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68期-紙有情無價

文:莊雅惠 整理/圖:大二結社區創作團隊 提供

 

取材自民國99年8月4日(六),下午13:30~17:30
於蘭陽博物館二樓國際會議廳所舉辦的〈社區vs.設計師座談會〉
由林奠鴻先生主講,現職仰山文教基金會秘書長

 

微風的傍晚,蘭陽平原華燈初起時,光線透過樹蔭、薄霧、田野穿透而出,一種光的微暈,不刺眼、輕巧而舒適。取自在地虎尾蘭的植物纖維,拼接出自然形成的厚度,讓光線隱匿其中,溫和的紙穿透出的是風情,是無價的團聚幸福。

(莊雅惠 攝)
(莊雅惠 攝)
林奠鴻 (莊雅惠 攝)
林奠鴻 (莊雅惠 攝)

 

這次手創蘭陽就是藝術家跟社區的邂逅,當然那是站在一個設計師的角度在看創作,那我們是站在社區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最後大二結文教促進會和大二結玩紙工坊的志工伙伴們和設計師師終於共同完成了一件作品。雖然這個作品跟我們原來提的計劃跟期待當然是有一些落差,為了表現出那個落差在過程當中怎麼樣去做媒合,可能我必須要先去談一下我們之前原來的想法是什麼。

創作元素

創作要如何跟在地的文化做結合?那就是要尋找一些在地的創作元素,創作元素裏面包括有形跟無形的,一般我們都是在談無形的,也就是所謂的文化,這其中就包括了很多有形的,如建築特色、環境的特色…等等。所以我們當初就開始在找,哪一些是大二結在地的一些文化創作元素,如二結有一個新廟的模型,那很特殊的,是不是有可能?還有當初我們參加的全國社造的一些博覽會,當中所展現出來的文化的內涵,包括我們辦了個「千人移廟」,那也是蠻特殊的,另外我們每年一年一度的王公生過火,是不是可以來表現?再來就是中元普度、開廟門、成年禮、在地社區文化節…等等,我們嘗試著透過這些文化活動裏來找創作的元素。

二結穀倉
二結穀倉

 

除了這些無形的之外,我們也嘗試著從社區的環境裏去找有形元素,包括新廟的模型、二結庄生活文化館、二結圳的步道、學進國小采風館、慈林紀念館、陳阿土古厝、稻農文化館…還有紙文化館等等,我們一樣嘗試著去這些有形的空間裏面去尋找創作的元素。

千人移廟
千人移廟

延續紙的文化

從這些元素中,最後我們找到了「紙」。我們先來理解一下紙在二結發展的脈絡,二結為什麼要去發展紙藝?它某種程度是在發展社區紙的文化,也是在延續社區紙的生命。大家都知道,二結紙廠從日據時代就有了,紙廠的發展跟社區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但是面對國際的競爭,它逐漸的凋零,甚至面臨關廠這樣的命運,關廠了,我相信這個「紙」就不再存在於二結了。於是我們為了去延續紙的文化跟生命,從民國86年起啟動了一個造紙的計劃。

 

包括我們的博覽會在那邊作拓印,印王公的神像;去參與埔里棉紙「紙藝創作見學」的活動,開始去學習;再去參加樹火的紙博,在二結舉辦宜蘭的國際紙藝創作營;在永續就業工程中開始以「紙」作為就業的計畫;我們跟美國「紙」的藝術家艾婕音一起合作,透過她的進駐,帶來一些造紙的技術觀念;我們受邀國內外各種大型的計畫與活動,如童玩節中我們進駐到童玩工坊,甚至我們這幾年都參加宜蘭文化節…。在社區與藝術家的邂逅計畫中,我們希望能夠從紙這個部分繼續去發展出一種可能,所以很高興今年有機會參加蘭博的手創蘭陽計畫,和這些藝術家激盪出各種不同的想法。

紙的創作
紙的創作

創作概念

 

我們原來的構想是藉由這張紙,在紙與光的結合間展現出它不同的特性,如手工紙燈、手工紙吊燈…還有其它各種藝術效果,如手工書的創作…基本上在想這件事情時,還是侷限在所謂「作品」的創作,如用紙去包一個紙燈,用紙去做一燈籠,用紙去做一個檯燈…等等,就是紙燈的創作。原本阿郎兄(李尉郎),希望透過紙再結合一些材質,譬如說壓克力,透過造型的設計,構想了8款檯燈,再用紙漿把它糊起來,變成這種像布丁筒的造型。

以紙漿染色鋪蓋於外,創造出不同造型
以紙漿染色鋪蓋於外,創造出不同造型

但是因為手工有各種可能性,所以造紙的過程中本身它應該就是個創作,紙本身就是一個作品。

期待

李尉郎(右一側面者)現任天晴設計事務所與Milife迷生活設計總監,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活躍於國內各大設計展,近來參與的重要展覽有:台北之家創意Café台灣設計新潮1+8聯展(2008)、Paris MAISON&OBJET(2007)、 London 100% DESIGN(2007) 與 台灣設計師週聯展(2007)等
李尉郎(右一側面者)現任天晴設計事務所與Milife迷生活設計總監,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活躍於國內各大設計展,近來參與的重要展覽有:台北之家創意Café台灣設計新潮1+8聯展(2008)、Paris MAISON&OBJET(2007)、 London 100% DESIGN(2007) 與 台灣設計師週聯展(2007)等

