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8期-登山者對思源埡口的詮釋-訪談陳秋霞女士

李繼勉 /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組員

 

 

在某個因緣際會下,獲知宜蘭有位登山界的名人-陳秋霞小姐,對於宜蘭的各個山頭可以如數家珍般瞭若指掌,更早在多年前即已完成百岳的挑戰,亦曾參與喜馬拉雅遠征隊;很有榮幸的,筆者挑了一個晴朗的午后,拜訪到這位大名鼎鼎卻行事低調的前輩,談談她對於登山的各種經驗,以及思源埡口之於登山者的特殊感受;以下是筆者(簡稱筆)與陳秋霞(簡稱陳)的訪談記錄:

圖一:從思源埡口俯瞰蘭陽溪流域
圖一:從思源埡口俯瞰蘭陽溪流域
圖二:以思源埡口為中心之地形圖
圖二:以思源埡口為中心之地形圖

筆:宜蘭是個多山的環境,在宜蘭喜愛登山應該不是太特別的事,但如您一樣愛山成痴,無論縣內或島內,幾乎大大小小的山頭皆有您的足跡,這點倒是格外與眾不同,有如此輝煌的成績,想必從您開始登山至今已有相當的時間,請問您登山的資歷有多久?

陳:從民國六十七年到現在,也有快三十年了。中間幾乎都沒有斷過,原則上我每個月都會安排一次登山活動。利用週休二日走中短距離的行程,偶而想走長程的也會安排四、五天的行程。

 

筆:在宜蘭縣境登山,如果只能利用週休二日的時間,請問這種短時間的行程您會建議何種登山路線?

陳:一般而言,二天的行程我會建議走武陵→四秀這條線。出發點就是位在台中縣境內的武陵山莊。北部的登山客多半都會從宜蘭進入,通過思源埡口後轉上武陵山 莊。所以思源埡口對我們登山人來說很熟悉、很親切,尤其是以北部的山區來講,像南湖大山、雪山山脈、武陵四秀這些山系,要從宜蘭這邊進入,就一定會經過北橫、思源埡口;而從思源埡口開始沿著七一0林道,便可攀登南湖大山。

 

筆:請問四秀是哪四座山?有什麼樣不同的走法?

陳:四秀指的是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喀拉業山,通過思源埡口上武陵山莊出發。登山路線為:武陵山莊→桃山→喀拉業山→桃山→池有山→品田山→池有山→武陵山莊(詳表一、圖三)。此外,從品田山往雪山方向走,則稱之為聖稜線(詳表一、圖四)。

 

註:表一,請參考附件一。

左:圖三,四秀登山路線圖 / 右:圖四,聖稜線登山路線圖
左:圖三,四秀登山路線圖 / 右:圖四,聖稜線登山路線圖

筆:除了四秀或聖陵的走法,是否還有其他的走法?

陳:除了四秀或聖陵,雪山也適合二天的行程。登山路線為:武陵農場的雪山登山口→雪山東峰→雪山主峰→雪山東峰→雪山登山口(詳表二、圖五)。剛才提到的四 秀、聖陵及雪山,如果串連起來走,稱之為聖陵O型(詳表二、圖六)。

 

註:表二,請參考附件二。

左:圖五,雪山登山路線圖 / 右:圖六,聖稜O型登山路線圖
左:圖五,雪山登山路線圖 / 右:圖六,聖稜O型登山路線圖

此外,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種走法,有些登山客會選擇繼續延伸走下去,從雪山南峰向志佳陽山方向走,從環山出來(詳表三、圖七)(本路段目前雪霸國家公園未開放),行程需四天。如果從雪山向大劍山、佳陽山、劍山走,則從梨山的前一站中興路口站出來(詳表三、圖八),這樣的走法整個行程需要六至七天左右,需要比較重的裝備,體力上也要足夠。

 

註:表三,請參考附件三。

左:圖七,志佳陽山登山路線圖 / 右:圖八,大小劍山登山路線圖
左:圖七,志佳陽山登山路線圖 / 右:圖八,大小劍山登山路線圖

筆:從地圖上看,方才您說的動線是思源埡口以西的雪山山脈,那麼思源埡口以東的中央山脈,也就是南湖大山的登山路線可以怎麼安排?

