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79期-海海人生手札

文/圖:許浩倫

 

路線2~海海人生 

慢,所以看見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凡事分秒必爭,只要你慢了一步,就得付出慘痛的代價,例如遲到被老闆扣薪水。所以,「快」幾乎是現代人繁忙生活裡追求的目標,於是人們的腳步也就因此愈走愈快。有搭過高鐵的人都知道,那速度真的是非常的快,不過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快了」,窗外再怎麼美的風景都只剩過眼雲煙。

 

於是,人們漸漸開始發現「慢」的好,騎單車成了時下最盛行的休閒活動之一,因為慢,反而才能看見更多更深入的東西。基於這樣的理念,所以蘭陽博物館推出了「慢遊山海之間」的主題旅遊行程,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看見宜蘭更多值得認識的地方。

不疾不徐,慢慢聆聽,能看見更多的風景。
不疾不徐,慢慢聆聽,能看見更多的風景。

海海人生

 

海是非常寬廣的,但大多數的人都只看到海岸邊的那一塊;海洋的文化是多元的,然而大多數人的視角都只有辦法看到海產的鮮美。或許,我們可以再多看點不同的東西,多聽點精采的故事,於是我們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進宜蘭的海洋世界。

 

南方澳這個擁擠的漁業聚落,過去因為臨近重要漁場,吸引了許多外地的漁民前來居住,也成了各地不同文化的集散地,不管是從語言、宗教信仰或者多樣的漁船和漁法,都可看出其中的脈絡。

 

我們一行人在南安國中的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裡面認識飛虎魚(鬼頭刀)的生態,然後接著親手製做飛虎魚丸,沒錯!漁村裡的生活就是如此的殘酷,每天都有無數的魚類被捕撈、宰殺、加工、販售,然而這似乎是無可避免的,畢竟這裡的人可都是靠魚才得以生存的。所以雖然我們還是沒辦法脫離海鮮文化,不過至少,我們在看到一顆顆從生疏的手裡所捏出來不太圓滑的魚丸,還有品嚐到自己親手捏製的鮮美魚丸時,內心是充滿感激與感動的。

 

上:飛虎魚丸 / 下:親手製作魚丸
上:飛虎魚丸 / 下:親手製作魚丸
依魚而生的漁業聚落
依魚而生的漁業聚落
金媽祖
金媽祖

聽著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的廖大慶館長娓娓道出南方澳的發展與媽祖廟的建廟過程,再對照眼前被香火薰得發黑的雕龍畫棟,於是我們得以確定這座位在漁港裡的媽祖廟香火是多麼的鼎盛,還有這廣大的信眾是何等的虔誠,完全不需任何想像。而雖然本身對台灣民間廟宇的建築與典故並不是了解得非常透徹,但也稱得上是略知一二,不過說到南天宮三樓金媽祖殿外狀似石獅又不是石獅的動物,著實讓在場的人疑惑了許久,而當答案公佈之後,大家無不如醍醐灌頂,並且嘖嘖稱奇,原來這世界上還有「獬豸」這種連告訴你怎麼寫都還不知道怎麼寫的動物,而且就算看到字也不知道該怎麼唸吧?這種頭上長著獨角的祥獸,據說能夠明辦是非善惡,見不善之人會以頭上的犄角頂他,下回有到南天宮拜媽祖,別忘了也順道去看看這對特別的神獸。

原來這世界上還有「獬豸」這種連告訴你怎麼寫都還不知道怎麼寫的動物!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的廖大慶館長正在向大家介紹獬豸
原來這世界上還有「獬豸」這種連告訴你怎麼寫都還不知道怎麼寫的動物!三剛鐵工廠文物館的廖大慶館長正在向大家介紹獬豸

文化商業化?

這看起來跟一般旅行社會安排的購物行程沒什麼兩樣的地方,為什麼會安排在這次的行程裡面呢?我很納悶,看看牆上輸出的老照片和文案,以及精心佈置的早期漁業文物,讓人直覺聯想到的是用文化包裝商品的矯情,解說員精采生動的導覽搏得滿堂歡笑,然後是一連串的試吃,這真是讓我提不起一點興趣。

 

然而,仔細想想,這樣的行銷模式有問題嗎?老字號的橘之鄉不也是一直在傳統、文化與創新之間找出一條可以帶來收益的可行之道?再來看看宜蘭縣內幾家熱門伴手禮糕餅店的行銷手法,沒有特別強調與在地文化的結合,而是不斷的推陳出新,甚至相互抄襲,一樣可以創下可觀的銷售成績,究竟它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消費者在意的不只是食物的美味與否,還有它的製作過程、包裝以及公司的品牌形象,於是乎,我可以理解溪和三代目的用心,它想要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這個產業的發展歷程,還有他們對食材處理過程的嚴謹,這也就是觀光工廠之所以產生的主要目的。

溪和三代目
溪和三代目

 

如今縣內觀光工廠接二連三轉型成立,並且大多得到比以往更多的關注與好評,或許傳統產業的確可以試著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商品,以及商品背後的文化價值。

「溪和三代目」想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其發展歷程與食材處理過程的嚴謹
「溪和三代目」想讓消費者在消費的同時,能夠了解更多其發展歷程與食材處理過程的嚴謹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是此行的最後一站,館內展示了許多宜蘭在地的自然生態與人文產業,思源埡口的物種百寶箱、檜木生態大公寓、樟腦與林業、族群與拓墾、稻作與養鴨…等等,把宜蘭的在地特色透過各種展示手法呈現出來,讓一般民眾可以輕易的認識宜蘭。而既然我們這次活動主題是「海海人生」,所以我們就把重點擺在「海之層」所展示的海洋文化。廖館長為我們介紹鏢釣船「南風一號」的由來及作業方式,以及釣艚仔漁法的特色,原來,這兩種不同漁船的作業都是如此的危險,可能一陣大浪襲來,鏢台上就只剩兩條腿!釣艚仔竹筏有去無回的情事在漁港裡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歷劫歸來看見自己的牌位或發現妻子已改嫁的情況也是時有耳聞,討海生活的辛酸與悲哀有多少人知道?

 

「這是燒玉式內燃機,由蘇澳鐵工廠製造生產,當時甚至有外銷到日本、東南亞等地」、「這部內燃發動時會發出節奏特殊的聲響,有經驗的引擎師傅光聽聲音就可以判斷這艘船哪裡出了問題」要不是廖館長的解說,我們哪裡會知道這個矗立在博物館裡的龐然大物,背後會有這些有趣的故事?

由蘇澳鐵工廠製造生產的「燒玉式內燃機」當時甚至外銷到日本、東南亞等地
由蘇澳鐵工廠製造生產的「燒玉式內燃機」當時甚至外銷到日本、東南亞等地

透過這次的踏訪,我們看見宜蘭各個不同角落風景,以及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體現,地方小吃、文化保育組織、文化工作室、信仰中心、觀光工廠、地方博物館,雖然各自存在的目的不同,但它們都在生活不同的層面,默默發揮文化的傳遞與傳承的使命,我想,「宜蘭是一座博物館」的精神就在於此吧!

大合照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