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5期-宜蘭軍事地景現況踏查

蘭陽博物館研究典藏組組長 / 林正芳

─摘錄自「小地方 大魅力-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 成果專輯」

105年度「文化部推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計畫人才培力課程」

圓山機堡內部展示空間一隅
圓山機堡內部展示空間一隅

編按

2016 年末蘭陽博物館承接並代辦文化部在地知識與文化體驗經濟工作坊,結合土地倫理、地方知識、生態環境教育、友善環境鐵馬微旅行等面向,以保存宜蘭在地文化為前提,舉辦一連串課程講習與實地參與鐵馬小旅行,旨在培訓地方文化導覽人才並持續推動在地文化能量。

來自三十多個不同單位熱情參與者,提供了地方知識小旅行意見回饋與豐富的心得感想。蘭博電子報將逐期刊登成果專輯,帶領大家瞭解來自宜蘭在地各處的"小地方 大魅力"。

林正芳組長個人照
林正芳組長個人照

小地方 大魅力

對於宜蘭的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及博物館工作一向視如己業,並積極努力推動蘭陽博物館的環境教育,秉持謙卑及虛心的態度向環境及地方文化學習,希冀守護蘭陽土地價值,注入蘭陽文化新生命。

前言

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後,希望有海外的殖民地,陸軍主張北進,從歐亞大陸去發展,海軍主張南進,經琉球、台灣到南太平洋。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取得了台灣。


1937 年七七事變發生後,台灣軍司令部宣佈台灣進入戰時體制時,台灣仍然不是一個高度軍事動員的社會,因為當時的戰場仍在遙遠的中國或南洋,而日軍節節勝利。


到了1940 年代太平洋戰爭初期,台灣仍不屬於主要戰區,所以沒有大量戰鬥部隊的駐守。駐守台灣的日軍編制,基本上是採防守態勢的部隊編制,不過,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性,台灣的部隊,經常要支援周圍地區,特別是菲律賓戰場,提供作戰部隊、軍隊轉運、後勤支援以及軍夫勞務等工作,從台灣徵調台灣民眾至南洋戰場,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


1941 年珍珠港事變,日本的情勢急轉之下,就把所有的資源拿來打仗。那個時代有一個名詞「公工」就是義務勞動的意思。殖民政府有很多名目發動大家來做義務勞動,包括整理道路等,而女性的工作較為輕鬆,種、割蓖麻,將蓖麻做成銅油,或割馬草,曬乾集中交給軍方等。


1944 年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戰敗,7 月美軍占領塞班島,8 月美軍又攻克了日本重要海空基地關島,至此,盟軍已經掌握了太平洋戰區的優勢,可以直搗菲律賓、台灣或琉球,甚至攻擊日本本土。


1945 年美軍開始轟炸台灣,主要的轟炸地點,第一個是軍事設施,第二個交通設施,火車因此只能在晚上開。
1945 年5 月,美軍來宜蘭大轟炸,至此之後,日本政府下令,每個人家裡都要挖防空洞,所以你現在看一些老房子的正廳,下面挖一個洞,後來戰後沒有用,又回填;有一些是做在戶外,像丟丟噹森林廣場,那裡原是鐵路局高級官員的宿舍,所以就做在戶外;新月廣場前也有防空洞。
1945 年日本已無防空能力,導致宜蘭市沒有人敢住在市區,學校也沒有辦法上課,只好分散在廟宇、黃阿西宅上課。當時,還有一個名詞叫「疏開厝」( 台語),疏開就是疏散的意思,有些人整棟房子搬到鄉下重蓋,市區裡的房子、建材等,用力阿卡拖到比較鄉下的地方,陳金波就將老家拆掉,到四城去蓋了一間。

