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44期-宜蘭的竹圍

文:陳進傳(佛光大學教授)/圖:陳永琛

傳統高聳、密實且有韌性的竹林可擋風
傳統高聳、密實且有韌性的竹林可擋風

 

儘管全省各地都有「竹圍」,但目前以宜蘭保存得最完整,不失原有景致,最能反映農村特色。就此往前推溯,過去竹圍所展現的意義、功能與風貌,值得細堪玩味體會其價值。

擋風

宜蘭位於台灣東北隅,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看起來像個「畚箕」的形勢,而颱風由東南方向西北前進,每當狂風橫掃,颶風肆虐之際,總是帶來極大的災害,屋瓦亂飛不存,甚至柱倒牆傾,對宜蘭人來說,真是談颱色變。此時,傳統高聳、密實且有韌性的竹林,正可發揮效用,抵擋四面八方灌注而來的狂風巨颱,將所造成的災害降至最低,否則農家真要欲哭無淚,不知如何維生。因此,蘭陽平原上的農家,幾無例外的,都有竹圍環繞。

 

相對而言,西部地區因颱風過境的機會不大,致其竹圍純粹是為防風而築,不需特別顧慮颱風,以致呈排列狀,且較低矮,景觀也較單調,近似防風林的作用。經由這樣的參照,更能凸顯宜蘭竹圍的防颱功能。(註1)

防衛

竹圍的防衛效果是拜刺竹之賜,以其特性乃「惡竹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臂林間血已漂。」所致。蘭陽平原的聚落以散村為主要形式,散村建築除怕風害,就怕盜賊侵擾;拓墾之地,則懼番害,此時,刺竹圍就是最佳的選擇。幸好宜蘭盛產刺竹,高達五至二十餘公尺,「大者數圍,旁枝橫生而多刺堅利,環植屋外,人不敢犯。」由於這種竹枝綿密,生有堅刺,每節三枚,能發揮防盜禦番的功用,所以拓墾後,便在每處攻占地建築土圍或竹圍居住,頭圍、二圍、三圍、四圍、五圍等名稱便係由此而來,成為蘭地的一大特色。(註2)

 

四城的吳沙大宅是開蘭先祖吳沙公後裔的住家,早期佔地廣闊,植以竹林作牆環繞,現尚留有竹林遺跡,牆的內側和側均有護城河,加強防衛效果。其他農家雖無如此嚴密的防衛措施,但環以竹圍是絕對不可少的。

竹圍的防衛效果是拜刺竹之賜。莊雅惠攝
竹圍的防衛效果是拜刺竹之賜。莊雅惠攝

景觀

在竹圍內或花園裡,竹子是非常怡人的植栽。它可以編成一道相當堅固而又美觀的籬笆,又因其常青和美麗,以及在最輕的微風中,葉子都能發出沙沙輕響,所以竹是受人們多方喜愛的,小叢的竹草也是極好的裝飾器,可以將環境襯托得更美,亦可與地景相搭配,構成良好的景觀。(註3)

 

宜蘭的竹圍均成ㄇ或口字形,造形變化多端,點綴在廣大田野間,更添農村景致之美。這麼美好的鄉土情境,最適合隨興漫步,陳保宗詩曰:「閑過竹林曉氣新,攜孫步到萬長春;立看群翼游溪水,且問寮前養鴨人。」(註4)

成ㄇ字形的竹圍
成ㄇ字形的竹圍

消暑

修竹的枝幹因風搖動,線條全是曲的,但在曲線中,表現出直線的美,飄飄瀟灑之中,帶有挺秀猷勁。尤有進者,風中的竹,特別顯示著宇宙間的變化之美,再配合季節的推移,就更含有各種各樣的風情。竹裡的微風和風裡的竹響,其美妙既是難言,因之盪人心腸也是無與倫比。(註5)

 

話分兩頭,一則乘涼避暑;一則傷感蒼泫。在酷熱的天氣,竹林的沙沙輕響,予人清涼的感受;竹子譜秋聲,萬篁發千響,聲聲皆淒楚。(註6)就前者而言,竹圍下的聊天、歇息、品茗、下棋、吟詩等,真是通體舒泰。

