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期-好山好水下的水仙子-水車前
李俊緯、李家泓 / 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編按
林業試驗所目前著手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針對全國各地珍貴稀有且名列維管束植物紅皮書的原生植物,進行棲地族群調查與移地繁殖復育工作;宜蘭縣位於台灣東北部,長年受到來自海洋季風吹拂影響,加上平原南北側分別有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延伸的多樣地形地貌,成就獨特多變的氣候條件,也孕育豐富精采的植物資源,本專欄規劃於一年四季不同月份的物候下介紹原生宜蘭縣內、具代表性的當令珍稀植物,期喚起民眾對在地植物的關懷,甚至願意起身投入實質的保育工作,共同陪伴蘭陽地區的這艘綠色方舟航向未來。
好山好水的好所在
水,是生命的源頭。從每一滴落在雪山山脈上的雨開始,逐漸孕育出了整個蘭陽平原,造就宜蘭的好山與好水。
在山上有森林、有鮮花,而在水中自然也有茵茵水草。說到宜蘭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就是員山鄉的雙連埤了。單單一個雙連埤就有超過全臺灣1/3種的水生植物,其中藏有一大堆稀有的保育類物種,不愧為國家重要溼地之一。
不過我們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所關注的重點,並不再只是如雙連埤那樣已經投入各種保育計畫的明星地點,反而是其他種種無法進入保護區內的中低海拔郊山平野區,因人為的開發擴張或不當的使用與污染行為而受到威脅的植物。他們多半是離人類生活環境不遠,卻長期被忽視只能相當脆弱的存在。
田圳中的粉潤水仙子
我們這次盤點的宜蘭員山水田區域,水田是蘭陽平原很重要的鄉村景觀,隨著都市人口不斷擴增,鄰近的人工濕地水稻田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單一功能的穀物生產基地,我們更應重視其多元且高比重的生態系服務價值,而這價值在今年年初,多隻斑頭雁首訪台灣並現蹤蘭陽平原水田時已再次得到驗證。農耕的環境正是臺灣過往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之一,同時也是最不可能變成保護區的場域。在這樣的地方,人必須得要和其他的生物共好共榮,畢竟要演化出一個物種需要數十億年,但要滅絕一個生命只需要一毫升的農藥。
我們往返雪山山脈北向支稜與宜蘭員山鄉水田區域交會的山腳處,穿梭阡陌交錯的田埂間多次搜索,總算在緊鄰一塊友善耕作的農田水圳裡,發現了一種北部水田曾經很常見、但現在很稀有的水生物種-水車前(Ottelia alismoides (L.) Pers.)。而且很幸運地,頂著盛夏的烈日照射下它們還正在開花,白潔帶點粉潤的花瓣挺在潺潺水面上,簡直就像一套高雅的洋裝般一樣美麗。
植物的芳名各個其來有自,水車前的中名則是來自常見的車前草(Plantago asiatica L. )。任何認得車前草的人都會在看到它的瞬間明白這箇中道理。因為水車前的葉子長得跟車前草實在太像,只是長在水裡而已。兩者相似到即便生長地點環境差異極大、花序與果型亦完全不同、而且分類上也是南轅北轍,但仍可以在少數的標本紀錄看到把兩種植物搞混的案例。
水草尤須細心顧
雖然沈浸水裡的植物相對較少人熟識,但除了植物學家以外仍舊有一群人熱烈地關注著它們,那就是水族愛好者。多樣的水草有時比水族箱裡面有哪些魚類更是水族愛好者經營的重點,也因此有所謂水草缸、造景缸等以水生植物打造的獨門路線。
水車前就是一種在這個領域小有名氣的物種,甚至於在明明有原生水車前的臺灣,過往也引進了不少水車前作為造景的水草。畢竟水車前是相當漂亮的沉水性水草,翠綠的身姿在不同角度看過去透出有層次的光影,開花的時後還會挺出水面綻放花朵,之發再度沈下水面繼續發育出長橢圓型的果實、透過大量的種子繁衍後代。
然而有照顧水草經驗的人一定同意,水草要養得好,水缸中的水質控管非常重要。專業玩家會時不時監測水中的酸鹼度、總硬度、二氧化碳濃度、光度及營養源濃度等等......有時甚至還會添加各種活菌菌種改善水質條件,達到養好水、種好草的目的。
而同樣的道理當然也運作在水缸外的大自然,水生生物因生活史的大部分時間都直接泡在水中,不能像是人在泳池裡面那樣看到有髒東西就直接爬出泳池,只能默默承受。所以只要一點點的污染,對於水生生物來說,就是避無可避的危害,尤其對無法快速移動的植物來說更是如此。
環境變遷下的水車前困境
檢視國內各大植物館典藏標本資料庫發現,早在一個多世紀前的1910年代即有水車前的採集紀錄,直到80年代不論是雲林、臺中、苗栗、新竹、桃園、新北的淡水及新店、甚或台北市大安區水田都曾留下它的標本記錄,足以看出水車前對臺灣中北部的氣候環境適應的很不錯。然而好景不常,近十餘年來野外看見原生的水車前變得更難了,目前原生族群僅侷限分布北海岸及宜蘭的少數水田周邊地區,其中三芝的族群已多年未曾再現、金山的個體數稀少加上溝渠水泥化影響而岌岌可危,僅剩下員山鄉的族群數量最為穩定。
