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90期-環境教育成長課程

文:簡士傑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圖:蘭陽博物館 提供

前言

蘭陽博物館 (林瑞權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蘭陽博物館 (林瑞權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99年6月5日環境教育法歷經18年時間終於立法通過,於100年6月5日正式施行,依據第19條規定: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50%之財團法人,應於每年1月31日以前訂定環境教育計畫,推展環境教育,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均應於每年12月31日以前參加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並於翌年1月31日以前,以網路申報方式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報當年度環境教育執行成果。前項環境教育,得以環境保護相關之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習)、戶外學習、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為之。前項戶外學習應選擇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辦理。各級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鼓勵、協助民營事業對其員工、社區居民、參訪者及消費者等進行環境教育。蘭陽博物館也為此法規定之對象,故需參與4小時之環境教育課程。

課程規劃設計

 

為此本館為館內同仁及志工規劃一系列課程,期盼經由這一些課程的執行,可以讓大家對環境有更深一層體驗,並且從中獲得相關知識及感受,最後可以落實到友善環境的作為,讓人人皆能身處在「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中,時時與自然呼應與感動。為達到這一個目標本館環境教育成長課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介紹如下:

100年3月9日辦理羅東鎮踏查,圖為羅東奠安宮進行重要信仰場所認識
100年3月9日辦理羅東鎮踏查,圖為羅東奠安宮進行重要信仰場所認識

一、基礎課程

宜蘭人文及自然基本知識(館內相關展示內容)

環教人員及志工必須學習展場展示內容與環境教育相關的部分外,藉由實地踏查,以直接學習方式瞭解宜蘭環境的現況,並深入了解土地、人與萬物之間的關係,進而充實人員之本質學能,以利其在環境教育的實際執行能有更多素材可運用。今年已規劃執行的成長課程:

 

1. 現地考察-宜蘭市(林正芳助理研究員及林宏仁研究助理執行)

2. 現地考察-羅東鎮(林正芳助理研究員及林宏仁研究助理執行)

3. 夜遊蘭博臥觀星,靜待龜山旭日升(張蓓玲研究助理執行)

4. 登龜山、訪生態(蘭博志願服務隊執行)

5. 現地考察-山線(林正芳助理研究員及林宏仁研究助理執行)

 

除了以上今年已經規劃或已經執行的課程外,將陸續依據實際狀況設計各種踏查課程,讓本館人員務必可以親臨所有地方瞭解各個地方的現況。

100年3月9日辦理羅東鎮踏查,圖為認識羅東林場文化園區
100年3月9日辦理羅東鎮踏查,圖為認識羅東林場文化園區

防護計畫演練

為提升本館人員對於災害之認識,並且學習如何在災害發生時做出最佳的處置,本館每半年舉行一次防災演練,除了以講解方式進行外,另外今年更增加了CPR及模擬火災現場的逃生演練,未來會持續邀請各種災害專家來為本館施行各類課程。

左:101年4月30於本館辦理災害防護訓練,受訓人員包含:館員、志工、地方文化館人員。圖為進行垂降訓練 / 右:模擬火場狀況逃生演練
左:101年4月30於本館辦理災害防護訓練,受訓人員包含:館員、志工、地方文化館人員。圖為進行垂降訓練 / 右:模擬火場狀況逃生演練

二、濕地實地操作

本主題區塊規劃之成長課程共分為兩大類:物種管理及棲地管理,物種管理為蒐集基本物種資料用以瞭解環境變化之狀況,並進行環境長期監測,課程包含:

 

現地實習-鳥類

現地實習-昆蟲調查

現地實習-夜間調查(兩棲、爬蟲及昆蟲)

現地實習-植物調查

現地實習-魚類調查

 

棲地管理為配合濕地復育工作發展出來的課程,經由此課程提供本館人員實際操作棲地管理的方法,課程有:

 

調查方法論

水質調查方法

現地實習-水質調查

調查資料分析

水生植物復育實做

大避債蛾的巢蛹掛在木柱上等待羽化(嘎嘎老師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大避債蛾的巢蛹掛在木柱上等待羽化(嘎嘎老師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三、環境感受體驗課程

為避免環境教育課程實際執行時,講師常因為自身對環境的瞭解及愛好狀況之程度有別,而讓學習者有不同感受的問題,特規劃本課程來加深環教課程施作者或協助者經由身心感官感受的開發,增加其體會大自然之美的能力,再透過與學習者的接觸,傳遞種種愛護環境的訊息。環境感受體驗課程有:

 

開啟感官、感受自然:以耳朵錄製環境聲音;以眼睛拍攝自然景象;以觸覺感受萬物紋理,使學習者提高對環境的感受能力。

 

夜間環湖:獨自一人行走於湖畔,看看周圍的景色在夜間與白天的差別。

 

湖畔靜思:舒坦的坐在湖畔,看看冉冉升起的朝陽,靜聽大地從寧靜漸次進入熱鬧的變化,由光影變化間瞭解大地的多樣面貌。

 

矇眼溯溪:將眼睛關閉後你是否會感覺到恐懼?其實慢慢的你會發掘腳上也會有眼睛喔!慢慢體驗這種微妙的感覺,增進自己的觸覺感受能力。

 

分享:經由多重的體驗課程,是否對自然有不同的體驗?共同分享其中的成長。

蘭陽博物館夜景(邱顯竹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蘭陽博物館夜景(邱顯竹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四、環境倫理的認識

環境倫理為思考人與環境、人與人及人與自我之間關係的課題,也是推展環境教育應具有的學理基礎,透過影片欣賞、專題演講及參訪等課程規劃讓本館人員皆瞭解什麼是環境教育、為什麼要推展環境教育,進而發現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並自願且協助周圍親友將環境倫理的精神落實在生活之中。

課程目標

初期以建立基礎知識為主,讓本館人員從知識層面瞭解《宜蘭人文及自然基本知識》並經由實際《濕地實地操作》中,真正體驗自身周遭環境。防護計畫演練可更進一步提供學員安全學習的環境。

 

中期進行《環境感受體驗課程》及《環境倫理的認識》讓成員深入瞭解環境教育的真諦及其重要性,並增加其自身對環境感受能力,進而將此感受與感動傳遞出去。

 

長期計畫將訓練志工、館員及學習者一起參與公民論壇,讓大家都可以對環境議題提出自身的看法。

左:消防設施操作訓練 / 右:CPR訓練及考核
左:消防設施操作訓練 / 右:CPR訓練及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