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39期-從一級產業到六級產業-在地知識的轉化2-1

徐志雄 / 勝洋休閒農場場長

─摘錄自「小地方 大魅力-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 成果專輯」

105年度「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人才培力課程」

勝洋休閒農場利用水草創意打造的水草瓶
勝洋休閒農場利用水草創意打造的水草瓶

編按

2016 年末蘭陽博物館承接並代辦文化部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結合土地倫理、地方知識、生態環境教育、友善環境鐵馬微旅行等面向,以保存宜蘭在地文化為前提,舉辦一連串課程講習與實地參與鐵馬小旅行,旨在培訓地方文化導覽人才並持續推動在地文化能量。

 

來自三十多個不同單位熱情參與者,提供了地方知識小旅行意見回饋與豐富的心得感想。蘭博電子報將逐期刊登成果專輯,帶領大家瞭解來自宜蘭在地各處的"小地方 大魅力"。

勝洋休閒農場場長徐志雄|
勝洋休閒農場場長徐志雄|

小地方 大魅力

熱愛水草的徐志雄,翻轉水草只是雜草,沒有經濟價值的想法,不斷地在生活中尋找水草創意,讓水草知識變成知識財,勝洋水草不只是水草,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摸石頭過河找到對的路

我老家位於頭城中崙,父親原先隨著家業種稻務農,因農田地處低窪,稻米只能收穫一期,我們在插秧期將水放乾,收割期坐船割稻,收割後的稻田則放水養魚。因當時台灣鰻魚價格較高,所以父親與夥伴相約改養鰻魚,後來聽聞員山雨水多、水質清澈,於1967 年選擇員山尚德(俗稱內湖仔)創立協興養鰻場。

 

台灣鰻魚養殖業大概從1967 年開始蓬勃發展,宜蘭的鰻魚業則在1977 年達到顛峰,之後開始走下坡,約在1991 年,宜蘭的養殖場幾乎全都關閉了。因為宜蘭先天環境較其他縣市差,除了陽光不足外,氣溫也比中南部低,又常遭颱風侵襲,使得宜蘭的養鰻業難以跟其他縣市競爭。而我們家的鰻魚事業在1990 年代逐漸蕭條,越養越賠,後來整個宜蘭縣的鰻魚產業供應鏈完全都斷掉,在我父親的堅持下,一直苦撐,但還是難敵虧損,是宜蘭最後收掉的鰻魚養殖場。

 

勝洋水草不只是水草,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勝洋水草不只是水草,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1990-92 年是勝洋的空窗期,沒有生產東西,為了謀生,我曾在宜蘭、台北的電子工廠、機械手臂工廠工作,偶爾也在家裡幫忙養熱帶魚,但是對市場的不熟悉及非科班出身,往往跟人家買10元,養了3 個月後卻賣不到10 元,價格跌的速度比養的速度還快。員山的環境氣候實在無法與炎熱的中南部相比,且熱帶魚市場已經飽和,最後熱帶魚養殖事業也宣告失敗。

 

經由曾在家中養鰻場實習的基隆海事和海洋大學學生得知,台灣從德國、荷蘭進口高單價水草,他們覺得員山的水質非常好,適合水草生長,建議可往水草發展,我與弟弟接受建議,從完全不懂什麼叫做水草開始,兩個人一頭栽進水草的世界裡。因為找到了員山的特色與優勢,加上時間點對了、方向對了,我們就一路從水草開始做起來。

從做志工培養潛在客源

以水草營造的水族缸很有特色,合作店家也會與其他廠商推薦自家培育的水草,建立起更多水草的銷售管道。
以水草營造的水族缸很有特色,合作店家也會與其他廠商推薦自家培育的水草,建立起更多水草的銷售管道。

水草生產大概做了兩年,我們已經可以掌握大多數水草栽種的條件與品質,但問題來了,我有一大堆的水草,可是不知道通路在哪裡,當時也沒有知名度,人家寧願進口也不跟我們買。當時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到文化中心當志工,希望透過志工的經驗,拓展人脈。有次向文化中心提議贈送水草缸來美化環境,非常幸運地,當時的文化中心林德福主任知道我家經濟狀況不好,就向我買了三個水草缸,放在文化中心的圖書館展示,由於是人來人往的公共空間,宣傳效果很好,民眾紛紛主動找上我家的水草場,因此開拓了不少客源,也認識了許多朋友。從初級的水草生產,開始直接銷售產品給客人,水草生意漸漸起色。

 

