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0期-走進歷史眷村─金陵一村

林正芳 /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
改寫自王珩,2007,《宜蘭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計畫》,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民國74年金陵一村照片,資料來源:1985.7,《宜蘭縣軍眷村(大陳義胞)改建國宅研討會資料》,未刊本。
民國74年金陵一村照片,資料來源:1985.7,《宜蘭縣軍眷村(大陳義胞)改建國宅研討會資料》,未刊本。

前言

眷村是少有且深具特色的文化資產,在世界各國積極保存舊建築、地方特殊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的潮流下,為使台灣眷村及國防特色文化資產獲得妥善保存,宜蘭縣眷村文化潛力普查計畫先行建立基礎資料之調查,予以普查分析後再行保存價值判斷。

 

由於眷村文化保存涉及範圍十分廣泛,必須長時間進行,但眷建築的消失十分快速,故本計畫針對宜蘭縣內尚未改建、具代表性之眷村進行相關之建築、文獻、文物等普查紀錄,採集編纂口述歷史、生活史,藉以釐清史實,以及其在台灣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價值和貢獻,作為未來保存甚至設置的基礎資料。

 

蘭陽博物館摘自此計劃內的眷村紀錄作系列電子報,希望讓更多人能認識到這個可能耳聞過,但沒有機會接觸的特色文化。每一個眷村皆是由無數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構成,這些故事可能離你很遙遠,但你一定不陌生,蘭博希望藉由這些資料紀實,拉進我們和歷史的距離,一同為珍貴的史實作見證者。

眷村沿革

聯勤301廠又名聯勤被服廠,是國軍的後勤單位,前身是南京的首都被服實驗廠,主要任務是提供軍隊服裝,民國38年7月15日遷到羅東,利用米穀統制組合倉庫作為廠房。民國50年左右利用位於宜蘭後火車站的米谷統制倉庫成立宜蘭廠,羅東的原物料多,宜蘭則是廠區大,民國58、59年左右因為業務外包的關係,宜蘭廠區逐步結束。

 

至民國76年(1987),因當時對於軍服的需求量已經縮減,故決定於同年的11月30日決定「精併」,羅東聯勤301廠就此畫下句點,73年左右改成靖盧,專門收容大陸偷渡客。。

 

羅東的聯勤301廠負責製作陸軍的服裝,鼎盛時期為民國42-52年之間,其內部員工約有8、9百人。從南京隨著工廠一起遷來的員工,最早借住學校,然而,工人住在學校難免會影響學校上課,所以政府才在開元市場附近蓋金陵一村給縫製工人當宿舍,後來在吳木枝鎮長任內遷到聖母醫院後面,是六村裡面最大的一個;「金陵」二字為懷念其在南京的舊廠,此後更陸續建了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工長(工頭、領班)住金陵二、三村。

 

二村位址在現今的民生市場邊上,三村則在中山西路羅商附近;二、三村拆掉後,住戶就搬到南門路的陸軍康定新村;金陵四村在天津路電信局後面,則是科長以上、中上校、廠長住的地方。後來被服廠工人越來越多,鼎盛時期約有一、二千人,就在南門加油站、聖母醫院員工停車場附近蓋金陵五村、六村,那也是最早拆除的眷村,五村、六村後來搬到廣興梅花湖附近,改稱為金陵新村。

 

聯勤被服廠自成一個小世界,除了工廠、宿舍外,在中山東路平交道左邊設有聯勤子弟學校,校內共6班,近200名學生,民國48年軍方解散,該校併入羅東國小。原址改成單位的療養院,聯勤被服廠有病的、老的,都到這邊休養,廠內設有理髮院、餐廳等,讓員工就近消費,平時以各人愛好組成了金陵平劇隊、話劇隊與雜藝隊等,更有多次環島勞軍演出,慰勞三軍的經驗。

 

因為工廠生產被服,外省媽媽都會做鞋子,金陵一村的子弟與本省小孩在外表上最大的不同—幾乎所有在羅東國小就讀的外省孩子都穿布鞋上學;而本省的小孩除了家境比較好的少數幾位例外,則穿皮鞋(光腳)居多。那時候若發現教室好臭,本省學生會罵:「你們這些外省豬」,而外省學生則會反擊:「是你們光腳採到糞便,教室才會那麼臭」。通常都是這些小事起爭執,平常大人小孩本省外省都是混在一起,不分彼此的。

