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58期-南澳闊葉林自然保留區-雲霧中的鬼湖-植物篇(二)

文/圖:頼建忠(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小徑中由雨水匯集而成的小水潭
小徑中由雨水匯集而成的小水潭

 

神秘湖位於台灣中海拔雲霧盛行帶,終年雲霧瀰漫溼度高,尤其是林間小徑山凹處,常匯集雨水形成水質清澈的小水潭,或使得小徑較低處永遠都是泥濘難行。

 

在這較潮濕的地方常伴生著一叢叢似大形的韭菜,又似端午節插在門口用來驅魔的迷你蒼蒲,它的名字叫做「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

小徑旁的石菖蒲群落
小徑旁的石菖蒲群落

 

「蒼蒲」、「菖蒲」,音相同,字不同,許多人初學者都會因既有之印象而將這二種植物誤以為是同種植物。我們在端午節插在門口像徵驅魔長劍的植物叫做「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又稱為劍蒲、蒼蒲等名字,是屬於香蒲科(Typhaceae)的植物,其花序為圓筒狀,像蠟燭一樣,故又稱為水蠟燭。

端午節插在門口像徵驅魔長劍的植物叫做「香蒲」,因其花序長得像蠟燭,又稱為水蠟燭。
端午節插在門口像徵驅魔長劍的植物叫做「香蒲」,因其花序長得像蠟燭,又稱為水蠟燭。

石菖蒲在早期的分類是歸屬於天南星科(Araceae)中的一個屬,後因現今分類方式不同,而將其獨立成一個目,在台灣有一目一科一屬二種。具有地下走莖,開花時,長圓錐形肉穗花序從葉中間部位的側邊長出,是極為特別的開花方式。

石菖蒲的肉穗花序
石菖蒲的肉穗花序
石菖蒲長圓錐形肉穗花序從葉中間部位的側邊長出,是極為特別的開花方式。
石菖蒲長圓錐形肉穗花序從葉中間部位的側邊長出,是極為特別的開花方式。

植物與昆蟲經長期以來的適應演化,昆蟲與植物之間演化出種種奇特的花形,有的是提供昆蟲降落的平台,也有的在花瓣上就有指引花蜜位置的指引標記,因此造就了一些奇特的花形及特殊的構造。大花細辛(Asarum macranthum Hook. f .)是屬於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的植物,造型奇特的花沒有花瓣,由3片肉質萼片聚生成壺狀的萼筒,下半部完全合生,萼筒口的內側有一環狀的構造。

 

暗紅色的肉質萼片,花朵散發著奇怪的味道,就好像林下落葉層中藏在葉片底下的動物屍體,專門吸引喜歡追逐異味的雙翅目蠅類昆蟲鑽進它的壺狀萼筒中。筒璧上著生許多倒生的刺毛,可以阻礙昆蟲向外逃生,不能出去的昆蟲在裡面到處亂鑽,把昆蟲關在花朵裡面二、三天後,昆蟲身上已沾滿了花粉,這些倒生的刺毛就會枯萎萎縮,昆蟲就可以出來到別的花朵為其他的花朵授粉。

 

大花細辛的植物矮小,具有地下莖,花朵躲藏在葉片底下,想要找到它的花,還要把葉片撥開才能見得到,植株矮小尋找就很辛苦了,還要細心地撥開葉片才能找到花,真是辛苦又要細心的工作,也難怪它的名字要叫做「細辛」了。

大花細辛的花沒有花瓣
大花細辛的花沒有花瓣
大花細辛的花朵躲藏在葉片底下
大花細辛的花朵躲藏在葉片底下

 

三、四月間,常可在潮濕的林下見到這種晶瑩剔透,猶如是水晶工坊精心製作出來的藝術品,它的名字就叫做水晶蘭(Cheilotheca humilis(D. Don)H. Keng)鹿蹄草科(Pyrolaceae)植物。它不是蘭花,也不是蕈類,沒有葉綠素,所以不會行光合作用,以往都將它稱為腐生植物,其實它的根部長有菌根菌,可以幫它從其他的綠色植物根部吸取所須之養份。

晶瑩剔透的水晶蘭沒有葉綠素
晶瑩剔透的水晶蘭沒有葉綠素

 

林下的枯倒木、岩石上,菫菜科(Violaceae)台灣菫菜(Viola formosana Hayata)在不開花的季節裡,大概不會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但在早春裡,淡紫色的小花有如蝴蝶般在林道間隨風擺動,常常會讓人駐足驚嘆它的美麗。花朵的唇瓣擴大,上面有條狀鮮紅的花紋,這是指引昆蟲往花蜜的方向。

左圖:台灣菫菜 / 右圖:台灣菫菜淡紫色的小花
左圖:台灣菫菜 / 右圖:台灣菫菜淡紫色的小花

 

早春裡,在往湖邊的小徑上還有一個特色,蘭崁馬藍(Strobilanthes rankanensis Hayata)會在向陽的邊坡上熱鬧地展出紫色的花海,一路伴隨你輕鬆地走向湖邊。

蘭崁馬藍
蘭崁馬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