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18期-從物種的特殊性談思源埡口的生態地位

宋梧魁 / 植群生態研究有限公司 負責人

壹.前言

思源埡口(舊稱:匹亞南鞍部)位於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東面蘭陽平原;西臨大甲溪上游;北起雪山山脈;南至中央山脈南湖大山山系的一個交匯點。自南山村至思源埡口一帶,山勢峻峭,海拔1,200m一路陡升至2,000m。東北季風穿過畚箕形的蘭陽平原後在此匯集,富含雨苞的雲團與屏障式的坡面摩擦後,降下了豐沛的雨量。雲團在東北季風不斷地向西擠壓與抬升,終於翻過思源埡口,到達台中縣大甲溪流域,此時的雲團含有較低的雨量,變得乾燥許多。造成思源埡口的東西兩側環境差異性高,東側較為潮濕(思源埡口年平均雨量約3,139mm,圖1),樹幹枝條上掛滿了苔蘚;而西側較為乾燥(武陵年平均雨量約1,233mm,圖2),其森林組成多半是台灣二葉松純林。

左:圖1,思源埡口生態氣候圖 / 右:圖2,武陵生態氣候圖
左:圖1,思源埡口生態氣候圖 / 右:圖2,武陵生態氣候圖

雪山山脈向東北延伸,在喀拉業山之南稜末端降至思源埡口;中央山脈之南湖大山山系,在南湖北山、審馬陣山、多加屯山等向北降至思源埡口。台灣的兩大山脈在此處交會接觸,提供了雪山山系與南湖大山山系各自化育出的特殊物種種源。這種邊際效應常常帶來較高的物種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南北兩大山系提供了不同的種源加上東西兩側氣候上的差異,使思源埡口為植物提供更多不同的生態棲位(ecology niche),讓許多稀有、特有的物種在此繁衍生長。

圖3.南湖北山的夕陽與雲海
圖3.南湖北山的夕陽與雲海

貳.思源埡口的特殊植物

思源埡口地區經過了詳細的植物資源調查及植群分類分析(李智群,2005;陳子英等,2002;陳子英,2004),共記錄了622種維管束植物,其中包含了許多稀有及特殊的植物,例如:薄葉大陰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鱗葉石松(Lycopodium sieboldii)、台灣粗榧(Cephalotaxus wilsoniana)、紅檜(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台灣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 var. formosana)、台灣冷杉(Abies kawakamii)、台灣雲杉(Picea morrisonicola)、台灣黃杉(Pseudotsuga wilsoniana)、南洋紅豆杉(Taxus sumatrana)、巒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軟棗獼猴桃(Actinidia arguta)、雪山冬青(Ilex tugitakayamensis)、華參(Sinopanax formosana)、食用土當歸(Aralia cordata)、十大功勞(Mahonia japonica)、阿里山十大功勞(Mahonia oiwakensis)、台灣青莢葉(Helwingia japonica subsp. taiwaniana)、燈台樹(Swida controversa)、著生杜鵑(Rhododendron kawakamii)、大葉越橘(Vaccinium wrightii)、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台灣白木草(Comanthosphace formosana)、胡氏肉桂(Cinnamomum macrostemon)、台灣檫樹(Sassafras randaiense)、鐵釘樹(Lindera erythrocarpa)、台灣蘋果(Malus doumeri)、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布氏稠李(Prunus buergeriana)、霧社山櫻花(Prunus taiwaniana)、台灣貓兒眼睛草(Chrysosplenium lanuginosum var. formosanum)、柔毛樓梯草(Elatostema villosum)、微粗毛樓梯草(Elatostema strigillosum)、萬年青(Rohdea japonica var. watanabei)、台灣金線蓮(Anoectochilus formosanus)、金草(Dendrobium chryseum)等40餘種稀有或特殊植物。本文即就這些稀有或特殊植物中,挑選出幾種具代表性的植物來介紹思源埡口在生態保育上的重要性。

 

一、台灣冷杉

松科,常綠大喬木,樹幹通直,葉為螺旋狀著生,毬果深藍色,直立於枝椏上,台灣特有種(圖4、圖5)。台灣冷杉是構成台灣高海拔地區寒帶林中最重要的樹種,多數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陽光充足的山區,在南湖大山山區及雪山山區3,000m以上地區皆有大面積的分布。於2004年進行植群調查時,在思源埡口旁720林道往北約4km的一處稜線上,發現1株胸高直徑約80cm樹高12m的台灣冷杉矗立在台灣鐵杉林的邊緣,此處海拔約2,200m,且在附近的草叢中發現6株高度約1m的小苗。推測思源埡口附近的稜線因為東北季風的吹拂,使得稜線上的氣溫下降,生態環境變得濕冷,讓台灣冷杉也能適應比原本生育環境更的低海拔。