宜蘭、員山一帶軍事設施非常密集,因為當時考量,如果美軍登陸的話,平原、海岸線各有一道防線,山腳下還有一道防線,這一道防線如果突破的話,美軍就可直取台北,所以山腳下的這一道防線,做的又多又密集。
日本時代全台灣有30 幾個飛機場,宜蘭就有3 個,占了十分之一,但日本戰敗之後全部停用。
宜蘭3 個機場,以方位命名:北機場、南機場、西機場。金六結營區就是以前的北機場,是宜蘭最早的機場,當時是民航用,機場旁邊是宜蘭河,將河灘地整平作為飛機跑道,但此地的地下水位很高、地質鬆軟,尤其在雨季的時候,降落地面時還會震動,所以不是一個條件很好的機場。
當時的民航飛機,須飛越雪山山脈,曾經發生過好幾次空難,因此後來就停用,宜蘭原有的氣象觀測站在力行國小旁,當初為了這個機場,另外興建氣象觀測分站,目前建物還在,只不過沒有作氣象觀測用。
平心而論,宜蘭從清朝到現在,都不是軍事重地,清朝設立噶瑪蘭廳時,正式的駐軍不到600 人,日本時代初期,駐軍仍然很少,直到珍珠港事變之後,宜蘭的駐軍才大幅增加。

進士機堡

宜蘭地區大約有20 個機堡。
進士機堡是存放零式轟炸機用的,原是兩頭透空,二次世界大戰後,失去作用,長期閒置,被人增建了牆,變成老百姓的家。
建軍里一帶,機堡非常密集,飛機從南機場降落後,沿著「飛行機路」尋求掩蔽,為什麼要掩蔽呢?因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快結束時,日本已經失去空防能力,只能躲給美軍追,所以飛機一落地,就要找地方掩蔽,發動公工( 義務勞動) 推飛機,公工先將尾巴推進機堡,最後,兩邊的土牆往中間推,其目的就是防止外面炸彈爆炸時,飛機被砲彈波及。
因為作戰的關係,飛機時多時少,有時會找比較茂密的樹林下停放飛機,由駕駛兵操縱方向,下面就找台灣人的公工來推飛機。耆老回憶說,日本軍官喊口號:「嘿咻,勉る!」,勉る是加把勁的意思,但台灣人用閩南語「火燒免擼」,就是萬一飛機被火燒掉了就不用推了。這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場景。

