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69期-空間的對話─姚仁喜vs.黃聲遠

文:蘭陽博物館 提供/圖:莊雅惠

 

宜蘭縣政府推動的公共建設,再度締造佳績,2010年9月榮獲台灣建築界最高榮譽──第七屆「遠東建築獎」,其中姚仁喜建築師與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之「蘭陽博物館」勇奪台灣地區的傑出獎,唯一佳作獎是黃聲遠建築師與田中央工作群設計之「羅東小鎮生活廊帶」。

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

近二十多年來的宜蘭,對於推動公共建築的藝術化不遺餘力,從冬山河親水公園、學校建築、縣政中心、橋樑工程、歷史建築修護、羅東第二文化中心、到博物館等,這一切無非是要創造一個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大民居。

蘭陽博物館為融於山水間之單面山
蘭陽博物館為融於山水間之單面山

一棟美麗的公共建築物就像是一件美麗的大型公共藝術品,其空間主體和活動其間的人群,共同構成藝術的場景和建築的生命。姚仁喜建築師設計團隊的蘭陽博物館,經歷十年時間和挑戰,雖然過程迭有波折,但其作品讓宜蘭人引以為傲。

姚仁喜先生
姚仁喜先生

 

其中設計之建築量體將東北角常見的單面山地型意象以藝術手法轉化為建築造型,融入周邊環境;而量體的最高點指向宜蘭地標―龜山島,並於博物館入口處設置迎向東北季風之帆纜構造物,以隱喻烏石礁當年帆檣雲集之港口意象以及滄海桑田。整體建築反映出蘭陽歷史、人文及地景特色。

 

該建築精準掌握建築質感,讓巨大的建築融合於自然之中,形成山水的一部分,使得它與環境有善意的對話,創造出新奇的空間體驗。建築外牆石材及鑄鋁板表現單面山的節理與質感,建築師選取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主旋律,在建築實量體的外牆,將協奏曲中的「春」、「夏」、「秋」、「冬」四篇樂章,以多重質感與規格的石材轉化為音階與節拍,依序排列至建築主體的四個實體外牆上,表現蘭陽大地的鮮明地景意象及四季景緻蘭陽大地。這也是台灣唯一以音樂詮釋於建築的作品,呼應詩人歌德說的「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石材及鑄鋁板表現單面山的節理與質感
石材及鑄鋁板表現單面山的節理與質感
以多重質感與規格的石材轉化為「四季」的音階與節拍,表現蘭陽四季景緻與鮮明地景
以多重質感與規格的石材轉化為「四季」的音階與節拍,表現蘭陽四季景緻與鮮明地景

 

長年在宜蘭實踐建築理念的黃聲遠建築師(右圖),與田中央工作群的「羅東小鎮生活廊帶」,跳脫單棟建築的傳統思考,像有生命的有機體,會不斷往外增長。

 

羅東小鎮生活廊帶,將羅東舊都心各處文化地標,涵蓋樟仔園、林管處日式木造宿舍群、羅東孔廟、聖母升天堂、南門圳、羅東第二文化中心、成功街文化市集、成功國小舊禮堂和校長宿舍等,串連的空間包括「樟仔園故事公園」、「多元文化廊道」、「生活校園故事廊道」及「生活校園故事村」四大部分,廊帶的設計從羅東新林場向外延伸,宛如莖葉蔓生般,將常民生活空間一一串連起來,並加入整合社會意見的努力,民眾可以漫遊在此,享受步行或自行車,駐足看表演、聽演講、觀展覽、玩極限運動、感受歷史空間氛圍,甚至可以從大階梯、空中花園眺望自己的故鄉,此嶄新的規畫設計,展現對環境的深謀遠慮和建築的社會責任感,使成為舒適的人文步道空間。

黃聲遠先生
黃聲遠先生
樟仔園故事公園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 提供)
樟仔園故事公園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 提供)

 

宜蘭縣長林聰賢,感於建築師對宜蘭土地的努力與深耕,使宜蘭的公共建築在台灣嶄露頭角,邀請姚仁喜、黃聲遠兩位建築師,於99年9月7日在蘭陽博物館大廳召開記者會,透過公開的對談,展現他們對公共建築的哲學與人生觀,讓世人瞭解建築可以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媒介,也是一種心靈的生活美學。

99年9月7日在蘭陽博物館大廳召開的記者會
99年9月7日在蘭陽博物館大廳召開的記者會
姚仁喜、黃聲遠兩位建築師
姚仁喜、黃聲遠兩位建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