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期-日治時期軍事遺構調查-日本陸軍於宜蘭之部署(二)
取自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19年,《蘭陽地區⽇治時期軍事遺構⽂化資源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編按
臺灣的戰略位置優越,在 1944-1945 年間,成為美、日兩國航空對決的主要戰場。宜蘭因位處東北部,銜接琉球至臺灣之空中防線,又有廣大的平原、沙灘,可供登陸與補給,加上擁有蘇澳港,並配置三座機場,成為日本部隊南向東南亞的關鍵地位。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在2018年執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以宏觀視角、區域定位及軍事功能之探討,此案在2019年完成結案報告,還原了宜蘭地區在臺灣二戰史上扮演的角色與歷程,本刊將逐期擇要刊載,讓後世重新認識、理解刻劃於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跡痕。
太平洋戰爭後期之日軍部署及移防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臺灣的防禦態度的部隊編制,直到1944年3月22日發布了第32軍和臺灣軍的戰鬥令,也就是所謂的「十號作戰」開始,臺灣的軍事部署才逐漸地強化。而宜蘭地區的軍事佈署也在同一時期有了架構及強化。從日治時期的臺灣軍隊佈署的歷史資料來看,在太平洋戰爭之前的宜蘭地區軍事佈署中,當時的駐軍大多駐守在宜蘭地區,蘇澳地區則一直到了1927年才由臺灣步兵第一聯隊派遣一中隊駐宜蘭,一小隊駐蘇澳。[1]
而在太平洋戰爭中,宜蘭地區的戰況大多以空戰為主,如1944年3月22日發布的「十號作戰」、1944年7月24日的「捷二號作戰」、1945年1月19日的「天一號作戰」都是針對宜蘭地區的航空作戰為主要的佈署與作戰計畫。因臺灣東部海岸,多為岩石斷崖,無異天然屏障,故僅置獨立混編的百二旅團,以達成持久獨立作戰目的。[2]根據《日本佔領臺灣時期之軍事設施史實》中,所記載之日治時期駐防在宜蘭地區的雷神部隊之陣地配置圖中,可一窺當時駐守在蘇澳港一帶的軍團所擬定的作戰計畫大綱,主要說明在遭遇戰爭時的作戰方針、作戰準備、指導與戰鬥等指導要領大綱。
1945年,宜蘭地區大規模的部隊進駐,是當年4月獨立混成第一百十二旅團(也就是所謂的「雷神部隊」)的進駐。
1月23日,自東北調用第七十一師團,配置嘉義地區。
2月17日,新成立獨立混成的一百、第百二、第百三旅團,此批新部隊使用臺灣所徵新兵二至四成編組,分布在高雄、花蓮與岡山等地。
4月初,在編成獨立混成的百十二旅團,亦用臺灣新徵之兵,分駐蘇澳及宜蘭。[3]這支部隊是以臺灣軍教育隊、五十師團、六十六師團各一部隊所編成,其主要任務原本是要在盟軍登陸琉球之後,從後方進行反登陸作戰,後因日本大本營取消此樣任務,所以便被差遣到宜蘭地區,擔任宜蘭地區的防務工作。[4]《日本佔領臺灣時期之軍事設施史實》中附錄之雷神部隊之陣地配置圖中可見當時駐在宜蘭地區的「日軍獨立混成第百十二旅團」,在軍隊編制方面如下:
1.龜山島守備隊:混成第32聯隊,一小隊、旅團無線一分隊。
2.右地區隊
長混成第33聯隊長:鈴木中佐。
混成第33連隊。
野戰機關炮第56中隊(一小欠)。
特設警備第560大隊。
第四、第五、第六中隊。
特設警備第560大隊(第10隊欠) 。
特設警備第540中隊(第一、第二、第三欠) 。
第五百特設警備輜重大隊,第六中隊。
3.左地區隊
長混成第32聯隊長:工藤大佐。
混成第32聯隊(二小隊欠) 。
野戰機關砲第56中隊,一小隊。
特設警備第五百六十大隊,第三中隊。
特設警備第五百六十大隊,第一中隊。
特設警備第五百三十六大隊。
第五百特設警備輜重大隊,第五中隊。
4.直轄地區隊~羅東蕃地一帶
長特設警備第五百六大隊長 岡大尉。
特設警備第五百六大隊(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中隊欠) 。
混成第三十二連聯隊,一小隊。
特設警備第五百四中隊,第一、第二、第三小隊。
旅團無線一分隊。
獨立混成第一百十二旅團以宜蘭濁水溪(蘭陽溪)為交界,宜蘭濁水溪以北為右地區隊;宜蘭濁水溪以南則為左地區隊,而羅東蕃地三星、清水一帶則屬直轄地區隊。獨立混成旅團的標準編制是由五個步兵大隊、一個砲兵隊、一個工兵隊及一個通信隊所組成,人數約6000~10000 人。而根據相關史料及宜蘭文獻會的耆老口述回憶,當時雷神部隊人數大約是6000 人。