參與踏查的學員於進士機堡前聆聽導覽解說
參與踏查的學員於進士機堡前聆聽導覽解說

南機場八角塔台

宜科路原是南機場的跑道,對著龜山島的方向,跑道旁的八角塔台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目前正在整修中,因為是機場的關係,周邊建築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限制高度,所以周圍幾乎沒有高樓。
日本政府在1944 年,意識到美軍可能攻擊台灣,開始加強軍備,並決定在宜蘭建軍用機場。
南機場用地原本有四鬮一跟四鬮二兩個聚落。根據耆老口述,宜蘭市長召見四鬮一跟四鬮二的庄長,告知要蓋機場,要他們立刻搬走。聚落搬光之後,工程部隊來測量,發動北台灣的公工,這裡每天都有好幾百人、上千人在作工,他們晚上睡在宜蘭市中山國小和宜蘭國小,為了讓他們晚上有娛樂,還要演歌仔戲給他們看。
南機場以原始的人工方式來填土,因為動員大量的義務勞動力,不到半年就把機場做好,但設施很陽春,主要是跑道整好、設置指揮台,周邊還有彈藥庫、機槍堡、碉堡等附屬設施。但這個飛機場戰後就停用了,事實上,真正在使用只有神風特攻隊的階段,為什麼會選在這裡?一般的說法是,這裡是台灣跟琉球最接近的位置,兩邊的機隊要在空中會合,去執行自殺任務。
宜蘭有很多關於神風特攻隊的故事。元朝時代,成吉思汗派大軍攻打日本,日本全國上下都很驚恐,蒙古大軍快要靠近日本時,突然來了一次颱風,把蒙古大軍掃得東倒西歪,因此保住日本的國運,所以他們稱此為「神風」。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節節敗退,他們希望當年保佑日本國的神,繼續保佑日本,所以發動這種自殺式的攻擊,叫作神風特攻隊。剛開始很有效,因為美軍意想不到,竟然會有人開飛機自殺攻擊,或一對一攻擊,因為歐美國家重視人命,不像日本,戰敗只有「玉碎」一途,但後來自殺攻擊就沒有效了。
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每次出征前,因為知道此行是要去送命的,日本政府通常招待他們到當時的山崎旅館( 今宜蘭市公所對面老房子),或是員山溫泉,給他們吃好、玩好,第二天一早上飛機。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都不是台灣人,是從日本本土徵調來的,來的人
越來越年輕,在那個大時代的氛圍下,為國犧牲生命在所不惜,沒有人有權利拒絕。而台灣人則被徵調到南洋做軍伕、士兵,聽說中學生會被要求報考志願兵,沒有人能拒絕,那是個集體失智的時代,大家一起捲進戰爭的氛圍當中。
後來美國進行跳島戰略之後,日本軍方得到情報,美軍可能在琉球或台灣,擇一登陸,所以琉球跟台灣都在備戰,作了一堆軍事設施。後來,美軍選擇在琉球登陸,因為琉球比較小,比較好解決,當時台灣人口大概4、500 萬人,美軍覺得台灣是一個很大的島,所以選擇登陸琉球,把琉球炸的很慘。雖然兩邊同時都做軍事設施,但最後琉球剩沒幾個,台灣都保留下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遺跡,台灣到處都有。

南機場八角塔台現況
南機場八角塔台現況

彈藥庫


南機場周邊有非常多的軍事設施,社區發展協會在這個彈藥庫旁加了梯子,讓遊客可以爬上頂端來看,彈藥庫的牆厚度約有30 公分。
彈藥庫北邊的竹圍,就是楊士芳進士的故居。西面的進士路旁有一間大廟,就是南機場四鬮一跟四鬮二被強迫拆遷後,四鬮一的廟。

南機場周邊的彈藥庫現況
南機場周邊的彈藥庫現況

飛行機路

南機場、北機場有兩條聯絡道,宜蘭人稱為「飛行機路」,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宜蘭時,老兵利用兩邊的空地,搭建房舍,就是現在以賣牛肉麵出名的復國新村,中間的一條路—復國巷為南、北機場的聯絡道,後來因為都市計劃的關係,被新的道路切成好幾段,但是,比對舊地圖和現地,路徑還是很清楚的。
當時飛機降落後,有一部分的飛機被推到北機場去放,有一部分就停放在沿路的機堡,其實用開的也可以,但到1944 年日本能源匱乏,所以絕大部分都是公工來推。
為了欺騙美軍,耆老講說曾被日本政府動員到南機場用竹子做假飛機,但真飛機跟假飛機炸起來的反應不同,真飛機有汽油會爆炸,假飛機是一堆竹子被壓壞而已。所以後來美軍就知道,要飛近一點分辨,尤其台灣當時已沒有空防能力,所以它可以離地很近觀察,1945 年開始,美軍密集轟炸台灣,聽說都是以交通設施為目標,所以火車白天都不能開,晚上車窗都要遮起來,一般的民家也是。

參與踏查的學員騎著自行車通過復國巷
參與踏查的學員騎著自行車通過復國巷

空軍子弟學校

1950 年2 月1 日空軍總司令部為安置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宜蘭地區的空軍子弟求學,設立空軍宜蘭子弟學校,調前空軍成都子弟學校校長謝鼎元擔任校長,是宜蘭第一所「私立」小學,不歸地方政府管轄,它的經費來自空軍總司令部,教師薪水比照空軍軍官敘階領薪。空軍子弟學校成立不久後,第一飛機製造廠和通信兵學校都因宜蘭氣候潮濕而遷至高雄岡山和桃園中壢,導致學生銳減,不斷有廢校的呼聲。