在酷熱的天氣,竹林的沙沙輕響,給人清涼的感受。
在酷熱的天氣,竹林的沙沙輕響,給人清涼的感受。

物權

在空間上,「竹圍」包括以栽竹為界的農舍及其周遭的區域,與竹圍外的水田有明顯的分隔,而為厝地和稻埕的物權範圍,因此,經常出現在民間地契、房契或鬮書中,由此可見這種藩籬在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和農村生活所扮演的角色。如林家〈杜賣盡根田園契字〉曰:「並帶圳水通流灌溉有餘,又帶竹圍壹所,菜園樹木在內,今因乏銀別創,愿將此田園物業,壹盡杜賣。」(註7)

 

目前經濟繁榮,建地暴漲,都市計畫外的農田,礙於規定,除蓋自用農舍外,不能建屋,但竹圍內的土地,則不在此限,因此,直到現在,竹圍仍深切影響農家的物權與經濟。

地名

台灣地名不少取原於物產,如前所述,竹的用途甚廣,經濟價值在闊葉樹林之上,竹除了可製各種器具外,還可防風以及其他掩護作用,農舍又多栽竹成圍,因而以竹命名者,為數頗多。(註8)宜蘭有關竹或竹圍的地名也很普遍,儘管現在已難以尋跡,但至少也說明當初地景實況。

 

如頭城竹安舊稱三抱竹,為昔日居民以其地有三叢竹林之處建村,因而得名。清代羅東堡有一竹林庄,包括現在的竹林里、信義里、公正里、集祥里、西安里等廣大地區,顯示此庄竹叢、竹圍甚多。頭城鎮下埔里有竹篙厝,竹安里有竹篙厝仔,礁溪鄉白雲村有大竹圍、四城村有竹圍底、德陽村有竹篙厝、六結村有桂竹林,冬山鄉大興村有竹圍內、大進村有刺竹湖等,都是環繞竹而命名的,且為舊有小字名。(註9)其他非小字名,而為早期當地人所俗稱有關竹的地名,應該更多,即宜蘭市慶和里的姓蔡竹圍底、民權里的竹篙厝仔。印象中還有多處,如謂竹圍與宜蘭的開發可相互印證,殆不為過。

竹的用途甚廣,因而以竹命名的台灣地名為數頗多。莊雅惠攝
竹的用途甚廣,因而以竹命名的台灣地名為數頗多。莊雅惠攝

宜蘭竹圍消失的危機

竹圍蘊含宜蘭獨特的鄉土風情,伴隨宜蘭先民走過歷史的歲月,並烙印宜蘭人生活的艱辛痕跡,現今往日見證農村歷史,彰顯田野景致的竹圍農舍,已日愈減少。雖然竹圍是宜蘭傳統農家的「安身立命」之處,卻擋不住現代化與都市化的衝擊,特別是蔣渭水高速公路的通車,宜蘭即將成為台北的後花園,情況更為嚴重。

 

結合各界力量,妥善規畫,另謀出路使竹圍具多方功能,重燃生機。特別是台灣一旦獲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農產品開放進口,將嚴重打擊傳統農業,務農成為夕陽的標幟,農業難以維生,竹圍農舍的歸宿就是殘破、荒廢、變賣,甚至消失。應儘快擬定政策,確保竹圍文化,維護農村景觀,進而賦予新的生命。

蘭陽平原(宜蘭縣政府提供)
蘭陽平原(宜蘭縣政府提供)

備註

  • 註1:潘芸萍,〈宜蘭才有標緻的三圍〉,《中國時報》,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五日。
  • 註2:楊仁江,〈噶瑪蘭竹圍及其在防禦上的意義〉,載《宜蘭縣傑出傳統建築與竹圍座談會會議資料》(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八十三年二月),頁二一至二三。
  • 註3:孫成煜譯,〈竹的種種〉,載《中國竹》,頁十八。
  • 註4:陳保宗,《魯園詩集》,頁一一四。
  • 註5:程兆熊,〈論中國觀賞樹林─中國樹木與性情之教〉,《論中國庭園設計》,下冊(台北,明文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五月),頁七一九至七二二。
  • 註6:孫成煜譯,〈竹的種種〉,載《中國竹》,頁十五。
  • 註7:林家〈咸豐五年十一月林重為四圍壹結庄田園立杜賣盡根田園契字〉,〈宜蘭古文書〉,第二輯(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八十四年六月),頁八。
  • 註8:陳正祥編,《台灣地名手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四十八年六月),頁十八。
  • 註9:林萬榮編,《宜蘭史略》,(宜蘭縣政府民政局,民國六十二年十二月),頁九五至一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