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60期-李榮春的作品解讀

文/圖: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提供

烏石帆影

《烏石帆影》筆觸及於友情、居家之樂、鄉情、與鄰人的相處應對,表現出李榮春心靈外放的狀態,呈現一幅幅流逝的宜蘭頭城歲月定格畫!

李榮春去世前一個月攝於頭城三哥腳踏車店二樓書桌前
李榮春去世前一個月攝於頭城三哥腳踏車店二樓書桌前

海角歸人

自傳性質濃厚的長篇小說,作者與小說主角同樣孤獨於文學創作之中。以蘭陽地區為書寫背景,如實反映戰後台灣社會的恐慌人心與混亂環境。藉主角與大環境的心靈搏鬥,揭示作者堅定的文學主張:「熱情與卓越的奮鬥,而使具有永恆生命的意義,在將來文藝史上留下燦爛光彩的一頁」。

公論報連載〈海角歸人〉剪報
公論報連載〈海角歸人〉剪報

李榮春全集1-祖國與同胞

這是一部書寫大時代動盪下一位熱血青年求生存的故事。主人翁-魯誠,是日治殖民地時代,典型的台灣知識分子,將一生的命運寄託在「祖國」上,就為尋求其心中的理想出口,而一心一意要到中國大後方加入抗日戰爭的行列,卻不得門路;因為在上海招妓而偶然鍾情於一位來自紹興的女子,在還不知她的真實身分時,就隨其返鄉,卻將自己置身於完全陌生的險境中……

左圖:「祖國與同胞」一書中的主角之一(也禮)攝於中國 / 右圖:李榮春在大陸的愛人張芝香,即為「祖國與同胞」一書中的女主角路明。
左圖:「祖國與同胞」一書中的主角之一(也禮)攝於中國 / 右圖:李榮春在大陸的愛人張芝香,即為「祖國與同胞」一書中的女主角路明。

李榮春全集2-海角歸人

牧野-在戰後從海角飄零歸返故鄉-台灣,卻發覺戰後的故土既冰冷又殘缺,人們更是冷漠無情;為追求一個自由、純淨的創作天地,於是他選擇了離群索居,不敢結婚,婉拒就業,然而受限於沒有可以聆聽他心靈詮釋的對象,亦無他立足的文學空間於是他選擇了退讓與沉默……再也沒有人了解他的文學,他的心……更沒有人會了解他一生全身以赴的追求了。

此為重新出版的版本(莊雅惠攝)
此為重新出版的版本(莊雅惠攝)

李榮春全集3-鄉愁

李家-在祖先遷台後,落居於宜蘭頭城,在這裡有著先人拓墾的歷史、有父母親辛勤的生活影像、有兄弟姊妹的成長……。作者以自己為主角,從母親過世後開始倒述,逝而不返的往事雖如雲煙,由作者的回憶復現,歷歷在眼前,一個家族強烈凝聚力,清晰呈現。

民國65年11月李鏡明醫師結婚時,李榮春(右一)與兄弟妹合照於頭城老家。
民國65年11月李鏡明醫師結婚時,李榮春(右一)與兄弟妹合照於頭城老家。

李榮春全集4-洋樓芳夢

羅慶-一生最大的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創作」;在他的創作過程中,極度渴望著作品能被人了解;但關心他創作的朋友們,卻只在意版稅、得獎、成名,及可能帶來的名利雙收,而對這群市儈之徒,羅慶除了冷漠外,還有滿懷的痛苦及無奈的忿懣。羅慶無力地護衛著自己的理想的同時,只有沉浸於冥思、閱讀,他才能完全得到身心的安頓。

手抄稿本封面
手抄稿本封面

李榮春全集5-八十大壽

從母親臥病多年後,忽然病情轉劇,全身不能動彈,連言語的能力都失去了,經過全家大小的「念力」搶救,母親病情總算穩定下來了,家人於是唱議提早為母親舉辦八十大壽。小說從這裡倒述回去,主要敘述這個枝繁葉茂的家族,在母親的帶領下發展的過程,呈現凝聚這個家族的內在特質。

開蘭東路11號2樓書桌前,八十大壽寫作於此。(攝於1985年6月)
開蘭東路11號2樓書桌前,八十大壽寫作於此。(攝於1985年6月)

李榮春全集6-懷母

懷母

是一部人子的告白,以母親去世為主題,用默片的呈現方式,表達一位年近耳順的作家,對母親的依戀與孺慕之情,文字纖細感人。

 

魏神父

孤寂的心靈,在流浪的旅程中,「老四」每每在信仰的邊緣徘徊,透過「魏神父」,他終於找到聯繫這疏離人世情感的精神依託。

 

救濟麵粉、頭城天主教堂、上天貼了告示、耶穌誕生

描述著基督教傳入後對地方的影響及生活的轉變

 

「生番、土匪、日本人」、一天要做幾個人的活兒日本人到底幹過哪一番好事、祖國一定會打倒大日本帝國

寫著在日帝的統治下,台灣社會的生活及現象。

李榮春著作出版
李榮春著作出版

李榮春全集7-和平街

本書共收錄了李榮春先生的二十篇中、短篇小說,富涵個人的自傳色彩,以其生活的場景,與人生經歷,用文字經營出對社會的觀察與批判,對文化的省思與期待,對自己鄉土的認同與愛戀。這幾篇小說統統在「和平街」上演著,洗盡鉛華的「和平街」,依舊保存著應有持重與寧靜;每遇上傳統節日,總讓人們欣喜期待,在這街上熙來攘往的趕辦年貨,顯現人間繁榮的景象;在舊歲的拜別,又下意識的在街頭巷尾尋著廟會,喧鬧的野台戲、急促的鑼鼓聲、纏和幻舞在炮竹煙霧中的龍陣,形成了一片永遠抹不掉的記憶,刻印在老蘭陽的腦底……

攝於頭城和平街
攝於頭城和平街
此為重新出版的版本(莊雅惠攝)
此為重新出版的版本(莊雅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