另外在《臺灣軍事接收總報告書》中的第二篇〈臺灣地區降敵之概況〉中,可知道當時在宜蘭地區還駐有臺北地區憲兵隊之宜蘭分隊及駐守在蘇澳的船舶工兵第28派遣隊。駐守於蘇澳港一帶為4 1/2 MG(第二機關槍隊第一中隊第四分隊)、而在南方澳一帶則設有HMA 5(-1/3)高射機關砲隊第五小隊,在《日本佔領臺灣時期之軍事設施史實》中日軍獨立混成第一百十二旅團作戰計畫大綱中第三作戰指導要領記載:
自蘇澳港周圍至蘭陽溪間,乃敵登陸公算最大之正面,以主力配置于水際附近而擊滅之,狀況不得已時,須確保蘇澳港附近及新城附近諸要地。由《雷神部隊陣地編成要圖》之蘇澳港一帶的局部圖大概可知道蘇澳港這座天然良港的重要性,蘇澳港北側山脈與太平洋間的山脈及海岸交會之地,且還有一條有中央山脈流入蘭陽平原的新城溪在此進入太平洋並貫穿蘇澳港,如此地貫穿地形在軍事上稱「口袋式地形」,在軍事上相當的重要,因此日本陸軍在蘇澳港附近海岸山邊及海岸邊各設置了軍事陣地。例如在南方澳旁的大山一帶設有一支高射機關砲隊第五小隊,由至高點可以鎮守南方澳一帶的美軍反登陸。
而在蘇澳鎮後山的金面山、砲臺山一帶則設有第二機關槍隊,可見當時雷神部隊的作戰指導相當的嚴密,蘇澳港的區域範圍包括了北方澳及南方澳,北方澳是向北延伸至太平洋之半島,屬山丘地形,而南方澳則是數個島狀的山丘與陸上山脈包圍出的領域,北方澳及南方澳這兩種地形在軍事防禦上都是相當重要的地方,也因此日軍在此設置了許多的軍事陣地並設置高射機關砲及機關槍隊,另外在南方澳海邊也設有幾處的碉堡,北方澳則設有砲台。避免若美軍從蘇澳港登陸,可以制人先發,確保蘇澳港附近的安全。
1994年3月3日宜蘭縣史館舉辦「日治時期之軍事設施、部署及公工經驗耆老座談會」,會議中一位住在蘇澳鎮頂寮路的老人張金純,回憶他16、17 歲時被日本政府調去做公工的回憶:「當時我有一位同學在北方澳第十三番監視站工作,剛好缺人就介紹我進去工作,我負責監看敵機,每天輪值一天一夜,當時也有一小隊日本軍住在監視站裡面。從監視站往下看就是蘇澳港,當時所有的運兵船、送貨的小船都藏在山腳下…,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看到飛機必須馬上向本部報告飛機的種類及型號,當時北方澳是十三番監視站,南澳附近是十二番,南港是十一番」。[5]由此可一窺蘇澳港當時在軍事上的重要性。
1944年,太平洋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之中,日軍也針對全臺甚至日本等地戰區做了大幅的調度與調整,在1944年7月,《陸軍軍令第83 號》、《陸軍陸甲80 號》等軍令,將第六十六師團部隊、野戰機關砲第五十六中隊、野戰機關砲第六十中隊、野戰機關砲第六一中隊、第六六師團兵器勤務隊、特設警備第五六十大隊(臺灣第四五九四部隊)等部隊由其他戰區移防至宜蘭地區。
隔年,日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之際,4月1日頒布《軍令陸甲第63號》軍令,將原駐防於臺北的獨立混成第一一二旅團司令部移防至宜蘭員山一帶;4月15日,頒布了《軍令陸甲第62號》將特設警備第五O六大隊移防至宜蘭地區;同年7月特設警備第五三六大隊移防宜蘭郡枕頭山附近的警備工作。但這些部隊的移防後未久,太平洋戰爭即宣告結束,並在1945年8月14日,日皇御前會議裁決,決定結束戰爭,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晚間十一點,向全國廣播。
因此,這些軍隊的移防也未能派上用場。有關上述各部隊移防經過,日本之厚生省援護會曾進行整理:
1.第六十六師團部隊
1944年7月12日師團根據《軍令陸軍第八十三號命令》編成下令,舊獨立混成第四十六旅團。(1944年6月10日編成完結重組步兵二聯隊、迫擊砲隊、以工兵隊為基礎)改組。7月31日午時,於花蓮港完成部隊集合。12月2日,師團兵器勤務隊、師團衛生隊在前往臺灣的途中遭遇潛水艇攻擊,兵器勤務隊成員約500餘名殉難。1945年7月5日師團管理部(將校 以下一三六名)新編完成,強化部隊司令部的陣容。8月15日戰爭結束。12月下旬,師團協助臺灣地區的恢復工作,並為日僑遣返日本內地之工作做準備。1946年1月3日由當地出發。調查待命監督職責。
1月1日以下部隊被下達指令:
(1) 第六六師團司令部。
(2) 步兵第二四九聯隊。
(3) 步兵第三四O聯隊。
(4) 師團速射砲隊。
(5) 師團迫擊砲隊。
(6) 師團工兵隊。
(7) 師團通信隊。
(8) 師團輜重隊。
將招募軍隊協助軍事人員及其首次返回,並協助返回居民。第六十六師團司令部師團長以下六十一名花蓮港支部及軍隊區分新的花蓮港兵事部及同勤務隊八方四二航空地區隊之遺留者,負責花蓮港、臺東廳之日僑居民的遣返業務。
步二四九聯隊長高木大佐以下350名。