我們很幸運地在員山田區發現的這幾十株長在水圳裡面的水車前族群,放眼方圓數百公尺卻僅僅只有這一小段兩邊以石塊堆疊成的水渠才有水車前的分布,再往更上游地方則是滿滿的外來入侵種水草-粉綠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 Verdc.),下游處則是連一株水生植物都找不到,附近的水圳看來看去也沒再有發現水車前的蹤影。我們當下採檢該處土樣進行酸鹼值、電導度及重金屬等含量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該處偏紅褶色的溝渠底土(當地人稱作紅仙丹土),屬於含鐵量高但營養成份極低的貧瘠泥質土,這樣的土質特性不適合一般植物生長也讓連福壽螺避之危恐不及,免除了其他物種的競爭的惡劣條件竟成就水車前繁衍的秘密基地。
而正當我們試著將水車前就近移至鄰近的其他水域空間,進行異地保育時,果然遭逢到福壽螺的無情打擊,沒隔幾天重回現場時,移植個體早已消失殆盡屍骨無存啊!很顯然地,除了要有剛剛好的流速、基質、水質與光度外,也要能夠剛剛好沒有、或者不適合其他的競爭者或掠食者才能夠讓這些稀有的生物,在無數的生育地組合中,只有極少數的組合可以讓這些物種生存,而在這些可能性裡面,或許只有一兩個,是這個物種到得了的地方。要克服這些困難,不得不說,生命果然是一場奇蹟。
事實上,在臺灣這個生物多樣性的寶島,我們本來也有大量、多樣、迷人的水生植物。但是水生植物比起陸生植物受到更大的人類活動影響,活得更為困苦。水車前就是其中一個,曾經在中北部常見的植物,現在卻在2017年的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列為接近受脅(Near Threatened, NT)的稀有植物。
臺灣水生植物大量減少的原因,包含了溝渠甚至溪流的水泥化,這不但會增加流速也會讓這些植物根本就沒有底質可以生根;外來的入侵種增強了競爭也帶來了掠食者,不論是前述的粉綠狐尾藻還是福壽螺,他們都已然取代過往臺灣淡水常見的物種;農藥以及化學肥料可以輕易地隨著一場雨進入任何水域,帶來的除了毒性也有優養化的風險,本來是要減少農損、增加收穫的產品,隨著進到其他水體就變成了完完全全的毒藥,更不用提像是土地開發等等的影響,處處都在傷害著臺灣的環境以及生物多樣性。這些傷害,不是「遲早」,而是已經在反饋我們自身。
守護方舟植物尚需各界參與
為了保留水車前在臺灣珍稀的遺傳資源,林業試驗所方舟計畫專家團隊多年來持續調查本物種野外族群的消長外,並設法跟滅絕的速度賽跑,取得合適個體並於方舟基地台北植物園的水域環境進行各種備份繁殖試驗及保育推廣教育,投注資源促成這些珍稀物種的永續。目前台北植物園的水車前個體已能在同一個水域自然開花結果及繁衍,成熟的果莢釋出大量微細種子,歷經冬天的低溫期後,翌年春天水溫回升溫暖之際,即能順利發芽、抽葉茁壯成為另一個世代個體,豐富了台北植物園的方舟典藏庫。
場景回到宜蘭員山水車前的故鄉,在我們調查田野的期間,就曾多次遇過當地耕種的資深老農以及移民青農們,彎著腰在水田間或拔草或捉螺。這些年來全臺灣農業人口的老化令人擔心,但在宜蘭員山卻也有不少青年農夫移入,而多數的青農們願意選擇更為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除了為自己的健康、後代的健康,也為整個生態環境的健康著想,成為一起替環境奮鬥的戰力。
我們跟這些在地朋友分享發現水車前的喜悅,也讓他們知道,這些年來對土地健康的堅持,在一旁就能直接看見回報。要堅持做自己心中覺得正確的事,並不容易。而田圳中僅存的數十株水車前,無畏上游端已步步進逼粉綠狐尾藻的脅迫,依然從水中挺出花梗並綻放粉潤花朵,就是對這些珍愛土地朋友所付出努力的掌聲。
對於脆弱、纖細、對環境極為敏感的水生植物,要讓它們滅絕,在人類的角度只需要幾個不經意、不小心即可。而為了保育,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些不經意之前,就搶先保留重要的遺傳資源外,也要學會與大家一起欣賞它們的美。
後記
水車前是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水車前屬(Ottelia)的一到多年生沈水性的植物,分布臺灣、日本、中國、東南亞到澳洲北部等熱帶亞熱帶地區溫暖淡水流域。水車前的葉片與車前草科(Plantaginaceae)的車前草十分相似故名水車前,其葉型幼葉呈線形到披針形,成熟葉則為卵至心形,葉綠色或深綠色、具5到9條平行脈,葉基生地面而莖部則不甚明顯。花兩性、單生,花色白至淡粉色,每年3至9月氣溫回暖的時節正午前後挺出水面綻放,是水車前整個生活史最吸睛的時刻,水車前種子細小且在非熱帶地區有休眠特性。因為原生育地的開發及農藥污染等多重因素,導致水車前在臺灣野外分布族群大量減少,目前僅以宜蘭員山鄉的個體數量較穩定,惟正受到入侵性水草粉綠狐尾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