 

創作開始,阿郎兄和我們就一起討論,希望從我們原有的作品中去尋找各種創作的素材與可能,我們抱著一種期待的心情跟他討論了很多次。所謂期待的心情就是說,我們是希望透過和這些設計師的交流,能夠為二結的紙帶來一種新的創作可能性,這對社區是蠻重要的,因為我們一直侷限在剛才提到的這些「作品」裏,感覺上還是停留在工藝的階段,但我們是希望透過這樣的一個計畫,能夠去提昇整個紙創作的素養,進而為整個二結的紙藝帶來一種新的生命跟可能。

衝突

在這樣的期待中,我們和設計師討論了蠻久的。但這整個過程彷彿「雞同鴨講」,他說他的,我們說我們的,基本上是沒有交集的,我們就說要做這樣,他就說要做那樣,他在做的東西,我們都不知道他做這個到底是什麼,要幹什麼,我問:「這是燈罩嗎?」他答:「是,這是燈罩…」但我們實在很難理解他就底在做什麼,而且他也沒辦法很清楚的跟我們解釋他到底要做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社區內部,衝突是蠻大的,大家都快想要放棄了…

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法,旁觀者總是摸不著頭緒
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法,旁觀者總是摸不著頭緒

 

 

最後就變成,唉,就照他的意思好了,他說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就是傻傻的做好了。我們好像變成了代工,就是在幫設計師代工,反正他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給他就對了,他拼命做,我們就傻傻在旁邊看他到底是在變什麼戲法?我心裏想,他不知道在搞什麼鬼,我怎麼都看不懂?但他就這樣一直做下去了。原本我們一直有一個期待,希望藝術家的進駐能夠給社區帶來一些可能,但想不到是這樣的一個痛苦的過程。

挫折

做一做,大家在那邊糊呀糊的,拼命的糊老半天,就不知道他到底要貼什麼東西,貼一貼結果拆不下來,他又跟我們說這顆模型價值兩萬元,是他跟人家借的,要好好的愛惜,小心的使用,不要把它弄破了,於是為了怕把它弄破,又要把紙拆下來,只好把紙撕破了,拆下來的紙就四分五裂了!這是一個失敗的經驗,不知道為什麼做不出來,設計師想的,跟我們實際上要做的東西,基本上還是有落差,我們真的是感到相當的挫折。

想法與過程會有落差,使我們無比挫折
想法與過程會有落差,使我們無比挫折

溝通

大家努力溝通,條條大路通羅馬
大家努力溝通,條條大路通羅馬

但是我們不能這樣就放棄啊,為了延續紙的文化、紙的生命,不能放棄,要繼續溝通…後來又想出別的點子,設計師畢竟是設計師,這條路行不通,他就又想出別條路子,想了一個這個東西出來了…唉~這個東西,我們還是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我就在那邊猜,這到底是什麼?

 

仍然沒看懂設計師的創意,但我們仍試著設計
仍然沒看懂設計師的創意,但我們仍試著設計

 

我們一開始是想說,是不是恐龍的什麼模型,也不像…反正做就對了,他叫我們做,我們就開始做了,我們就繼續配合設計師,開始糊啊糊的,反正他叫我們怎麼糊我們就怎麼糊,我們就是負責做紙就是了,一開始他是說要用白紙來做,但我們就自己加了虎尾蘭的纖維進去,讓整個作品有一些變化,纖維加進去了後有不同的表現,也讓設計師找到了一些靈感,他覺得,這樣效果也不錯喔~

調整

最後終於發現糊起來以後像什麼?像毛毛蟲?蠶寶寶?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叫它蠶寶寶,從原來的布丁筒燈罩到現在的蠶寶寶,再把燈裝上去,有了光之後,效果就出來了。

作品完成
作品完成

合作

從原本的期待、挫折到幾乎要放棄了,只能用很消極的態度來面對,你叫我們做什麼就做什麼好了,到後來開始積極的投入,把我們的一些想法、一些元素,慢慢加到創作中,現在看起來還有模有樣的呢。燈它吊起後,設計師告訴我們這是「一朵雲」,有像雲嗎?真的有像呢!這就是我們的創作,這幾盞燈,這幾朵的白雲!

一朵雲
一朵雲

秘密花園

最後我們創造了以雲為概念的作品,燈就吊在辦公室旁桌子上方,後面都是失敗的作品。我們很喜歡在這裡用餐,雖然在這邊吃飯,用的是塑膠碗盤,菜也沒有很豐盛,但是在這個燈光之下,氣氛很不錯,所以大家稱這裡是「我們的秘密花園」。我們常常在工作之餘,在這裡泡茶聊天,秘密花園可以使心情放鬆,在互相陶侃、嘻笑之間,更增進彼此情感。

我們的秘密花園
我們的秘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