步三O五松本少佐以下22名。
師速、師迫:各64名。
師工:25名。
師通:50名。
師輜:19名。[6]
步二四九、步三O五(十二名)師速、師迫、師工、師通、師輜。臺北陸軍兵事部步三O五(十名)
以上人員由花蓮港陸軍兵事部轉至負責居民遣返運輸作業。
1946年2月19日至2月26日師團主力由蘇澳及臺北的駐屯地出發,2月22日至3月1日由基隆港出發返回日本,2月26日由蘇澳港出發,先至基隆港停留數天,3月1日再由基隆港出發,於3月4日抵達日本田邊港。[7]
2.野戰機關砲第五十六中隊
1944年7月25日《軍令陸甲第80號》,野戰機關砲第五十六中隊編成下令,隔日於日本千葉市整隊完成並出發至門司市。7月28日門司市抵達,8月3日門司港出發至臺灣,8月18日於基隆港登陸,隔日抵桃園,並在當地進行防衛勤務的工作。10月12日至10月15日參加臺灣防衛戰鬥。1945年8月15日,二戰結束。1月19日移防至蘇澳街南方澳。1946年2月20日由基隆港啟航,24日抵達日本田邊港並復員完成。[8]
3.野戰機關砲第六十中隊
1944年7月1日軍令陸甲第80號命令野戰機關砲第60中隊組成,7月23日編組完畢,8月3日由門司港出發至臺灣,8月16日抵達臺灣基隆港。8月17日至10月11日擔任嘉義飛行場要地之防衛勤務,10月12日至10月15日參加航空作戰準備並參加戰鬥。1945年5月10日由嘉義飛行場出發,隔日抵達宜蘭飛行場,6月21日至8月15日於宜蘭飛行場附近協助防衛並參與作戰。8月15日二戰結束。1946年2月20日由基隆港出發遣返日本,2月24日由田邊港上陸,隔日復員完成。[9]
4.特設警備第五O六大隊
1945年4月15日《軍令陸甲第六十二號命令》,特設警備五O六大隊編成下令。4月20日大隊於臺北編成完結。4月20日至5月1日防衛並為做戰做準備。5月2日至5月4日移駐宜蘭地區,隔日於宜蘭當地進行作戰準備。8月15日停戰,9月3日除死者外之隊員就地復員。[10]
5.特設警備第五三六大隊
1945年7月5日《昭和二十年軍令》特設警備第五三六大隊於宜蘭編成完結。同日於宜蘭郡枕頭山附近進行警備。8月15日停戰。9月7日,混成第三二連隊除殉職者外之隊員就地復員。[11]
6.野戰機關砲第六一中隊
1944年7月10日《軍令陸甲第80號命令》,野戰機關砲第六一中隊臨時編成下令,7月23日於加太編成完成,7月30日 屯營出發,8月3日門司港出發至臺灣,8月16日於基隆港登陸,隔日抵達屏東潮州,8月17日至10月11日於潮浸飛行場附近的警備。10 月12日參加臺灣防衛戰鬥。10月13日至12月31日進行潮州飛行場附近的警備。1945年1月1日至5月9日潮州飛行場附近之防衛並進行作戰準備。5月10日於屏東滿州出發至宜蘭,隔日抵達宜蘭。 8月15日於宜蘭戰地進行防衛並進行作戰準備,而當日停戰。9月10日就地復員完畢。[12]
7.獨立混成第一一二旅團司令部
1945年4月1日《軍令陸甲第63號命令》,獨立混成第一一二旅團司令部編成。4月20日於臺北完成部隊編成工作,同日由臺北出發移駐宜蘭郡員山,並於當日抵達。8月15日停戰。12月15日於基隆集合。1946年1月1日復員下令,2月23日基隆港出發遣返回日本,3月1日由大竹港登陸,隔日復員完畢。[13]
8.第六六師團兵器勤務隊
1944年10月軍令第六六師團兵器勤務隊臨時編成下令,10月24日於京都編成完結,11月21日由屯營出發前往臺灣高雄,11月30日由門司港出發,同日編入隸屬六六師團之下。12月13日抵達高雄港,12月20日再抵達東臺灣花蓮港,並於當地進行駐屯,1945 年1月3日至1月4日參加臺灣防衛戰鬥,3月11日由花蓮港出發,移駐樹林。同日先抵蘇澳,隔日再由蘇澳出發後抵達樹林,並在當地屯駐。8月15日停戰,9月22日就地復隊完成,並歸建步兵第三O四聯隊。[14]
9.特設警備第五六O大隊(臺灣第四五九四部隊)
1944年2月15日特設警備第五O五中隊編成下令(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同日於臺北州編成完結。爾後進行宜蘭市、宜蘭郡、羅東郡、蘇澳郡下之警備勤務。4月1日臺灣軍軍隊命令作戰部隊下令,10月12日至10月15日參與臺灣防衛戰鬥,隔年1月15日部隊進行編組,《特設第五百五中隊復隊》下令,特設警備第五六O大隊編成完成,2月11日獨立混成第33連隊之進駐與總隊共同協助羅東郡、羅東街移駐之警備勤務。1945年8月15日停戰,9月3日就地清點隊員,基幹人員歸建於獨立混成第三三聯隊。[15]
參考資料
[1]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宜蘭縣歷史空間活化再利用規劃研究》(宜蘭:宜蘭縣政府,2014),頁46。
[2] 劉鳳翰《日軍在臺灣(下)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臺北:國史館,1997),頁568。