陳:東邊主要就是攀登南湖大山,早期的登山動線是從四季國小旁的四季林道接嘉平林道,一路走稜線上南湖。

圖九:蘭陽溪谷四季聚落空拍
圖九:蘭陽溪谷四季聚落空拍
圖十:從南山村眺望四季聚落
圖十:從南山村眺望四季聚落

另一條則是從南山村旁的耶克糾溪開始,這條線大約是民國五十年代的熱門路線,後來因為林木砍伐,所以改走七一0林道,也就是思源埡口的思源二號橋旁進入,入口處設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界碑,而現今幾乎所有的山友都從這條林道上南湖大山。但如果有山友希望走不一樣的路線,也有可能選擇北林,向南攀登南湖大山,向北則攀登太平山系。早期太平山的檜木已砍伐殆盡,爾後林相的復育景觀相當不錯,因此也有不少山友會來走太平山、加羅湖、給里洛山(見晴山)這一段;太平山系的登山動線出口可以選擇太平山或南澳北溪(平元林道),但因民國六十年代平元林道已經坍方,所以多半改走古魯林道,從寒溪出來。懸崖峭壁上,每踏出一步都是考驗著登山者體能、膽識與意志力,步步都是驚險萬分。

圖十一:七一0林道入口(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
圖十一:七一0林道入口(太魯閣國家公園界碑)

筆:一般山友從思源埡口攀登南湖大山的「標準」路線為何?

圖十二:南湖大山空拍圖
圖十二:南湖大山空拍圖

陳:攀登南湖大山基本上多半是走南湖群峰,一般登山界稱南湖群峰為中央山脈北一段。行走方式為:從思源埡口七一0林道出發,經過多加屯山、審馬陣山,到達南湖北山、南湖圈谷(南湖山莊),然後上南湖東峰、南湖大山,再溯源路返回思源埡口。 (詳表四、圖十三)。

 

註:表四,請參考附件四。

圖十三:南湖群峰登山路線圖
圖十三:南湖群峰登山路線圖

筆:除了南湖大山的標準登山路線,較具有挑戰性的延伸走法為何?

陳:除了剛提到的南湖群峰,可以從南湖東峰向東南邊延伸走南湖東南峰、馬比杉山,而後經過陶塞山屋(已廢棄)回到南湖山莊,隔天向西南方走南湖南峰、巴巴山,然後切到中央尖溪山屋;隔天輕裝單向來回中央尖山再回到山屋,最後向西北走到南湖溪山屋(已破舊),隔天沿著多加屯山原路回到思源埡口(詳表五、圖十四)。

 

註:表五,請參考附件五。

左:圖十四,南湖中央尖O型縱走登山路線圖 / 右:圖十五,中央尖山空拍圖
左:圖十四,南湖中央尖O型縱走登山路線圖 / 右:圖十五,中央尖山空拍圖

筆:聽說您曾經一日來回南湖大山?請問您是怎麼辦到的?當初是什麼動力讓您嘗試這樣的挑戰?

陳:其實當初有這樣的念頭是因為參加喜馬拉雅遠征隊,為了鍛鍊自己,讓自己增加走高山的速度與適應高海拔的耐力,所以才會嘗試一日來回。可是後來發現這麼做對於增加速度有幫助,但對於高海拔的適應力沒有用,因為喜馬拉雅山動輒七、八千公尺的海拔絕對不是台灣的百岳所能比擬或鍛鍊的。

 

筆:您是否能分享如何在一天之內來回南湖大山?