左:圖4,台灣冷杉純林 / 右:圖5,台灣冷杉之毬果
左:圖4,台灣冷杉純林 / 右:圖5,台灣冷杉之毬果

二、台灣雲杉

松科,常綠大喬木,樹皮常呈不規則片狀剝落,葉為線形四稜狀,且四面皆有白色氣孔帶(圖6)。台灣特有種,分布在全島海拔2,300~3,000m處,喜好陽光充足、土壤排水性佳的環境。在思源埡口下行南山村約200m之右方一處崩塌地,往上坡遙望,可見幾棵樹型直立而樹冠稀疏的台灣雲杉,倘若沿著崩塌地上行至稜線,便可發現稜線上藏著寶,有一片樹型高大的台灣雲杉林。另外在思源埡口北方的喀拉業山東稜,有幾處演替後期的崩塌地也有大面積的台灣雲杉純林。由於蘭陽溪上游支流不斷的向上侵源,形成了許多的崩塌地,而這些崩塌地的環境則適合台灣赤楊、台灣雲杉、台灣二葉松、台灣五葉松、華山松等樹種的生長。

圖6.台灣雲杉之新葉與毬果
圖6.台灣雲杉之新葉與毬果

三、台灣黃杉

松科,常綠大喬木,葉線形螺旋排列於短椏上,毬果下垂,苞鱗邊緣有毛,為台灣特有種(圖7、圖8)。以往的記錄多半是分布在台灣西部的中海拔地區,而宜蘭地區的記錄較少,在中橫支線上行,過南山村後的可法橋,沿米摩登溪上溯,於河岸的右側稜線上,便可發現一處族群數量約50餘株的台灣黃杉與櫟林混生於小稜線上,此族群的平均胸徑約達20~30cm,此處的森林演替應已達到成熟階段。

左:圖7,台灣黃杉 / 右:圖8,台灣黃杉之毬果
左:圖7,台灣黃杉 / 右:圖8,台灣黃杉之毬果

四、台灣粗榧

三尖杉科,又名台灣三尖杉。常綠小喬木,葉對生,葉背有兩條白色氣孔帶,為台灣特有種,常散生於中海拔森林中(圖9、圖10)。台灣粗榧在台灣中海拔森林中並不常見,由於其生長習性多半散生在針闊葉混淆林中,與一些櫟木、檜木等混生,並未形成純林。所以想要觀察到台灣粗榧,必須多在針闊葉混淆林中仔細搜尋,才能發現其芳蹤。

左:圖9,台灣粗榧之果實 / 右:圖10,台灣粗榧葉背之白色氣孔帶
左:圖9,台灣粗榧之果實 / 右:圖10,台灣粗榧葉背之白色氣孔帶

 

 

五、南洋紅豆杉

穗花杉科,常綠大喬木,葉線狀披針形,葉背有不明顯的淡黃褐色氣孔帶,種子具有紅色肉質假種皮,喜歡生長在潮濕陰暗的中海拔森林中(圖11)。南洋紅豆杉因為心材為紫紅色,木材細緻,是種高級家具用材,近年來科學研究發南洋紅豆杉含有紫杉醇,所以常被盜採。思源埡口附近的道路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有好幾棵的南洋紅豆杉,對於這類的珍貴樹種其實際位置不便公佈,不然很快的這些紅豆杉就會消逝在思源埡口了。

圖11.南洋紅豆杉
圖11.南洋紅豆杉

六、華參

五加科,又稱裏白八角金盤,葉為革質,圓形,葉基部平截至心形,基出5-7脈,葉下表面密被絨毛(圖12)。台灣特有種,生長於中海拔森林邊緣、灌叢中或開闊地。華參屬(Sinopanax)是台灣2個特有屬其中之ㄧ(謝長富,2005),也就是在台灣以外的地區,沒有發現過這一屬的植物,且華參屬在台灣也只有華參這個物種,所以這個物種在生態保育上的地位特別重要。思源埡口往南湖大山登山口的730林道旁,便有華參的蹤影,分布在林道兩側的林緣。

