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99期-冬日.海口.捕鰻人

文:林宏仁(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助理)/圖:蘭陽博物館

 

冬季的宜蘭,在東北季風助威下,終日寒風凍雨,冷得教人直打哆嗦。這樣的冬夜,最好是裹著厚厚的棉被,賴在被窩裡酣夢一場。但你可知道,此時正有一群人,冒著十度以下的低溫,頂著風雨,手持「手弓網」在海岸碎波帶來回梭巡,為的就是那一尾尾比黃金還珍貴的鰻苗。

 

鰻魚是臺灣重要的養殖產業之一,由鰻苗撈捕、養殖、加工以及出口,串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與臺灣人民生活、經濟發展緊緊相依。宜蘭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鰻苗平均年漁獲量占全島4成以上,成為臺灣鰻苗捕撈的第一重鎮。

 

蘭陽博物館秉持「認識宜蘭窗口」的建館使命,特籌劃「白金傳奇~鰻魚展」,希望透過此次展出,讓民眾進一步了解鰻魚的生態、文化,以及宜蘭地區在鰻魚產業鏈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配合此特展,蘭陽博物館特別規劃「冬日.海口.捕鰻人」之文化行旅,帶領民眾親身探訪每年冬日蘭陽溪口蔚為奇觀的捕鰻聚落,感受捕鰻人特別的海口生活。

12月15日 日行版

上、下午共兩梯次

活動由蘭陽博物館的「白金傳奇~鰻魚展」特展導覽揭開序幕(上午場由本館館員負責,下午場則由策展人韓玉山教授擔任),並邀請珊瑚法界博物館館長賴榮興先生,為大家講述捕鰻苗的知識,以及有趣的鰻苗小故事。透過特展的導覽活動,參與者對於捕鰻苗相關的生活文化以及幾十年來環境變遷之劇烈,有了深刻的認識。

左:策展人韓玉山教授導覽特展 / 右:珊瑚法界博物館館長賴榮興先生為大家講述捕鰻苗的知識
左:策展人韓玉山教授導覽特展 / 右:珊瑚法界博物館館長賴榮興先生為大家講述捕鰻苗的知識

之後,即搭乘小巴前往壯圍鄉東港廍後。在宜蘭河與蘭陽溪匯流處的簡易碼頭,賴榮興館長為大家介紹捕撈鰻苗的改裝船。當船隻航行在河道中,船身兩旁的綠色漁網便會向下張開,撈取鰻苗。

介紹捕撈鰻苗的改裝船
介紹捕撈鰻苗的改裝船
往蘭陽溪海口前進
往蘭陽溪海口前進

一行人往蘭陽溪海口前進。這裡的海岸侵蝕掏空相當嚴重,高低落差很大。

 

在沙灘,可以看到許多螃蟹所挖的洞。賴榮興館長秀了一手抓螃蟹的絕活。抓起四周被太陽曬乾的白砂,慢慢的從指縫中流瀉入洞口,將整個垂直的深洞填滿,再由洞口往下挖;這時你會發現,挖起乾燥的表面後,裡層溼潤的砂土呈暗黑色,但原來螃蟹的洞因填滿白沙而特別顯眼,似乎成了一個特別的標記,引導著你繼續往下挖,直到挖到螃蟹為止。賴館長小時候就這麼抓螃蟹的,真是一個聰明的方法;但請體驗老一輩的智慧就好,可別把螃蟹抓走喔!

左:賴榮興館長秀了一手抓螃蟹的絕活,不過我們體驗老一輩的智慧就好,可別真把螃蟹抓走喔! / 右:聽賴館講解大海的知識與故事,真是莫大的享受!
左:賴榮興館長秀了一手抓螃蟹的絕活,不過我們體驗老一輩的智慧就好,可別真把螃蟹抓走喔! / 右:聽賴館講解大海的知識與故事,真是莫大的享受!
捕撈鰻苗的人為了方便捕撈和休息,就乾脆在海口搭建帳篷
捕撈鰻苗的人為了方便捕撈和休息,就乾脆在海口搭建帳篷

整個冬天的晚上,長達三個月的時間,鰻苗會陸陸續續來到海口,於是來捕撈鰻苗的人為了方便捕撈和休息,就乾脆在海口搭建帳篷,總共約有50座,像是小小的村落,下午還會有麵包車來賣麵包。他們大都是來自花蓮、台東的原住民。白天的時候,他們就在帳篷裡休息。

 

為了應付長達三個月的海口生活,他們的帳棚雖然簡陋,卻也應有盡有,功能齊備。你有沒有看到,在帳篷裡面還有個小廚房?