陳:基本上如果要一天來回,絕對要很「早」起!凌晨兩點就從七一0林道4.5K出發,戴著頭燈、輕裝疾行,大概早上十點抵達南湖大山;上山時間較長需八小時左右,下山較快約六至七小時,所 以傍晚四、五點可以回到思源埡口。除了南湖之外,以前為了鍛鍊也有一天來回四秀;可是,以登山安全或遊憩品質而言,是絕對不鼓勵山友做這樣的嘗試。

圖十六:正準備攀登南湖大山的登山客
圖十六:正準備攀登南湖大山的登山客

筆:能否簡單介紹登山的輕重裝之分?

陳:輕裝-一般多為當日必備物品,約5~6公斤。基本配備為帽子、毛巾、手套、登山杖、雨具、防風布、一組簡易爐具、急救布(保暖用)。重裝-女性多半15公斤、以不超過20公斤為原則。男性一般是25~30公斤。除了輕裝的基本配備外,還有帳棚、睡袋、睡墊、糧食、禦寒衣、換洗衣物等。

 

筆:請問在登山的過程當中,最怕遭遇什麼狀況?

陳:氣候,氣候是最容易擊垮登山者信心的因素。我們帶隊登山,時常會碰到隊員被惡劣的天氣狀況打敗,因為下雨容易讓身體變濕,體溫流失的特別快,這類情形其實滿危險的;而也因為少數隊員的體能狀態不堪負荷,而導致整個登山隊必需下撤。

 

筆:碰到天氣不好的情形,失去了登山看風景的體驗,會不會覺得沮喪?

陳:其實不會,最主要還是心態,因為有時候登山碰到下大雨,我們就會原地將揹上山的食物,辦個流水席把糧食吃完再回家,三天當做一天吃,大家一起聊聊天抒解平日工作的壓力,其實也是登山的另一種快樂。另外,如果我們走五~七天的行程,通常背包 裡都會帶檸檬或洋蔥,可以補充些維他命C。

 

筆:登山前需要準備的醫療藥品有哪些?

陳:基本上藥品是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及病史攜帶,像我個人會帶一些普拿疼或消炎片;以前的用藥觀念可能沒有像現在比較完備,所以有時會帶強力消炎藥,雖然自己很少服用,但隊員如有緊急狀況時可能用的到。現在用藥觀念完備,且我們不是醫師藥師,不瞭解每個人的體質及用藥劑量的拿捏,所以不會再拿藥給隊友吃,一切就盡量從簡。

 

筆:高山症是攀登高山常見的身體變化,以前是否曾有隊員發生高山症?

陳:有,通常會發生高山症的兩種海拔高度,一般是海拔兩千五百~三千公尺、再過來就是海拔四千兩百公尺上下。台灣的山沒有超過四千公尺,但是依每個人的體能狀況、睡眠狀況、體質等,在三千多公尺甚至只有兩千多公尺的地方,都有可能突發高山症。普遍來說,輕微的高山症,人會感覺略顯呆滯,些許行動遲緩,身體覺沒力氣等疲倦的狀態;嚴重的高山症會出現嘔吐、咳嗽、頭痛、頭暈、耳鳴、行動遲緩,再嚴重的就會持續性咳嗽、喀粉紅色泡痰沫、視力障礙、肺積水、嚴重呼吸困難、甚至出現腦積水的現象。這些都必需即刻下山,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筆:您有發生過高山症嗎?

陳:曾經一次參加海外遠征隊的時候有發生,當時我不停的咳嗽,便折返下降到營隊休息幾天,調適好了才繼續再走。

 

筆:請問您的登山經驗中,是否有特殊的遭遇?