金陵一村主入口及門坊,其中間的巷道並有洗石子門柱,3米高的門柱上書著金陵一村及民國53年7月1日立的文字。
金陵一村主入口及門坊,其中間的巷道並有洗石子門柱,3米高的門柱上書著金陵一村及民國53年7月1日立的文字。

眷舍特色

金陵一村整體形式及範圍
金陵一村整體形式及範圍

 

金陵一村共有5排12棟的二層眷舍,為宜蘭縣內未改建唯一2層樓形式的眷舍,因年代屬後期興建,並且容納較多戶數,就格局形式上可分為三種:

  • 第一種為位於第A排A-1, A-2棟、第E排E-1及E-2棟,屬雙斜屋面單進二層同一戶的形式,屋深約有6.6米,在屋後約3米的後方可見一層斜屋面的增建。樓梯至於客廳後方,為木造。
左圖:第一種斜頂形式,右邊增建一層斜頂。 / 右圖:第一種眷舍形式內部樓梯,後側為廚房及增建空間。
左圖:第一種斜頂形式,右邊增建一層斜頂。 / 右圖:第一種眷舍形式內部樓梯,後側為廚房及增建空間。

 

  • 第二種為B-1, B-2C-1, C-2棟、第D-1棟及D-2棟,屬雙斜屋面單進二層同一戶的形式,只是屋深約只有第一種的一半約6米。除斜頂屋面的增建外,亦可見增建二層的平頂。
左圖:第二種形式後側之增建 / 右圖:第二種形式,後側增建水平二層。
左圖:第二種形式後側之增建 / 右圖:第二種形式,後側增建水平二層。

 

  • 第三種位於D-3、E-3棟,屬二層水平頂屋面,屋旁附掛上二層公共樓梯,二層正面有走廊的上下層各一戶形式,屋深約有 6米。
左圖:第三種形式,二層前側有水平走道。 / 右圖:第三種形式側邊的樓梯
左圖:第三種形式,二層前側有水平走道。 / 右圖:第三種形式側邊的樓梯

 

第一種及第二種的格局形式皆屬前後斜的屋面,由現場可見第一排前後棟、第二排前棟及第三排後棟為已污損變黑的水泥屋面,其他則已更為青色的鍍鋅鐵皮屋面;第三種則為水泥粉刷的水平屋面,另外在一、二層間正面則有單斜出簷,屋面雖更為鐵皮但仍可見部份保留著原有的木造屋面板及樑材。

左圖:自行增設之一層出簷的木屋面板及角料 / 右圖:屋簷下的空間為平時居民休憩及懸掛衣服及臘肉的空間
左圖:自行增設之一層出簷的木屋面板及角料 / 右圖:屋簷下的空間為平時居民休憩及懸掛衣服及臘肉的空間

 

眷舍每戶寬約3.6米,在立面上皆有外凸牆面的鋼筋混凝土柱樑,除少部份的一層牆面留存清水紅磚外,其他多為水泥砂漿粉刷牆面及粉刷上漆等外觀。每戶一層正面為上有天窗的單開玻璃門及左右推拉雙扇玻璃窗,二層正面則為左右推拉的雙扇玻璃窗,外側有鐵欄杆及防颱的左右拉鐵板。

 

紅磚面採順砌方式,窗下疊砌12皮磚,上層為19皮磚;大部分的牆身採水泥砂漿粉刷處理,部分房舍立面於粉刷面再行油漆,有米黃與水籃等色。

左圖:紅磚牆面 / 右圖:一層牆面粉刷及門窗
左圖:紅磚牆面 / 右圖:一層牆面粉刷及門窗

眷村檔案

  • 村址:羅東鎮金陵一村
  • 建村時間:民國5371
  • 土地權屬:羅東鎮公所,羅東鎮南昌段1025
  • 土地面積:0.8063公頃
  • 興建單位:聯勤301
  • 興建戶數:原建160戶,現今為122
  • 村民組成:聯勤301廠員工
  • 眷村名稱由來:「金陵」二字為紀念其在南京的舊廠

 

金陵一村位於羅東鎮博愛醫院旁的博愛路上,往北可接南門路上的博愛醫院、聖母醫院及羅東國小,往南可至站前南路轉至西側通往冬山、市區的中正南路。

 

金陵一村共有5排眷舍,前側山牆前為博愛路,兩側則為民宅,後側現為空地有鐵皮圍離區隔。由靠博愛路的3個巷道可進入金陵一村,其中間的巷道並有洗石子門柱,3米高的門柱上書著金陵一村及民國53年7月1日立的文字。

金陵一村位置圖
金陵一村位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