帳棚雖然簡陋,卻應有盡有,功能齊備,還有小廚房呢
帳棚雖然簡陋,卻應有盡有,功能齊備,還有小廚房呢

 

當然,也有許多宜蘭人來這裡捕鰻苗,但他們通常只搭個更簡易的小帳棚放漁具,並供夜間稍作休息。

 

警察在帳棚外噴上號碼,準備造冊管理。這家帳棚是第42號。

警察在帳棚外噴上號碼,準備造冊管理
警察在帳棚外噴上號碼,準備造冊管理

 

摘拾海菜,也是原住民朋友的工作之一。學員們很感興趣,紛紛要求曬海菜的婦人能將海菜賣給她們。婦人給得很大方,大夥驚呼「太多了!」急忙多塞點錢給婦人,惹得靦腆的婦人也驚呼「太多了!」急忙退錢。

 

雙方誰也不肯占便宜,人與人之間質樸單純的美好互動,在海口。

 

海口的文化輕旅行,希望能親子同遊,所以擇定在白天,參觀的重點在於捕鰻人搭建的帳篷、放在一旁或小帳棚中的漁具、蔚然成型的聚落景觀,以及捕鰻人的海口生活。

與曬海菜的婦人進行買賣
與曬海菜的婦人進行買賣

2月5日 夜行版

接著,「限制級」的行程要起動囉!所謂「限制級」,是限制國中以上親子、高中以上學生及一般社會大眾參加。會作這樣的限制,主要是因為要做夜間的踏查,海口存在著相當的危險性,並不適合太小的小朋友參加。

 

活動仍然由蘭陽博物館的特展導覽開始。接著,驅車前往蘭陽溪出海口。

先進行導覽
先進行導覽
海口沒有路燈,為了避免脫隊,所以拿營光棒作指引
海口沒有路燈,為了避免脫隊,所以拿營光棒作指引

海口沒有路燈,能捕撈鰻苗的夜晚又不能有月亮。為了要在黑暗中清楚看見學員們的位置,避免學員走失或脫隊,於是本館的志工大隊隊長「遊民」先生,發給每位學員一組螢光棒。但見漆黑的海口有一列繽紛的螢光隊伍搖曳,這場景還真有趣!

 

在手電筒引路下,一行人來到海口。遠遠的,海岸的碎波帶有好多漁夫拖著「手弓網」;在岸邊,漁夫的太太備齊相關的工具等著他。當然,也有不少「單兵作戰」的兼差漁夫,來這裡碰碰運氣。

「單兵作戰」的兼差漁夫,來碰碰運氣
「單兵作戰」的兼差漁夫,來碰碰運氣

 

 

來回拖了約15分鐘左右,漁網漸沉,就必須上岸將網內的「戰利品」倒出來檢視一番。所謂的「戰利品」,通常是許多的枯枝落葉,運氣好會夾雜著幾尾小鰻苗;如果未及時上岸而繼續捕撈,海水的力量將壓迫這些枯枝落葉,擠壓到網中的小鰻苗,造成嚴重傷害。

 

透過白色的碗,捕鰻苗人家才可以清楚的觀察是否捕到鰻苗。珍貴的鰻苗,每尾可以賣到180元,價格比同樣重量的黃金還要昂貴,所以被稱為「白金」。一個晚上能撈到十尾,已經算是「上天恩寵」了!但你知道嗎?在六、七十年前,住廍後的人家還曾撈鰻苗來餵鴨呢!那時候自然資源是如此豐盛,這短短幾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值得我們深思。

將網內的「戰利品」倒出來檢視一番
將網內的「戰利品」倒出來檢視一番
透過白色的碗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否捕到鰻苗
透過白色的碗才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否捕到鰻苗

結語

「冬日.海口.捕鰻人」現地踏察活動,配合專家學者的陪同與解說,使參加學員們更深入瞭解捕鰻人的海口生活,並獲得實際印證的經驗。從學員們驚訝、好奇、滿足的表情,以及口頭上的回饋,深覺得這樣的文化輕旅行,是我們蘭陽博物館未來可以深耕的領域:由專家領路,帶大家深入領略宜蘭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的豐美。

您看到白色碗內的「白金」了嗎?您能想像過去它的產量曾豐盛到讓人們拿來餵鴨嗎?
您看到白色碗內的「白金」了嗎?您能想像過去它的產量曾豐盛到讓人們拿來餵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