陳:其實每一次的登山都是難得與難忘的經驗;仔細回憶起來,有一次帶隊攀登南一段的遭遇是滿玄妙的。在我們攀登的前一年,有某個工專的學生在鹽水山附近失溫,四、五個學生不幸罹難,所以隔年我們去之前就有山友問我要不要帶些紙錢,我就說好啊你去準備一些。剛出發第一天天氣還好,到第二天就開始霧雨了,我們一直走到鹽水山附近都還是霧雨,而當時裝備比較差(二十多年前),隊員可能無法繼續走下去,因為我知道附近有個山洞,所以就請隊員在原地等,我去找出山洞;因為周邊都起霧,我擔心我找到山洞回程會迷路,我就請他們在視力可及的範圍定點做下標記,後來山洞找到就請隊員過去休息,但這個山洞並非想像中的平整,而且整個洞內都在漏水,很難用睡袋睡覺,所以我就請那位隊員拿出紙錢一張一張慢慢燒,讓隊員可以藉此取暖;邊燒我的口中就邊唸著:「不好意思打攪你們,這些紙錢你們就拿去用吧!」就這樣,隊員平安度過了濕冷的夜晚,神奇的是,隔天一大早,外頭竟下起雪來;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要看到下雪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因為並非家家戶戶都有車子,合歡山也不容易到達,所以隊員們都格外興奮,而此時我卻開始煩惱該怎麼下山,一直拖到中午雪停了,大伙用繩子一個牽著一個慢慢往下走,比預定時間晚了一天;但很幸運地,在路途中我們遇到一個林班工寮,剛好裡面有位婦人煮了一大鍋的飯,才讓飢腸轆轆的隊員免於挨餓的窘狀。隔年,我們又再組隊,也帶了很多的東西要去送給那個林班婦人,結果那個林班已經搬走,只剩下空無一物的工寮留在原地,心中確實有些許的落寞。

 

筆:您在過往登山的經歷中,有沒有途經什麼印象深刻的人文遺跡?

陳:五、六年前在走內本鹿古道時,在途中曾看到一個規模很大而且十分漂亮的日本駐在所駁崁遺址,它的建造方式與本縣南澳的駐在所相當類似,這個古道在民國六十幾年坍方之後,幾乎就沒有人再去走動,那次的經驗滿特別的。日本人當初為了控制山地原住民,在很多的古道附近都設有駐在所就近監視,所以探訪古道比較容易發現這類型的遺址。

 

筆:您在過往登山的經歷中,有沒有親眼看見或親身遭遇野生動物?

陳:比較特別的是在雲水山看到熊,我推測應該是一家二大二小的台灣黑熊,當時急急忙忙拿出相機要拍照,才抬頭牠們已經不見蹤影,牠們的警覺性太高,所以沒能留下影像紀念。其他的野生動物如:白面鼯鼠、山豬、山羌、山羊、水鹿、台灣彌猴等,都是常見的野生動物。台灣目前的保育愈做愈好,野生動物的數量已經開始在慢慢恢復,這是從我們登山人的足跡與眼睛所感受到的 鮮明差別。

 

筆:思源埡口附近有沒有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

陳:早期我們在思源埡口附近最常採的一種植物是水芹菜,不過現在數量愈來愈稀少,大家也就沒有繼續摘採這種植物。

 

*水芹菜 (繖形科),具有特殊香味,植株光滑無毛,與一般芹菜極為相像,性喜潮濕溫暖。成株分枝多,生長高度一般可達30公分。可食用,具觀花特性。水芹菜莖中空呈稜形,葉互生類似三角形,2~3回羽狀複葉,葉柄長度一般介於2~10公分,鋸齒狀葉緣。果實呈長橢圓形,果皮有稜線隆起。

 

筆:當您完成攀登雪山山系或南湖山系回到思源埡口,是否有著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陳:思源埡口對我個人而言,具有某種完成挑戰的心境,當我看到思源埡口,除了它是宜蘭與台中的縣界、除了氣候的截然不同;有著的,是疲累的身體與寬鬆的心靈。它告訴我,這些天,我的任務終於完成了,我可以鬆懈我的眼睛、放鬆全身的肌肉,只剩一顆滿載登山回憶的心歸家。思源埡口,給我這樣放鬆的感覺。

 

註:圖片來源:圖十、圖十二、圖十五:廖啟政、陳子英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