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04期-鯨豚多樣性

文/圖:余欣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跟其他動物類群相比,鯨豚的多樣性真是低得可以。

 

全球已命名的魚類約有23,000種以上,昆蟲更是多達一百萬種以上,同樣屬於哺乳類動物的蝙蝠也接近200種,相較之下,全世界僅有85種鯨豚,真是少得可憐,難怪鯨豚圖鑑也總是薄薄一本。

 

鯨豚種類數比不上其他動物的原因,推測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因為壽命長、每胎僅一隻,使得鯨豚這種繁殖慢的動物,隨環境變異出現適應性的演化相當緩不濟急。

二、身為海洋的頂層掠食性生物,鯨豚少了避免被捕食而產生的演化壓力,因此許多天敵與獵物之間的「共演化」現象,都不會在鯨豚身上看到。

三、海洋幅員遼闊,鯨豚在其中悠游活動,缺乏棲地的隔離與環境顯著差異而產生的演化驅動力,再加上彼此在茫茫大海中,皆可相遇、交配,很難產生基因上的隔離,進而種化。

 

正因為鯨豚的種類少,多樣性低,每個種類的保育工作更顯重要。例如居住在中國長江的白鱀豚,根據化石推測,約自兩千萬年前就已居住在長江中下游區域,但近百年來人類活動的干擾,已經使牠們數量大減,甚至2006年後,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鯨豚的種類也就此少了1/85!!除此之外,人類對沿海地區與江河的頻繁使用,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的極端天氣與棲地改變等多重影響,更使得居住在沿岸及淺水域的鯨豚種類:如各種淡水河豚、鼠海豚、中華白海豚等,受到更多生存威脅,因此對於和人類比鄰而居的瀕危種類,更需要積極的保育措施。

中華白海豚(老年)
中華白海豚(老年)

臺灣的鯨豚種類

長吻飛旋海豚
長吻飛旋海豚

從早期的清朝文史資料、到日本殖民時代的學者探考、捕鯨年代的紀錄與省政府年代的水試所研究人員的資料,再加上近20年臺灣大學周蓮香教授等學者,努力鑑定擱淺鯨豚的標本,租用船隻在海上實地探查,並統計賞鯨豚船隻留下的記錄等,終於確認臺灣周邊海域鯨豚的種類與大致分佈的範圍。

 

臺灣的鯨豚共31種,包含8種鬚鯨亞目的成員:小鬚鯨、鰮鯨、布氏鯨、鯷鯨、長須鯨、藍鯨、大村鯨與大翅鯨;以及23種齒鯨亞目的成員:抹香鯨、小抹香鯨、侏儒抹香鯨、短肢領航鯨、偽虎鯨、虎鯨、小虎鯨、瓜頭鯨、柯氏喙鯨、柏氏中喙鯨、銀杏齒中喙鯨、朗氏中喙鯨、瑞氏海豚、瓶鼻海豚、印太洋瓶鼻海豚、熱帶斑海豚、長吻飛旋海豚、長吻真海豚、糙齒海豚、弗氏海豚、條紋海豚、中華白海豚與江豚。

 

臺灣的陸域面積36,000平方公里,占全球陸域總面積0.025%以下,但臺灣海域的海洋生物種數卻高達全球的1/10,是全球平均值的400倍。鯨豚種類更高達全球的36.5%,可見全球鯨豚種類雖少,但臺灣鯨豚多樣性卻相對豐富。

偽虎鯨
偽虎鯨

臺灣海域鯨豚多樣性之所以豐富,主要還是因為臺灣海域正好位於熱帶與亞熱帶水域,再加上東西岸有著迥異的海洋環境:西海岸臺灣海峽處在大陸棚區域,是中華白海豚與江豚的住所;東海岸太平洋屬於大陸陡坡的地形,水深變化大且有黑潮洋流經過,帶來許多洄游性生物作為食物來源,孕養了20種以上的鯨豚在此出沒。豐富且穩定的鯨豚資源,讓賞鯨活動能在臺灣東部海域蓬勃發展。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臺灣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海洋生物資源,若希望海水能永遠湛藍且充滿繽紛生命,我們實應找出更好的保育對策,跟我們的鯨豚鄰居和平共處,方為上策。

宜蘭海域賞鯨活動(葉朝清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
宜蘭海域賞鯨活動(葉朝清 攝/蘭陽博物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