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期-蘭陽湖泊概述
文:陳建志(利澤國中教師) /圖、圖說:邱錦和(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一、何謂湖泊
依湖沼學的定義,所謂「湖泊」(lake)是指陸域上靜止的水體,且有部份水深超過陽光可透射的深度。這個定義當然是就自然環境而言,人工建造的水池與鑿井自然不在此列。從湖岸到湖心,水深的變化,自然狀態下應是漸進的,因此水體要深到陽光無法透射,湖面積想必不會太小。純就水深的要求來說,水庫算得上是湖泊,但水庫本就是依人類需要而建,受人為調節導致水位變化太大,故不具有天然湖泊的生態體系。
若依照上述定義,採取嚴格標準來看,台灣算得上天然湖泊的恐怕沒幾座,早期的日月潭可以算得上,但由於水力發電的關係,原有的湖泊生態特色也已蕩然無存。
台灣雖無湖沼學上嚴格定義的湖泊,但水澤窪地不少,稱其為湖或許不宜,喚作池沼也許要來得恰當些,依《辭海》之字義:圓者曰池、曲曰沼。顯然我們對於這些窪澤溼地的命名,並不是那麼講究;或因台灣是個島嶼小國,少有大湖,是以用字遣辭總是誇大了些,或純為名稱上的美感考量;也因此在台灣有湖泊之稱的,為數並不少。
也由於這些地名沿用已久,且是台灣地圖上所標註的正式名稱,故本文所稱湖泊,並非湖沼學嚴格定義所指,舉凡名稱上有「湖」、「池」、「埤」、「潭」等水澤窪地,都在本文論述之列。但不包括潟湖,潟湖與海洋相通,屬於海洋生態系的一部份。

二、蘭陽湖泊在哪裡

蘭陽湖泊包括平地上的埤塘、高中低海拔的山地湖泊以及龜山島的大小兩潭,總數超過50座(詳見附件下載1-1至1-4)。其中有幾座雖在縣界之外,但因位於縣界附近,且因交通便利之故,大多由宜蘭進入,地緣上與宜蘭較近,故也收錄在本文介紹之中。

三、蘭陽湖泊的成因類型

蘭陽地區會有這麼多的湖沼,全靠地形與氣候的合作。受板塊擠壓導致地殼變動岩層撓曲,在宜蘭的山區有許多小型凹盆地形,且因宜蘭呈現三角狀的畚箕地形,得以攔截自海上帶來的大量水氣而雨水豐沛,故存在許多小型的封閉水域或湖沼。依照蘭陽湖泊地形上的成因劃分,主要有如下類型:
1.因地殼變動產生岩層撓曲所形成的湖泊:
蘭陽地區的山地湖泊大多屬於此類,如松蘿湖、翠峰湖等。
2.因山崩堵塞河谷所形成的堰塞湖:
如鴛鴦湖、神秘湖、冷埤、崩山湖等。


3.高地箭竹原小水池:
在高地上有一些小水池,稱其為湖泊有些太過,實際上不過是區區幾平方公尺大的水窪溼地。這些窪地目前所在的植群為玉山箭竹原,想像當初這裡應該有綿延數里挺拔而鬱閉的森林,只因無情的大火將森林摧毀了,隨後的暴雨沖蝕也引發了山崩,遂將陡峭的山形做了較平緩的修飾,同時在崩塌堆積的過程中阻斷了凹地的排水隘道,便成了小型短暫性的貯水池,如多加屯山、審馬陣山、魔葉名病山等山頭附近。


四、湖泊演育與植群演替

(一)地形演育
台灣是個重雨潮濕的環境,兼又地質構造年輕,雨水在地表中流動,遂起了侵蝕、搬動與堆積的作用。湖泊是個地表低窪的地區,各種堆積作用遂使湖泊日漸淤淺而陸化。陸化的過程,將使湖泊依次轉為沼澤、溼地,終成乾性陸地。以人類有限生命或許不易見到一個湖泊從形成演變至陸地。然而從大自然演育的角度來看,湖泊有其生、有其死,地形的演育係屬必然。雖不能眼見一個湖泊從生到死,然而以空間換取時間,倒是可以在不同的湖泊上看見分屬於不同演育階段的一系列變化。演育初期可以翠峰湖、松蘿湖做代表,末期可以草埤、崩山湖為代表。

(二)植群演替
天然的湖泊將孕育無數的生命滋長,若以高等植物而言,生長在湖內的水生植物,概略可依其生長狀態區分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與沉水植物等四類。
在不同的湖泊演育階段,所佔的植物類型比率也有所不同,可以想見,演育初期,水域深而廣,隨著日漸淤積,中期階段地形顯得深淺不一,以致挺水、浮葉、漂浮與沉水等各類型植物也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種歧異度也相對地提高。然而隨著淤積日盛,水域更形淺化,最先遭到嚴重衝擊的將是沉水植物,繼而浮葉植物;在這個過程中,挺水植物的比率當然也日漸升高,終而形成以挺水植物為主的溼地狀態,這個階段可以草埤為代表。植群的演替繼續進行下去,當然也會朝向乾性的陸地發展,其過程大體依循著如下的演替階段,最後發展為森林。
事實上也不見得要在不同的湖泊上,才能觀察到不同的演替階段,譬如神秘湖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觀察地點。由於神秘湖已演育到相當的階段,局部區域淤積的速率不等,也因此營造出各樣的微地形環境,上述理想化的各個演替階段,在神秘湖都可以一覽無遺。

