教育飛行隊
2.飛行第11、12、19、20、24、25、105戰隊
3.獨立飛行第24、41、43、49中隊
4.「誠」第16、26、34飛行隊
5.第205海軍航空隊
6.北臺海軍航空隊宜蘭派遣隊
7.第62、63飛行場中隊
8.第82高射砲隊之一部
9.第60、61機關砲隊
10.第509、517特工部隊

參考資料

[1]蘇睿弼,《宜蘭縣日治時期軍事設施調查研究保存再利用計畫報告書》(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6),頁46-54。

[2]〈飛行第16戰隊による爆撃〉:http://www16.ocn.ne.jp/~pacohama/sentaisi/16sen.html。該文詳述第16戰隊調派時間與地點,派至佳冬的時間為11月30 日。此文引自本間正七編,《回想 ああ戰友 飛行第16戰隊教導飛行第208戰隊戰隊史》(國立國會圖書館藏,近代日本軍事關係名簿類,1974)。
[3] 海軍編制參見:海軍歷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第七卷)》(東京:第一法規出版株式會社,1996),頁38-53;永石正孝(1961),《海軍航空隊年誌》(東京:出版共同社,1961),頁109、113。
[4]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21。
[5]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21、51-52、84-85。
[6] 包括宮古列島、八重山列島、釣魚臺(尖閣諸島)等。
[7] 第一復員局,〈第2章 10號作戰準備(自昭和19年3月下旬至昭和19年7月中旬)/其の1 要旨〉,《臺灣方面軍作戰記錄 昭21年8月》(國立公文書館檢索號:C11110353600),頁14。
[8] 這段期間的臺灣機場連同工事中至少有臺北(松山)、臺北(南)、淡水(水上)、金包里、樹林口、八塊、桃園、新竹、臺中(西屯)、臺中(公館)、大肚山、彰化、鹿港、北斗、北港、虎尾、嘉義、鹽水、永康、臺南、岡山、左營、左營(水上)、鳳山、小港、苓雅寮(水上)、東港(水上)、屏東(北)、屏東(南)、里港(南、北)、佳冬、潮州、恆春、馬公、宜蘭(北)、宜蘭(南)、花蓮港(北)、花蓮港(南)、上大和、池上、臺東(北)、臺東(南)等。杜正宇、謝濟全,〈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飛行場〉,《臺灣文獻》,63卷3 期(2012年9月)。
[9] 第八飛行師團6月10日於東京編制戰鬥序列後,6月28日師團長以下司令部成員向臺北出發,6月29日師團長山本健兒亦赴臺北,7月初司令部於臺北設立完成。故司令部應是位於臺北。參見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81、82、84、86。
[10] 第一復員局,〈第2章 10號作戰準備(自昭和19年3月下旬至昭和19年7月中旬)/其の4 兵力の増減及兵力運用〉,《臺灣方面軍作戰記錄 昭21年8月》(國立公文書館檢索號:C11110353900),頁27-28;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80-91。

[11] 第一復員局,〈第3章 捷號作戰準備(自昭和19年7月下旬至昭和19年10月中旬)/其7 兵力の増減及兵力運用〉,《臺灣方面軍作戰記錄 昭21年8月》(國立公文書館檢索號:C11110354800),頁61;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134、142-143、195、208。
[12] 第一復員局,〈第3章 捷號作戰準備(自昭和19年7月下旬至昭和19年10月中旬)/其7 兵力の増減及兵力運用〉,《臺灣方面軍作戰記錄 昭21年8月》(國立公文書館檢索號:C11110354800),頁61;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195-196、205、222。
[13] 第一復員局,〈第3章 捷号作戰準備(自昭和19年7月下旬至昭和19年10月中旬)/其の8 主要なる作戰及作戰準備〉,《臺灣方面軍作戰記錄 昭21年8月》(國立公文書館檢索號:C11110354900),頁69;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142。
[14] 第一復員局,〈10号作戰準備(自昭和19年3月下旬至昭和19年7月中旬)/其の6 作戰準備〉(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檢索號:C11110354100),頁37;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205、222-223。
[15] 日本防衛省戰史室,曾清貴譯,《聯合艦隊之最後決戰》(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頁614;杜正宇,〈日治時期的高雄飛行場研究〉,《高雄文獻》,第2期(2011年9月),頁108、113;杜正宇、吳建昇,〈臺南永康機場的時空記憶〉,《臺灣文獻》,63卷1期(2012年3月),頁239-240。
[16] 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戰史叢書:沖繩、臺灣、硫黃島方面作戰:陸軍航空作戰》(東京:朝雲新聞社,1970),頁105。

[17] 杜正宇、謝濟全,〈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飛行場〉,《日治下大高雄的飛行場》,(臺北:新銳文創,2014),頁107-111。
[18] 杜正宇、吳建昇,〈日治下臺南永康機場的時空記憶〉,《臺灣文獻》,61卷1 期(2012年3月),頁271-273。
[19] 杜正宇、謝濟全,〈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飛行場〉,《日治下大高雄的飛行場》,(臺北:新銳文創,2014),頁67-739。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