後來,許多熱心朋友建議我應該離開偏僻的尚德村到市區開店,增加水草的能見度及流通度。1996 年,我在宜蘭市區成立了「勝洋水族館」,很幸運地,因為在文化中心的志工經驗,讓我有一些基礎客戶,加上店面設計寬敞明亮,以水草營造的水族缸很有特色,立刻在宜蘭造成轟動。水族館進貨的同時,認識了許多經銷藥品、熱帶魚、水族箱、器材的盤商,反過來我們也向廠商推薦自家培育的水草,建立起更多水草的銷售管道。此時勝洋不再只是單純的生產者,也身兼通路商。

從批發、零售到休閒產業:以體驗創造經濟

經營4 年多的水族館,因為時間都被綁在店面,且水族館生意越來越競爭,評估店面經營已經到了極限,相對位於尚德的水草場還有發展的空間,剛好農委會為提升農村經濟,於2001 年推動「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在員山鄉農會的輔導及鼓勵下,且適逢台灣開始實施周休二日,索性將水族館頂讓,並爭取到政府經費將水草場轉型為休閒農場。

 

勝洋水草休閒農場於2003 6 月開幕, 第一個DIY 體驗活動,就是運用廢棄寶特瓶,讓遊客發揮創意製作環保生態瓶,生態瓶裡除了水草外,還有勝洋自己繁殖的台灣蓋斑鬥魚。蓋斑鬥魚是我小時候田間隨處可見的魚類,但隨著除草劑、殺蟲劑大量使用,一度幾乎快要滅絕。因為以前我家魚場就有養殖台灣蓋斑鬥魚,所以就運用多的池塘,將牠們保護下來,勝洋農場當時擁有全台唯一一張合法繁殖、販售蓋斑鬥魚證書,當時就以這隻魚作廣告,為牠做一個環保魚缸。

 

勝洋的體驗活動一定是圍繞著水草的在地知識、運用在地的材料,加上本身的專業知識去研發,如讓遊客在溪中撿石頭、種水草,再插上一個名片夾,甚至是做水草魚丸、組合水草盆栽、彩繪活動等。但像DIY 彩繪活動在台灣隨處可見,沒有勝洋自己的特色,所以後來就不再舉辦。我們不斷地開發新的創意DIY 體驗,不過有時候可能想了5 種,沒有一種可用,但沒關係,就是不斷地去發想就對了。

水草缸放置在人來人往的公共空間,宣傳效果很好。
水草缸放置在人來人往的公共空間,宣傳效果很好。

抓住每一次機會:宜蘭厝、水草餐

當時宜蘭有一個造屋運動,叫作「宜蘭厝」,我們打算將廢棄不用的魚溫室改建成自住屋舍,透過這個計畫,我們認識了程紹正韜建築師。他所設計的清水模建築,因為特殊的建築外觀,吸引了眾多人好奇的目光,引起蠻大的迴響,甚至建築系的師生也特地來參觀。我也因此改變主意,將這棟房屋改作水草文化館,展示水草生態的相關知識。

 

十幾年前,清水模建築在台灣相當少見,所以有一些音樂MV、電視偶像劇,甚至電影等,會到水草文化館取景。而原本就很有特色的水草農場,也成為美食旅遊節目的採訪對象,善用這些上鏡機會,成功地增加農場的曝光率,做了免費的宣傳及行銷。

 

很多農民來觀摩,也想做休閒農業,我建議他們如果要花錢一定要花的值得,像透過建築師的設計,我們蓋了這棟很特別的房子,它本身是一棟節能建築,通風、採光都很好,任何時候拍照都很漂亮。而水草原來就是農村常見的食材,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大家逐漸忘了這處處可見又健康的食材。我媽媽以前常將水草入菜,所以轉型成休閒農場後,全家人也投入水草料理的研發,開發出中式的水草菜單。

 

在一次專家學者下鄉視察的機緣下,東吳大學陳燕銀教授訪視勝洋農場,他聽了很多水草的故事後,覺得水草可成為員山的特色,且水草餐很有創意。在陳教授的建議下,我們將水草結合法式料理,製作「水草奇緣」法式水草餐,2002 年參加第二屆中華民國休閒農漁園區創意大賽,奪下農漁產品特色產品組第一名,也打響了水草餐的名聲。

 

後來只要農委會有比賽,我們就會參加,第一累積經驗;第二為了參加比賽,我們會做很多不一樣的創意試驗;再來,比賽會場可以看到更多農民的創意,是互相學習非常好的機會。此外,我們也參加很多活動,像花卉博覽會,文建會時期在台北101 所辦的《站高高看台灣》展覽,甚至我們也到國外參覽等,每一次的活動對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是展現自己的絕佳機會。

十幾年前清水模建築在台灣相當少見,所以有一些音樂MV、電視偶像劇,甚至電影等,會到勝洋休閒農場裡面的水草文化館取景。
十幾年前清水模建築在台灣相當少見,所以有一些音樂MV、電視偶像劇,甚至電影等,會到勝洋休閒農場裡面的水草文化館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