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48期-送神‧筅黗

文:莊雅惠/圖: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提供

又黏又甜的送神供品
又黏又甜的送神供品

台灣民俗農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為「筅黗」、送神之日,即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至正月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稱為「接神日」。

 

送神的程序,首先要焚香告知神佛今日要「筅黗」,香過一半便可將香爐灰倒出,用細網子過濾將香腳濾出來,再將篩過的粉末放回香爐內,香爐整理完成先放一邊,然後再為神佛「浴身」,用乾淨的布擦拭金身,「浴身」後,再整理桌面的所有佛具用品,以上程序完成後,將金擺在神佛座的位置,再請神佛坐上,安正後再將香爐擺正在金身前,最後將佛燈擺神佛前方兩邊,神卓上一切圓滿後,就可準備送神。

 

送神的供品多用又黏又甜的供品,可以封讓神佛「上天言好事」。壽金、刈金和甲馬,準備甲馬是因為要犒賞負責迎接、保護神明返回人間的神兵神將,故甲馬上通常印有盔甲、弓刀或馬匹、馬夫等圖案,送神後,才能大掃除。

香過一半便可將香爐灰倒出,用細網子過濾將香腳濾出來,再將篩過的粉末放回香爐內。(莊雅惠 攝)
香過一半便可將香爐灰倒出,用細網子過濾將香腳濾出來,再將篩過的粉末放回香爐內。(莊雅惠 攝)
左圖:刈金(蘭陽博物館 提供) / 右圖:印有盔甲、馬匹、馬夫等圖案的甲馬。(蘭陽博物館 提供)
左圖:刈金(蘭陽博物館 提供) / 右圖:印有盔甲、馬匹、馬夫等圖案的甲馬。(蘭陽博物館 提供)
印有盔甲、弓刀、馬匹等圖案的甲馬(蘭陽博物館提供)
印有盔甲、弓刀、馬匹等圖案的甲馬(蘭陽博物館提供)

 

為提倡「送神˙筅黗」傳統習俗,及除舊佈新、祈福及團聚之意象,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宜蘭縣政府自民國92年起,於舉辦之「宜蘭年」除夕守歲系列活動中,依古禮策辦了「送神˙筅黗」活動;民國96年在五結鄉利澤永安宮、民國97年在宜蘭市碧霞宮,民國98年1月18日預定在羅東震安宮舉辦。

 

「送神˙筅黗」活動一來期讓民眾能進一步了解年節意涵,以營造新年到來之氛圍,重新喚起傳統年味;再者,希冀藉由送神˙筅黗儀式活動,傳承傳統年俗文化,並呼籲大家應開始大掃除,做好環境清潔工作,以能迎接牛年到來。

民國95年羅東城隍廟「送神˙筅黗」活動 (莊雅惠攝)
民國95年羅東城隍廟「送神˙筅黗」活動 (莊雅惠攝)
平時神像、香爐及祖先牌位等不能夠隨意亂動,只有在送神完的當天,才能進行清掃擦拭的工作。
平時神像、香爐及祖先牌位等不能夠隨意亂動,只有在送神完的當天,才能進行清掃擦拭的工作。

檔案下載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