五、蘭陽的湖泊特色

雙連埤內著生許多珍貴的水生植物,如水社柳(又名金柳),是水陸雙棲的木本植物;野菱,果實像鬼面具;華克拉莎,是台灣最大型的水生莎草;三儉草,是台灣最大型的刺子莞屬植物;眼子菜、黃花狸藻、馬來刺子莞等都是特有的植物。水域中另有一片台灣獨特的浮島生態環境,是水鳥、動植物與大自然共同經營的特殊生態棲地。
(一)湖泊之多居全台之冠
桃園、新竹台地過去基於灌溉、民生之需,挖掘了許多埤塘,這裡也是全台埤塘密度最高的地區;然而若把山地湖泊的數量也統計進來,那麼全台各縣市之中,湖沼數量最多的,就屬宜蘭縣。

(二)水生植物繁多
正由於山地湖泊繁多,且類型多樣,使得蘭陽湖沼的水生植物種歧異度也是各縣市中最高的。例如雙連埤,依據林春吉(2000)調查,已登錄有80多種高等的水生植物,這個物種歧異度在目前台灣的湖泊中是最高的。又神秘湖屬於堰塞湖,水位相對穩定,湖泊淤積演替持續地進行,使得各類水生植物得以滋生繁茂,水生植物的物種歧異度也相當的高;特別是沉水植物,目前在台灣的湖沼中就以神秘湖最為豐富,湖中的微齒眼子菜,在台灣也只有這個產地。此外,東亞黑三稜、小葉四葉葎、蓴菜、圓葉澤瀉、野狸藻等,也都只侷限分布在蘭陽或邊界附近的湖沼。


(三)青春永駐的湖泊
受地殼變動岩層撓曲,在宜蘭的山區有許多小型盆地或小集水區,又由於雨量充沛,存在許多小型的封閉水域(或稱湖沼)。特別的是,其中有些山地湖泊如翠峰湖、松蘿湖以及加羅湖泊群(大小約計18座)等。在湖泊底部存有裂隙(推測可能受斷層作用影響),使得湖水無法蓄存,每年冬末至夏初,呈現乾水期,湖泊顯現乾性演替序列,是故在這個季節造訪這些湖泊,總認為它們已處於湖泊演替的中晚期。然而,每當夏秋颱風豪雨季的來臨,每每帶來豐沛的雨水,這些封閉的小集水區並無可供宣洩的溪流相通,雨水便一股腦兒地完全傾倒在這湖盆裡。因此看似已經淤淺而呈現乾性演替的禾草地,又全都淹沒在湖水底下,於是湖泊的演替又從新興的湖泊開始。
松蘿湖是如此,翠峰湖與加羅湖群也是如此,這些湖泊就這樣週而復始地呈現年消長的週期變化,也因此「十七歲之湖」將會是永遠的十七歲(陳建志,1998)。擁有青春永駐的湖泊,這也是蘭陽山地湖泊最大的特色。
滿水情形只是短暫性的存在,湖水將從湖底裂隙不斷地漏失,水位也隨之下降;同樣地,低水位狀態的維持也不逾半年,雖然在乾水期,挺水植物與乾性植物已經演替入侵,但也終將因豪雨的到來而沒頂。也正因為湖泊的水位變化太大,以致這類型的湖泊,其水生植物顯得十分貧乏。


(四)湧泉湖
蘭陽地區不僅水資源豐富,同時其來源也顯得十分的多樣;不僅是地表水可聚積成湖,蘭陽地區更有因地表下泉湧而聚積成湖的,如冷埤、大湖等。

六、結語
拜地形與氣候之賜,造就了宜蘭特多的天然湖沼,也因而孕育生長著全台灣最為豐富、多樣的水生植物。宜蘭的湖沼不僅為數頗眾,生態類型也頗為多樣,特別是斷層裂隙造就了青春永駐的湖沼類型。擁有這麼多的湖沼,是宜蘭的特色,這些地名、景色雖然早已為人熟知,但對於這些湖沼生態組成的基本調查仍然十分貧乏,更遑論生態體系的運作,有待今後的努力。
湖泊有其生亦有其死,這是自然的現象。雖然自然的演替十分緩慢,不過,一旦鄰近湖泊坡地的森林遭到伐除,在這重雨潮濕的宜蘭環境下,表土將因重雨沖刷而堆積於湖底,導致湖泊加速老化;宜蘭已有多個湖泊遭到這樣的命運,恐怕也有一些即將面臨這樣的遭遇。宜蘭得天獨厚擁有這麼豐富的資源,但這些寶貴的資產能否永續,還有賴世人的珍愛。
參考文獻
- 林春吉
2000 《台灣水生植物──溼地生態導覽》,台北:田野影像出版。 - 陳建志
1998 《松蘿湖集水區植群之研究》,中興大學森林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