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日治時期軍事遺構調查-日軍在台築城工事(二)

蘭陽博物館

-節錄自蘭陽地區⽇治時期軍事遺構⽂化資源調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第165期-2024年6月

編按

臺灣的戰略位置優越,在 1944-1945年間,成為美、日兩國航空對決的主要戰場。宜蘭因位處東北部,銜接琉球至臺灣之空中防線,又有廣大的平原、沙灘,可供登陸與補給,加上擁有蘇澳港,並配置三座機場,成為日本部隊南向東南亞的關鍵地位。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在2018年執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以宏觀視角、區域定位及軍事功能之探討,此案在2019年完成結案報告,還原了宜蘭地區在臺灣二戰史上扮演的角色與歷程,本刊將逐期擇要刊載,讓後世重新認識、理解刻劃於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跡痕。

台灣軍築城計畫

1944年8月所發布的「台灣島築城計畫大要」,載明了作戰方針、要領、各地築城之特質、作業部署及人員資材等內容。其中各地築城之特質,將全島區分為14處作戰區,以「台灣島築城計畫一覽圖」標示14處作戰區內要塞及陣地之所在位置,其中第一區即為宜蘭地區,並附「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圖說共六張。

「台灣島築城計畫一覽圖」以箭頭標示推測美軍可能進行搶灘登陸之位置,並標示各地區內所要陣地預計構築之地下坑道長度、砲穹窖、MG穹窖之數量,其中以高雄北端至屏東枋寮附近的標示最為詳盡,顯示其為美軍最可能搶灘登陸之地點。

圖1:「台灣島築城計畫一覽圖」北台灣局部。資料來源:〈第11章 台湾及台湾人の戦争遂行に 及ほしたる影響及台湾人志願兵徴兵に就て/其の3 台湾人徴兵に就て(3)〉,「第10方面作戦記」。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C111103938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圖1:「台灣島築城計畫一覽圖」北台灣局部。資料來源:〈第11章 台湾及台湾人の戦争遂行に 及ほしたる影響及台湾人志願兵徴兵に就て/其の3 台湾人徴兵に就て(3)〉,「第10方面作戦記」。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C111103938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1)「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一~陣地一般配置

一般永久陣地的抵抗主體工事為鋼筋混凝土造,並盡力將人員的避難掩蔽棲息設施設置低於地下30米,並以地下坑道各處的防禦穹窖及出入口;野戰陣地、鼠穴陣地及地下掩壕,則是分散且隱匿地設置於永久陣地周圍。

對照本案之調查成果,礁溪金面山、鵝頭山、及員山內員山(虎跳牆)等三處位於淺山的防禦工事,均十分符合「台灣築城構想範例」之陣地配置方式;其次,壯圍大福、公館等二處的海岸防禦工事,亦是符合其配置方式,但礙於位處海岸沙丘之故,全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外圍五座重機槍穹窖,中央配置機砲穹窖,底層深入地下近五米,部分穹窖之間以坑道相連。

圖2:「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一陣地一般配置。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築城計画の 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圖2:「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一陣地一般配置。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築城計画の 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2)「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二~半永久築城之一例(軍築城陣地)

以鳳鼻頭軍築城陣地要圖為例,說明築城之目的,要能夠讓步兵一聯隊為主幹的聯合步兵部隊,在敵軍的包圍下,能夠持續抵抗四個月以上。主要設施包含(1)地下坑道1500餘米,15加砲用穹窖兩座、砲塔、軍道4800米,(2)主要拱形坑道位於珊瑚礁岩下約20~30米,高2米,寬1.5米,拱壁以混凝土建造,厚度30cm,(3)鳳鼻頭陣地相互以地下坑道聯絡。支線坑道以鋪設預鑄的大型水泥涵管作為通路使用。而本陣地與枋寮陣地,同為台灣督府土木課、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及民間大型會社的技師技手150名為主體,所編成的築成班,其中有四名為敕任官,由此可見鳳鼻頭及枋寮陣地之重要性。

對照本案之調查成果,礁溪鵝頭山及員山內員山(虎跳牆)等二處位於淺山的防禦工事,近似於鳳鼻頭的築城範例,鵝頭山有二座位於半山腰的砲穹窖,可俯瞰鎮守蘭陽平原至海岸陣地,以及配置15座的重機槍穹窖及坑道相互串聯,座落於山腳下;內員山亦有二座位於半山腰的砲穹窖,可遠眺西南平原遠至北方澳海岸,陣地山麓配置24座重機槍穹窖,並以坑道相互串聯,惟此二處之防禦區位不同於鳳鼻頭,且駐軍編制較少,因而工事規模亦較小於鳳鼻頭,但其築城概念的精髓,均可一一體現於鵝頭山及內員山要塞。

