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期-「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經典雜誌展巡迴攝影展
游鎮嘉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員

道路,讓聚落得以往來,產業得以擴張,從原住民獵徑到社路,從海路到陸路,從區域型的淡蘭古道、金包里大路,到縱貫全台的官道與鐵道,一條條交織於島嶼地表的路與徑,有些久不聞人跡,有些則以不同的形貌,繼續鮮明地存在於台灣人的記憶與生活裡......摘自「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一書
臺灣,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島內的現代化鐵路直至20世紀初才漸漸普及,在此之前,早期臺灣交通相當不便,然而,你可曾想過在如此艱難的情形下,為何先民仍然能夠四通八達,暢行無阻?

《經典雜誌》歷時兩年尋訪臺灣各地歷史行道痕跡出版「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一書,今年更特別與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共同主辦「『篳路台灣-島嶼歷史行道』《經典雜誌》展巡迴攝影展」,定於109年3月19日(星期四)至4月28日(星期二)在蘭陽博物館一樓遊客大廳展出,展覽以「道路」為主軸延伸,精選各類影像及老照片等素材,期待重現早期臺灣的拓殖歷史,描繪在早期交通不便的年代,先民如何「披荊斬棘,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更希望循著過去先民道途的履跡,開創未來的康莊大道。

水運、古道、現代化鐵路
本展覽分為三個部分,介紹早期臺灣各地的「水運」、「古道」及「現代化鐵路」的歷史沿革及發展,其中「水運開啟生命起源-生帆遠颺」爬梳早期臺灣的水運及水圳發展歷史,「踩踏古徑開拓官道-先民足跡」則介紹先民所開創如蜘蛛網密布的原住民獵路、清代古道、日治時代理蕃警備道路的全民步行年代,「築建鐵道提升便利-邁向現代」則描繪了過去到現代的鐵路史,回顧縱貫線鐵道、森林鐵路及糖鐵的興衰變遷,而這些部分也構築成臺灣從古迄今的開發史,引領著我們邁向繁榮。

蘭陽博物館是《經典雜誌》全臺巡迴的最後一個場次,3月19日邀您親臨蘭博,走進島嶼的歷史行道,一同窺探臺灣的過去與現在,展覽期間只要於臉書粉絲專頁按讚及打卡,還能兌換限量《經典雜誌》乙本,心動的朋友可要好好把握機會衝一波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