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80期-東北角的深海稀有貝類(二) 會射毒箭的芋螺

文/圖:李彥錚(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船
珊瑚船

多年前南方澳港有許多珊瑚船,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這些珊瑚船已銷聲匿跡,早年這些珊瑚船在釣魚台、彭佳嶼海域,甚至遠征至日本東南端海域,這些珊瑚船除了撈回紅色的深海珊瑚外,也撈上不少深海珍稀貝類,大佛塔芋螺(Conus stupa (Kuroda, 1956))、小佛塔芋螺(C. stupella (Kuroda, 1956))、雪花芋螺(C. excelsus Sowerby, 1908),是其中大型貝類的代表。而顏色較淺的雪花芋螺另外被命名為中安芋螺(Turrixonus nakayasui Shikama & Habe, 1968),其實這只是一種花紋的變異,事實上兩者算是同一種貝類,但是這種花紋變異對於收集貝殼的收藏家來說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因為這種花紋的雪花芋螺目前被撈獲的數量十隻手指數得完。大佛塔芋螺和小佛塔芋螺可以說是台灣的特有種海貝,他們只分布在日本南端到台灣東北角海域的狹小範圍,漁獲最密集的地方集中在台灣東北角海域。這些稀有的芋螺有一個絕招,就是會射毒箭。

大佛塔芋螺,成熟的大佛塔芋螺近殼口處的斑點會消失(右),像左邊這樣超過9cm 的大塊頭還能有斑點是非常少見的,而大小超過9cm 的大佛塔芋螺近年也是非常罕見的
大佛塔芋螺,成熟的大佛塔芋螺近殼口處的斑點會消失(右),像左邊這樣超過9cm 的大塊頭還能有斑點是非常少見的,而大小超過9cm 的大佛塔芋螺近年也是非常罕見的
雪花芋螺(左);雪花芋螺的花紋變異中安芋螺(右)
雪花芋螺(左);雪花芋螺的花紋變異中安芋螺(右)

齒舌(radula)是一種貝類獨特的攝食器官,也是貝類的高階分類的重要特徵。矢狀齒舌(Toxoglossan)在齒舌帶上是兩兩成對的,但用的時候卻是一根根的使用,他的外型像一支矛,而中間是中空的,矛狀的末端有開口,毒液會透過這個開口注射到獵物體內。擁有矢狀齒舌這項利害武器最著名貝類就是芋螺科(Conidae)的成員。

 

所有芋螺都是肉食性貝類,獵食時芋螺將矢狀齒舌伸於軟管狀的口吻部末端,靠近獵物後,齒舌從口吻射出,插入獵物體內,由於大多數矢狀齒舌末端都有倒鉤,齒舌射入獵物體內後很難拔出,毒液透過矢狀齒舌中空的管道,注射到獵物體內。中了芋螺毒的獵物會迅速的麻痺、痙攣或昏睡。芋螺的食物主要分成三類:吃蠕蟲的、吃各種小型魚類的和吃其他貝類的。吃不同種類食物的芋螺有不同類型的毒素,甚至在不同地區的同種芋螺也有些微不同的毒素,因為只要哪一種芋螺能發展出更有效的毒素,能更快速的癱瘓獵物,對於那種芋螺在生態系中的競爭將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芋螺毒素快速演化而成為各種不同的型態,根據毒素作用的機制大致上可分成五類α、δ、κ、μ、ω,儘管芋螺毒素千變萬化,但大多是對神經系統的傳導產生干擾,來麻痺獵物。

小佛塔芋螺,剛撈上來的小佛塔芋螺底色並不是白色的,而是淡淡的粉紅或紫色,約3-4個月後就會退色變成白色,像圖上這枚放了20年還是紫色的非常難得,最右為小佛塔芋螺的齒舌
小佛塔芋螺,剛撈上來的小佛塔芋螺底色並不是白色的,而是淡淡的粉紅或紫色,約3-4個月後就會退色變成白色,像圖上這枚放了20年還是紫色的非常難得,最右為小佛塔芋螺的齒舌

芋螺毒素除了種類非常多外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分子量非常的小,芋螺毒是蛋白質,其他的蠍毒、蛇毒蛋白質至少都含有40個以上的氨基酸,甚至上百個氨基酸組成,而芋螺毒大多是30個胺基酸以內,甚至只有9個胺基酸(芋螺升壓素conopressin),分子量小意謂著他的分子結構穩定,不容易被破壞,我們也很容易合成他。所以很多毒物學家對芋螺非常有興趣,因為芋螺毒可能可以發展成沒有藥癮的止痛劑、鎮定劑或用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

 

說到這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可能是「哪一種芋螺最毒?」有人曾說「殼口寬度越大的芋螺毒性越強」,這是有道理的,殼口寬度越大能吞下越大的獵物,越大的獵物需要越強的毒去麻痺他。殼口寬度最大的芋螺是是殺手芋螺(C. geographus Linnaeus, 1758),這種芋螺曾在澳洲、菲律賓、新幾內亞有死人的紀錄。所幸台灣的殺手芋螺並不常見,而一般民眾容易接觸到的潮間帶小型芋螺毒性都非常的弱,所以不必過分擔心。

 

上次提到捲管螺科(Turridae)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類群,全世界約有4000種,會如此龐大是因為許多科學家搞不太清楚的種類,都歸到捲管螺科之下。其中一部分的捲管螺也有矢狀齒舌,因此曾經有學者建議將這些有失狀齒舌的捲管螺獨立成芒果螺科(Mangeliidae),不過還是有很多爭議。雙殼綱的異韌帶亞鋼(Anomalodesmata)跟捲管螺科一樣是分類學的垃圾桶,台灣東北角深海,也有許多這種雙殼貝,下次再來談談牠們奇妙的生態習性。

殺手芋螺曾在澳洲、菲律賓、新幾內亞有毒死人的紀錄,所幸台灣的殺手芋螺並不常見,而一般民眾容易接觸到的潮間帶小型芋螺毒性都非常的弱
殺手芋螺曾在澳洲、菲律賓、新幾內亞有毒死人的紀錄,所幸台灣的殺手芋螺並不常見,而一般民眾容易接觸到的潮間帶小型芋螺毒性都非常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