圖3:「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二~半永久築城之一例。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築城 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圖3:「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二~半永久築城之一例。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築城 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3)「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三~永久築城之利用

以澎湖大武山永用陣地之補強為例,原隸屬澎湖要塞之野戰陣地,因應二戰後期的澎湖要塞防禦需求,增加開鑿砲台穹窖下方對外之聯絡坑道,坑道間設置「地下掩蔽部」,並在陣地外設置坑道出入口,以供戰鬥人員出入及戰鬥資材補給出入之用。陣地前空曠區域設置「鼠穴陣地」,包含「蛸壺[1]」及「個人戰鬥壕」,並設置障礙物及樹木遮蔽,用以掩蔽及保護砲台穹窖。其次,澎湖島多為珊瑚礁岩,孔隙多且容易被擊穿,應再行構築堅固的掩護設施。

圖4:「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三~永久築城之利用。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築城計 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圖4:「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三~永久築城之利用。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築城計 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4)「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四~永久陣地(防空塔陣地)

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防禦擊落前來空襲之敵機,其二作為野戰築城之骨幹。以三座為一群,陣地內至少設置數群,用以相互支援掩護。同群防空塔相互間距約1000~2000米,並設置地下坑道相互通行及地下棲息設施,以供作戰人員休息及存放物資,地下坑道拱壁混凝土構築,厚度約為20cm,高2m,寬1.2m。坑道出入口設置於後方野戰陣地外,並於野戰陣地內設置「蛸壺」。防空塔以混凝土構築,地下層儲放彈藥及資材,並以30米長的垂直坑道與主坑道相連;地面層設置大隊砲,第二層設置重機槍,頂層設置機關砲,上方開口直徑約為1.75米,各層間的地板厚度為80cm。然而此類型陣地並未曾出現過在蘭陽地區。

圖5:「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四~永久陣地(防空塔陣地)。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 島築城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 料中心,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圖5:「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四~永久陣地(防空塔陣地)。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 島築城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 料中心,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5)「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五~野戰陣地(鼠穴陣地)

主要以野戰工事方式構築,通常在戰事前線,利用現有地形及簡便的工具材料快速構築而成,遠不及半永久工事或永久工事之堅固,需要時常維護與修復。陣地防禦火網,須由各人的射擊火線相互交織構築。藉由太平洋諸島之作戰經驗,台灣軍司令部認為以鼠穴陣地方式來進行野戰陣地之構築。企圖以其散配置且靈活變換作戰位置之優點,作為單兵作戰方式之參考範例,由於構工過程十分辛苦且危險。誠如〈戦場の挽歌〉之作者須郷瑛司寫道:鼠穴陣地換言之,猶如就是部隊士兵們自己的墳墓[2]

圖6:「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五~野戰陣地(鼠穴陣地)。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 築城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 中心,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圖6:「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五~野戰陣地(鼠穴陣地)。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 築城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 中心,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6)「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六~野戰陣地(汀戰陣地)海岸陣地

此築城構想範例之目的,為求在美軍上岸時,可達到奇襲式的戰術效果,設置於海岸沙丘高地之上,亦可稱為海岸陣地。在陣地最近海岸之前緣,設置狙擊用的散兵坑,並在沙丘下方設置與後方進出用的地下坑道及待所作戰室,可用預鑄的水泥涵管來施作,沙丘上方設置掩蓋陣地,並在沙丘後方挖設交通壕與後方陣地通連。此類型的海岸陣地工事,應是被廣泛應用在各地美軍可能登陸的海岸沙丘上,但由於其為野戰陣地,應是少有相關遺構能保存至今。

圖7:「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六~野戰陣地(汀戰陣地)。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 築城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 中心,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圖7:「台灣築城構想範例」其六~野戰陣地(汀戰陣地)。資料來源:〈附録・別冊其の2 台湾島 築城計画の大要〉,「第10方面軍作戦記録(台湾及南西諸島)」。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細亞歷史資料 中心,C111103885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典藏。

參考資料與註釋

[1] 依據維基百科所載,日本陸軍亦稱為散兵壕,英語為foxhole。戰鬥陣地之一種,以簡單的手工挖堀坑洞,並使用隔柵、有刺鐵絲、土牆、沙包、木材、及混凝土等材料,來加固的野戰築城工事。

[2] 引自http://novel.bookstudio.com/author/10910/14161/53.htm,第53回 第五十三章「鼠穴陣地構築」,“鼠穴陣地は言い換えれば、兵隊自身の墓穴であった。

計畫資訊

計畫名稱:蘭陽地區⽇治時期軍事遺構⽂化資源調查計畫

計畫執行:木本設計有限公司

委託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執行時間: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