1966 年8 月移交宜蘭縣政府接管,並更名為「南屏國民學校」。
1992 年,南屏國小校地被編列為團管區用地,面臨廢校。在王建華校長、黃正義家長會長努力爭取下,縣府選定現址辦理遷校,1994 年11 月25 日正式遷至現址上課。

思源機堡

我們通稱的機堡,軍事上稱為「掩體」,因為要當作飛機掩體,必須非常堅固與防爆。掩體上面的反樑可以覆土植草,加上思源機堡所在位置,有許多竹林,好讓美軍在空中看不清楚地面的狀況。
思源機堡原本沒有這紅色磚牆,前後通透,前面通常有四塊混凝土塊,飛機要進去時,旁邊有四個鐵環,用車子跟人力往兩邊推,飛機推進去之後,再把混凝土塊推到中間,砲彈就不容易打進去。這樣的掩體很堅固,不像一般有角的方形建築物,角的地方是比較脆弱的點,拱形的力量就是這樣下來,地上有很深的地樑,就是它的重要特點。機堡因為戰後長期閒置,後來負責管理的軍方移交給文化局,因為社區的爭取,文化局把機堡移交給思源里管理。金六結營區一帶,本是民航機場,1943 年左右,徵收為軍用機場,連附近的竹林都是北機場的範圍,後來因戰後北機場停用,這些被徵收的地主,就請國防部把地發還給他們,軍方保留一部分,一度給法務部宜蘭監獄的犯人做矯正治療用。
另外,泰山路口有幾棵老茄苳樹,是以前機場維修廠的入口,還有老房子的遺跡,我們一直沒有機會進入金六結營區去看,聽說跑道還在。

參與踏查的學員於思源機堡外聆聽導覽解說
參與踏查的學員於思源機堡外聆聽導覽解說

員山機堡

十幾年前,軍方想把所有機堡占用的私有土地,全部歸還民間,所以就請怪手來把機堡打掉,想恢復原狀後再還給地主,沒想到機堡很難打,打了好久,後來被文化工作者發現,就請文化局阻止機堡的拆除行為,幾經交涉,軍方把機堡交給文化局管理。
員山機堡的修護,由黃聲遠建築師規劃,被打掉的部份,沒有補回來,保留它歷史演變的痕跡,現在的咖啡廳、展示、屋頂的步道,這些設施都是後來新作。現由員山鄉公所委外經營,成為宜蘭博物館家族的一份子,館舍附設咖啡吧,展售文創商品和員山特產等,去年10 月鄉公所在這裡成立旅遊服務中心。
這邊有很多關於戰爭、軍事歷史、政治、身分認同的展示主題,員山機堡積極跟社區裡的員山國小,新生國小合作,讓學童先對鄉土教育、過去的歷史,有一個簡單的認識,作為種子之後,慢慢地萌芽。

員山機堡現況
員山機堡現況
林正芳老師於員山機堡內為學員進行導覽解說
林正芳老師於員山機堡內為學員進行導覽解說
本次軍事地景踏查路線圖
本次軍事地景踏查路線圖
日本時代宜蘭規劃南、北、西三個飛行場,西飛行場位在今員山鄉內城, 是一旦南北機場都被破壞時的備用機場,事實上沒有使用過;北機場即今 之陸軍金六結營區原為民航機場,後來被徵為軍用機場;南機場即今之科 學園區,是主要的起降機場,戰後就停用了。
日本時代宜蘭規劃南、北、西三個飛行場,西飛行場位在今員山鄉內城, 是一旦南北機場都被破壞時的備用機場,事實上沒有使用過;北機場即今 之陸軍金六結營區原為民航機場,後來被徵為軍用機場;南機場即今之科 學園區,是主要的起降機場,戰後就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