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32期-南方澳地貌變遷

文:簡浴沂

原為沙灘、水泊、林投樹的南方澳陸連島,於1923年興闢成第一漁港後,完全改變了命運。由化外之境變成擁擠熱鬧的漁村,2003年,3座漁港泊靠船隻1,400多艘,為全台最大的近、沿海漁業基地(台灣第三大漁港)。開港80年多年,南方澳地理環境上起了很大變化,以下擇其大者,作原始風貌之追憶。

豆腐岬

南方澳第一、二、三漁港闢建完成,漁船沿用原有的航道,從南、北方澳之間的缺口進出,蘇澳港開港後,港口也在此。商船與漁船共用航道,大家都認為不妥,於是委託中華規劃公司,打算在坡仔腳下的豆腐岬,另闢漁船專用的港口及航道,避免船隻進出混亂(基隆港務局蘇澳港工程處,1983:97)。經多次水工模型試驗,認為可行,但南、北方澳漁民憑多年經驗,認為港口向東,門戶大開,絕對無法攔阻湧浪和長浪,必然導致港域不穩,3座漁港再也無法泊船。

 

其實,第一漁港闢建時,日本工程師就研擬在坡仔腳開航道,也做了試驗,在灣澳內灌鑄2個四方形水泥塊,一左一右,中間是水道,長驅直入的海浪撞上第一個水泥塊後,力道大為消減,再經第二個水泥塊化去餘勢,可降低港池共振。只是遇上狂滔巨浪排山倒海而來,這種安排即效果有限,不堪大用,計畫不成。不過,二個看起像豆腐的水泥消波塊,地方上戲稱為「八仙桌」,海岬就叫「豆腐岬」,從此留名(簡浴沂編撰,2001:94)。

 

二座小丘間的海岬,漁民習稱為「坡仔腳縫」,從坡仔腳縫進豆腐岬,可泊小船,蘇澳港開港時,利用坡仔腳縫,鑿開一道山口,修築道路,岬外修了一道防波堤,方形豆腐塊消失不見。

 

豆腐岬,呈半封閉的弧形灣澳,風平浪靜,魚群優遊,景緻幽美,由於漁民反對開航道立場很堅定,湧浪問題一時也難以克服,計畫懸而不決。經地方積極奔,闢建為海水遊憩區,成為遠近聞名的戲水弄潮好去處。

豆腐岬舊照
豆腐岬舊照

渡船頭

第二漁港完工後,原來第一漁港的東船渠,成了船隻進出的航道。南方澳陸地幾乎被切割成二部份,只剩下內埤海岸邊一線相連,要到對岸的造船廠上班,或從豆腐岬出海,得繞道內埤。

 

從清末到1970年代中期,南方澳的道路交通都不算完備,腳踏車是主要交通工具,陸上交通不便,渡船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南方澳有二處渡船頭,一在內埤、一在南興,內埤渡船頭,可往返在台汽南方澳總站到對面的龍德造船廠;南興渡船頭,則往返中油貯油槽到對岸的豆腐岬。

 

渡船用的是竹筏,船家用竹竿撐,當年擺渡的林進順,回憶1955到1970年間光景時說,橫渡一百多公尺寬的航道,單程約需3分鐘,一趟船資3毛錢,兩趟5毛錢。渡船一次可搭載20多人,上下班交通尖鋒時段,一窩蜂擠上船,就像擠公車一般,人多過重,曾好幾次船駛到半渡,重心不穩,沈了下去,客人衣服都濕透。渡船一天24小時營業,一個月可賺進一萬多元。而當時的公務員月薪才2、3千元,因此擺渡十分搶手,南、北有7、8艘渡船。

 

1970年代末,南方澳漁業興起,居民生活水準提高,道路改善,機車逐漸普及,坐渡船的人明顯減少,擺渡已賺不到多少錢,但直到1979年冬,渡船才全部結束營業。

南方澳漁港的擺渡船
南方澳漁港的擺渡船

駝背橋

駝背橋原是南方澳的地標,本名「跨漁港航道高架橋」,是蘇澳港建港時的施工橋樑,呈拱形,有如駝背,漁民就直呼「駝背橋」。

 

這座橋,從第三漁港南碼頭跨越60公尺航道,直到坡仔腳下。橋的最高處從海平面起算9公尺、橋寬8.1公尺,分為5孔,每個孔距12公尺,是南方澳第一座跨越漁港航道的橋樑。(基隆港務局蘇澳工務處,1983,97)

 

橋於1975年11月17日動工,1976年10月30日完工,總工程費1,306萬餘元,大幅改善了南方澳航道兩岸的交通。直到2000年4月動工拆除,前後使用了24年之久。

 

拆除駝背橋,主因是漁船噸位不斷加大,船隻又多,通過橋下時,海浪相互激盪,船身搖晃,經常碰撞橋墩,而且,新型雷達天線,往往高於9米,漁船若忘了收下來,過橋就撞損。停泊第三漁港的單拖鐵殼船、新型塑鋼遠洋漁船,噸位多超過百噸,船身寬,吃水深,亦無法穿越駝背橋到造船廠上架維修。加上橋齡老舊,地方積極爭取改建,台灣省政府同意補助1億多元,在第三漁港北岸起建一座大跨距的單鋼拱橋。駝背橋拆除,留下許多回憶。

駝背橋舊照
駝背橋舊照

南方澳跨港拱橋

高臥南方澳漁港航道之上的單鋼拱橋,只靠一條鋼拱懸吊,與海天輝映,典雅優美,成為南方澳的新地標。

 

大橋委託奧地利工程師設計,全部採用耐候性高強度低合金鋼鑄成,1997年施工,1999年6月完工。主橋面長140公尺、寬15公尺、淨高18.5公尺,橋拱距海平面47.5公尺,加上引橋,全長897公尺。

 

主橋面,由9塊重110噸的箱型橋板組合而成,鋼拱9塊,每塊40噸;拱柱12塊,每塊重60噸;鋼纜13條,每條由13股鋼索組成,總重2,700餘噸,設計結構可支撐4,000噸,橋面約重1,600噸(省交通處,1997:p 2-7)。

 

這座拱橋,航道上沒有橋墩,繞行坡仔腳東側,進入豆腐岬,解決了漁船進出港瓶頸與陸上交通,也再一次改變了南方澳地貌,並為南方澳增添一處觀光景點。

 

跨海拱橋景緻特殊,尤其是夜景和日出最美,許多遊客專程到南方澳來,就為了站在拱橋上,遠眺歸帆,讓思潮隨著海潮澎湃。

跨港大橋
跨港大橋
跨港大橋
跨港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