[3] 劉鳳翰《日軍在臺灣(下)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的軍事措施與主要活動》(臺北:國史館,1997),頁536。
[4] 蘇睿弼,《宜蘭縣日治時期軍事設施—調查研究保存再利用計畫報告書》,(宜蘭:宜蘭縣政府,2006),頁49。
[5] 宜蘭縣政府,《日治時期之軍事設施、部署及公工經驗耆老座談會》(宜蘭:宜蘭縣政府,1994),頁51-52。
[6] 師速、師迫、師工、師通、師輜應指隸屬師團的速射砲、迫擊砲、工程隊、通信、輜重等單位。
[7] 厚生省援護會,「第六十六師團部隊」,〈部隊略歴 第1回追録 南方・台湾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 其1.2 合本〉(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2)(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67396.1),頁28-30。
[8] 厚生省援護會,「野戰機關砲第五十六中隊」,〈部隊略歴 第2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3)(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0396.1),頁232。
[9] 厚生省援護會,「野戰機關砲第六十中隊」,〈部隊略歴 第2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3)(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0396.1),頁268。
[10] 厚生省援護會,「特設警備第五O六大隊」,〈部隊略歴 第2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3)(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0396.1),頁295。
[11] 厚生省援護會,「特設警備第五三六大隊」,〈部隊略歴 第2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3)(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0396.1),頁296。
[12] 厚生省援護會,「野戰機關砲第六一中隊」,〈部隊略歴 第3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南鮮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4)(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2396.1),頁285。 [13] 厚生省援護會,〈獨立混成第一一二旅團司令部」,〈部隊略歴 第3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南鮮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 略歴〉(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4)(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2396.1),頁287。
[14] 厚生省援護會,〈第六六師團兵器勤務隊」,〈部隊略歴 第3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南鮮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 〉(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4)(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2396.1),頁298。
[15] 厚生省援護會,〈特設警備地五六O大隊(臺灣第四五九四部隊)」,〈部隊略歴 第4回追録 南方・支那・台湾・南鮮方面陸上部隊(除航空・船舶)略歴〉(東京:厚生省援護會,1966)(靖國文庫藏,図書記号:86874396.1),頁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