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35期-宜蘭縣一般古物「嘉慶古砲管」遷移及維護(上)

圖、文 / 蘭陽博物館提供

位於北關海潮公園的嘉慶古砲管。
位於北關海潮公園的嘉慶古砲管。

嘉慶古砲管共計1組2件,民國68年(1979年)自頭城鎮武營里的工程中挖掘出土,被安置宜蘭縣頭城鎮北關風景區內,民國106年3月經宜蘭縣政府公告指定為宜蘭縣一般古物。

 

此兩座古砲砲身上均鑄有:「嘉慶二十二年冬月吉 奉 憲鑄造噶瑪蘭營大砲一位六百觔」之凸鑄字體,由此可判定此兩座古砲應是同一時期所鑄造。

 

原位於北關風景區觀景平台的兩門古砲管,依地理位置區分為北古砲管及南古砲管,無遮掩設施,且面對太平洋、鄰近海岸線,終年日曬雨淋及海風吹拂。

嘉慶古砲管位置示意圖
嘉慶古砲管位置示意圖

初步勘查

經現場初步勘查結果,砲身長度分別為173公分、167公分(砲尾尖錐缺損),砲口內徑約8公分,北古砲管之砲耳埋藏在混凝土內,固定於砲座上。南古砲管的兩側砲耳處皆缺損,並且與砲座分離。

左圖:嘉慶古砲 (北古砲管) / 右圖:嘉慶古砲 (南古砲管)。
左圖:嘉慶古砲 (北古砲管) / 右圖:嘉慶古砲 (南古砲管)。

兩門古砲管的損害現況大致相同:

  1. 兩門古砲管固定在石砌礅座上,本體曾經塗過黑漆防鏽,但已有風化剝落狀況,造成金屬裸露。
  2. 砲體銘文部分都尚屬可辨識,但字跡已漸模糊。
  3. 兩門古砲管表層顏色不均,在砲口前端底部有較明顯的腐蝕狀況。
  4. 北古砲管之砲耳處鑲嵌在石砌砲座中,並以混凝土填塞縫隙,南古砲管只餘砲耳根部、砲尾尖錐缺損。
  5. 因砲管上方無遮蔽物,且樹林植栽圍繞,砲身常見鳥類排遺或昆蟲及落葉附著,砲身、砲膛也會遇雨潮濕、積水。
左圖:古砲表面有許多孔蝕 / 右圖:砲身表面有黑漆的殘留。
左圖:古砲表面有許多孔蝕 / 右圖:砲身表面有黑漆的殘留。
左圖:砲口下方有明顯的鏽蝕 / 右圖:砲身的銘文尚可辨認。
左圖:砲口下方有明顯的鏽蝕 / 右圖:砲身的銘文尚可辨認。
左圖:砲尾缺失/ 右圖:砲耳已缺失並與砲座分離。
左圖:砲尾缺失/ 右圖:砲耳已缺失並與砲座分離。
左圖:砲身表面有黑漆的殘留 / 右圖:砲身的銘文尚可辨認。
左圖:砲身表面有黑漆的殘留 / 右圖:砲身的銘文尚可辨認。
左圖:砲身與砲座處有植物生長,砲口下方有明顯的鏽蝕 / 右圖:砲耳缺失殘留根部。
左圖:砲身與砲座處有植物生長,砲口下方有明顯的鏽蝕 / 右圖:砲耳缺失殘留根部。

古砲管損壞圖繪製

藉由損壞圖之繪製可更迅速了解兩古砲管修護前之整體狀況,由古砲管之損壞圖繪製結果發現,鏽蝕比較嚴重的部位兩支古砲管皆為古砲管下面,推測其原因可能係長期間放置於戶外且受不同環境條件侵蝕,同時在古砲管下面如果遭受雨水影響時,不易移除水氣等因素,進而呈現出鏽蝕面積較多。另南砲管砲耳及砲椎有缺失。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上面(有銘文))。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上面(有銘文))。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下面)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下面)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左側)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左側)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右側)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右側)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砲口)
北古砲管之損壞圖(砲口)
南古砲管之損壞圖(下面)
南古砲管之損壞圖(下面)
南古砲管之損壞圖(左側)
南古砲管之損壞圖(左側)
南古砲管之損壞圖(右側)
南古砲管之損壞圖(右側)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