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93期-烏石礁濕地秋季生態風情畫-水生植物介紹

文/圖:賴擁憲(頭城國小教師)

 

 

有句俗語說:「秋冬天漏水,無日穿不水」,意指蘭陽平原的秋冬兩季多雨水,幾乎沒有陽光可以曬乾衣服。這也意味著宜蘭地區秋冬兩季的雨水充足,而潮濕氣候也就提供豐沛的水分讓植物生長。

蘭陽博物館已規劃此區為水生植物生態保留區
蘭陽博物館已規劃此區為水生植物生態保留區

 

今年,館方為了保留原生水生植物的自然生存環境,特別於濕地公園的東側,也就是烏石港遊客中心那一側的岸邊盡量減少人工除草的管理行為,以維持其原始生態。也許在多數遊客的眼中是雜亂的環境,但這就是大自然多樣的風貌之一。本期就以該區最容易見到的「竹仔菜」、「腺花毛蓼」、「毛蓼」、「水丁香」及「高桿莎草」等五種可能會被人們視為雜草的挺水性水生植物與讀者分享。

竹仔菜

鴨跖草科的挺水性水生植物,葉片看似竹葉,因此而得名。在濕地的周邊環境十分常見,族群適應環境能力佳,因此,全台各地均可見,您只要仔細觀察泥地上面有一大叢的雜草星羅分布便是,相較於類似的物種「水竹葉」僅分布於水田或溝渠等濕地環境,竹仔菜的分布環境更廣泛,有時,較少人為干預的荒地亦可見,所以,也常被人們視為「雜草」的植物之一。

左:竹仔菜的藍色小花 / 右:竹仔菜因其葉片看似竹葉而得名
左:竹仔菜的藍色小花 / 右:竹仔菜因其葉片看似竹葉而得名

腺花毛蓼

腺花毛蓼因其葉片上有兩條狀似「八」的黑斑而俗稱「八字蓼」
腺花毛蓼因其葉片上有兩條狀似「八」的黑斑而俗稱「八字蓼」

 

蓼科的挺水性水生植物,俗稱「八字蓼」,因其葉片上有兩條黑斑,狀似數字「八」而得名。莖帶暗紅色,莖節點有膨大,托葉鞘頂有葉緣毛,葉子呈卵狀披針形,花小朵,有白色、粉紅色或紅色不等。腺花毛蓼生長週期為一年,每年的夏末入秋即進入生長期,春天過後即陸續凋謝。而此時正逢其生長季節,加上適應環境力強,容易看見其群生叢聚的族群,野外亦常見於一些溝渠、埤塘等沼澤等環境。

群生叢聚於岸邊的腺花毛蓼
群生叢聚於岸邊的腺花毛蓼

毛蓼

 

 

蓼科的挺水性水生植物,常見於台灣各水田、溝渠及沼澤環境,適應環境能力佳,植株通常分散單獨生長,高可達150公分,托葉鞘具有長緣毛是其主要特徵,葉互生,而白色的頂生穗狀花序也是辨識的重點之一,本區的毛蓼數量不若其他四種多,但因其高大,且特徵明顯,故較易觀察發現。

毛蓼白色的穗狀花序相當明顯易見
毛蓼白色的穗狀花序相當明顯易見

水丁香

柳葉菜科的挺水性水生植物,通常成一小群或分散生長於岸邊。早期,常見於一些廢耕田、溝渠及池塘等濕生環境,適應能力強,若族群生長太過繁盛常被人們割除。此時,正是花期結束前,結成果實的季節,花朵十分好認,有四片倒心形的黃色花瓣,果實呈彎曲的細長條狀,有人覺得模樣長得像迷你版的小香蕉,令人印象深刻,故而取名「水香蕉」。

左:水丁香的果實,像迷你版的小香蕉嗎? / 右:水丁香的花朵有四片倒心形的黃色花瓣十分別緻
左:水丁香的果實,像迷你版的小香蕉嗎? / 右:水丁香的花朵有四片倒心形的黃色花瓣十分別緻

高桿莎草

高桿莎草在臨岸邊的數量不少,適應環境力強
高桿莎草在臨岸邊的數量不少,適應環境力強

 

 

莎草科的挺水性水生植物,又稱為「無翅莎草」。通常生長在中低海拔的沼澤環境。其莖桿長度可達100-150公分,較普通常見的其他莎草科植物高,若您現在來到博物館,正逢結果的時候,數個幅射狀的穗狀花序長在植物體的頂端,本區同為莎草科的植物中,除了華克拉莎外,就屬高桿莎草較高大了,本種族群在臨岸邊的數量不少,適應環境力強,容易辨認。

 

以上所介紹的5種挺水性的水生植物,它們的共同特徵都是適應環境能力強,並不稀少,就少了點保育的價值。同樣地,它們都缺少鮮豔奪目的花朵,也就少了觀賞的價值,無法得到多數人們的青睞與收藏。相反地,有時走在草叢之間反而還覺得皮膚癢癢的,怪討人厭的,讓人想除之而後快。但希望能透過本文的介紹,讓大家多了解這些無名小草們的特性與其生存環境,因為在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美麗大自然中,任何看似不起眼的渺小事物,都可能擁有值得我們去探究的無窮奧秘,您覺得呢?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您覺得高桿莎草星狀排列的果實們可愛嗎?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您覺得高桿莎草星狀排列的果實們可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