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4期-留在2020的美好那些—百果樹紅磚屋

李一品 文/圖,蘭陽博物館改編

藏身在丟丟銅森林裡百果樹紅磚屋小巧溫馨的正面
藏身在丟丟銅森林裡百果樹紅磚屋小巧溫馨的正面

編按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為蒐集、整理宜蘭博物館家族在地知識建置計畫,透過關注在地人群長時間與自然互動累積的智慧,發掘、調查、研究與書寫,將宜蘭在地知識予以紀錄,並將調查資料上傳至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蘭陽博物館特此將該計畫作系列電子報,延綿知識的積累,廣宣宜蘭在地人文風情。

紅磚屋沿革

與宜蘭火車站相望,坐落在丟丟銅森林旁的紅磚屋建於1930年,做為日治時期負責檢驗當地米穀,並予以分級、販賣之處,稱作「殖產局米穀檢查所宜蘭出張所」。民國政府時期,出張所改為「台灣省糧食局台北事務所宜蘭分所」,並另興建倉庫作為擴大編制後的辦公廳,紅磚屋則變成員工宿舍;1993年在農會管理下,轉為展售傳統米食的工作場所,至1996年由鐵路局接管,結束與糧食相關之業務。

 

由紅磚砌成,英式順丁砌磚牆加上矩形窗戶與拱形大門設計,斜坡狀屋頂的紅磚屋,是所謂日治初期常見的和洋式建築。其屋頂樣式為常見於台灣沿海地區,抗暴雨、防風的「寄棟(廡殿頂)」式屋根,採用一條正脊與四條左右延伸的屋脊所構成,是側面、正面皆能明顯識別的斜坡狀屋簷。儘管是擁有90多年歷史的老屋,紅磚屋仍然保存良好的外觀,讓前來的旅客透過建築認識宜蘭的過去。

 

而紅磚屋在閒置多年後,終於再次於2003年由宜蘭縣政府結合經濟部的「地方產業交流中心」輔導計畫,重新改造為「文化藝術生活館」,期待讓旅客能夠在旅遊諮詢同時,亦體驗宜蘭舊城文化之魅力。2012年,在宜蘭縣政府委託黃春明老師接手經營,成立「百果樹紅磚屋」咖啡廳,並先後由黃大魚兒童劇團與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協助管理,紅磚屋始擔任起認識宜蘭的窗口,在乘載三個世代歷史文化的空間裡,暢談文藝之趣。

左圖:紅磚屋特殊的寄棟式屋頂一角 / 右圖:前身米穀出張所之建築插畫
左圖:紅磚屋特殊的寄棟式屋頂一角 / 右圖:前身米穀出張所之建築插畫

百果樹不只是一棵想像之樹

甫踏進紅磚屋,便能看見一棵果實纍纍的大樹佇立在中間,像是支撐著整間咖啡廳的梁柱,陪著紅磚屋與來來往往的人客。

 

將大樹暱稱做「百果樹」的靈感出自於黃春明老師受小朋友喜愛、動用最多小朋友演出的兒童劇「我不要當國王了」裡,一棵能夠長出百種果子的神奇樹。高低不一地垂吊在樹上的果實,皆是黃大魚劇團與黃春明老師親手包油紙製成,每顆果實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型態等著有緣人發現,黃春明老師曾對小朋友說:「你看它像什麼水果就是什麼水果,如果這次看不到你想要的水果,下次來,說不定它就為你長出來了」,一百個人看到的果實便有一百種型態,也因此紅磚屋的「百果」之所以是百果,正是希望大家能夠發揮想像力,找到屬於自己的果實。樹上的果子們便也收藏了百位以上的果實樣貌,成為名副其實的「百果樹」。百果樹最令人感到溫馨的地方,是那麻繩纏繞的樹幹上,鑲滿送給紅磚屋的念想。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塗鴉、旅人們殷殷寫下各種祝福與遊記分享;遠處捎來的明信片、夥伴們燦爛微笑的合照,百果樹不只是一棵想像之樹,也是被這些回憶灌溉茁壯的記憶之樹。

 

2016年,紅磚屋在角落邊種下第二棵百果樹,新的百果樹結合科技,將黃春明老師親自朗讀錄製的聲音作品放置於裝有平板的果實內,供有緣人坐在樹下,細細聆聽黃春明老師訴說一個時代下,小人物們生活的故事。

百果樹近照與貼滿明信片、留言等不同回憶的樹幹。
百果樹近照與貼滿明信片、留言等不同回憶的樹幹。
陪伴紅磚屋一起接待人客的百果樹
陪伴紅磚屋一起接待人客的百果樹

城市裡的藝文沙龍

始終心繫於故鄉的黃春明老師,將紅磚屋打造成宜蘭的藝文咖啡館,期望這個空間成為藝術家們的創作之地,讓民眾不再覺得藝術難以親近,因此平時也舉辦多場藝文活動,其中便有「藝文沙龍」、「名家達人講座」、「在地藝文連結」等固定活動。

 

「藝文沙龍」經常邀請不同的藝術家前來表演,有時是音樂,有時是劇場;「名家達人講座」則邀請各領域專業人士前來座談,希冀透過這樣的講座讓觀眾近距離與每個領域的座談者進行議題討論;而為了增進地方連結,為宜蘭創造出多元有趣的文化活動,也開放場地提供給在地藝文工作者使用,舉辦一場又一場的「在地藝文連結」。除卻固定的文藝交流,紅磚屋亦有作家進駐於此進行創作,寫作之餘還能與民眾談天,聊聊文學之趣;培養文化藝術氛圍之餘,這裡也像一座迷你遊樂場,在店員親切地介紹紅磚屋的前世今生後,等待著遊客探索空間,尋找那30隻散布在各個角落的貓頭鷹,以及各種擺置上的小巧思。

 

也許就像百果樹「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果子的樣貌」之寓。「白天是咖啡屋、晚上是藝文沙龍、周末是親子樂園」的紅磚屋,在每年大大小小,將近290多場的活動中紮根於市區內,如同一個小小的家,招呼著旅人前來休憩,在這裡,藝術與文化不斷醞釀、碰撞……,然後發酵成一股蓬勃能量。

左圖:作為讓人沉澱冥想之地的百果樹紅磚屋一隅 / 右圖:固定假日都會有的說故事時間, 陪伴小朋友們在紅磚屋的快樂時光。
左圖:作為讓人沉澱冥想之地的百果樹紅磚屋一隅 / 右圖:固定假日都會有的說故事時間, 陪伴小朋友們在紅磚屋的快樂時光。

後記

百果樹紅磚屋於2020年12月31日因租約屆期,黃春明老師將重心轉為寫作,結束了長達八年的營運時間。「只要心裡有桃花源,所到之處皆是桃花源。」只要心裡有百果樹,所到之處,定是百果豐盛的國度,如同2020末最後那篇FB貼文,百果樹紅磚屋熄滅了最後一盞燈,卻依然、永遠照亮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