圖12.華參
圖12.華參

七、台灣青莢葉

又稱台灣葉長花,山茱萸科,落葉小灌木,花雌雄異株,簇生於葉表面中肋上,所以可以觀察到花直接長在葉子上的特殊狀況(圖13)。台灣青莢葉多分布於中高海拔潮溼地區,當您在思源埡口涼亭處休息時,順著中橫支線往南山村走,注意路旁的灌木便可發現這種花、果直接長在葉表面中肋的特殊植物了。

圖13.台灣青莢葉(照片由戴碧英提供)
圖13.台灣青莢葉(照片由戴碧英提供)

八、台灣檫樹

樟科,落葉喬木,樹皮呈縱向深裂,葉為菱形,核果球形,果梗為棍棒狀(圖14)。分布於全台中海拔地區,台灣檫樹比較喜愛樹冠開放的伐木基地或倒木形成的大孔隙,在這些地方可以接受到更多的陽光。台灣檫樹這一屬在全世界只有3種,中國大陸及北美各產一種,所以格外珍貴。台灣檫樹的葉子亦是寬尾鳳蝶幼蟲的重要食草,這種台灣特有的保育類蝴蝶,必須依賴台灣檫樹來繁衍族群。因此,台灣檫樹的保育價值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九、野核桃

胡桃科,落葉大喬木,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3~17枚,葉具毛,果實生長排列成穗狀,約有5~10顆(圖15)。在台灣多分布於中海拔闊葉林中,喜愛濕潤肥沃的土壤,胡桃類的木材呈褐色並具有黑色條紋,是世界著名的傢俱及裝飾用材。在中橫支線過南山村往思源埡口的路兩旁,仔細觀察樹幹挺直、樹高可達15m以上、葉為奇數羽狀複葉的喬木,便可發現野核桃了。野核桃在春天時展葉,嫩葉為翠綠色;夏天時樹葉轉呈深綠色,樹上掛滿一串串的果實;到了秋、冬之際,樹葉漸漸變黃褐色並凋落,只剩下直立的樹幹與粗壯的枝條。

左:圖14,野核桃果實(照片由李智群提供) / 右:圖15,野核桃之新葉
左:圖14,野核桃果實(照片由李智群提供) / 右:圖15,野核桃之新葉

十、湖北海棠

薔薇科,小喬木,葉卵形邊緣有鋸齒,花為白色,果為圓球形(圖17)。湖北海棠以往的調查記錄僅在思源埡口一帶發現,其生育地狹小且野外族群稀少,故被列為珍貴稀有植物。

圖16.湖北海棠(照片由李智群提供)
圖16.湖北海棠(照片由李智群提供)

參.結論

思源埡口一帶屬於櫟林帶上層之鞍部及溪谷森林,此地區因蘭陽溪上游支流向上侵蝕,常形成大面積的崩塌地與溪谷之演替早期植物社會(如台灣雲杉群團、台灣赤楊群團及台灣二葉松群團等,圖18)。另外在大葉石櫟群團的老熟闊葉林中,常具有稀有之極盛相森林物種(如八角蓮、金草、鱗葉石松等)。由於不同演替階段的森林鑲嵌出現,造就各種不同的生態棲位,使稀有物種之種數極為豐富。思源埡口具有高的物種多樣性、稀有物種及不同演替階段的生育地環境,在這種環境條件極具變化的地區,往往也是許多植物種類的分布邊界或匯集地,具有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保存之重要性與必要性。

 

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成立,有助於降低思源埡口地區之人為干擾、垃圾污染與採集壓力等問題,使得思源埡口地區之野生生物得以蓬勃發展並延續族群。

圖17.喀拉業山的大崩壁,崩塌後形成演替早期的植物社會
圖17.喀拉業山的大崩壁,崩塌後形成演替早期的植物社會

參考文獻

  • 呂勝由 (1996)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 (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62 頁。
  • 呂勝由、牟善傑 (1996)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 (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62 頁。
  • 呂勝由、牟善傑、謝宗欣、許再文 (1996)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 (Ⅵ)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66 頁。
  • 呂勝由、施炳霖、陳志雄 (1996)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Ⅲ)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63 頁。
  • 呂勝由、郭城孟 (1996)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 (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62 頁。
  • 呂勝由、彭鏡毅、謝宗欣 (1996) 台灣稀有及瀕危植物之分級-彩色圖鑑(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62 頁。
  • 李智群 (2005) 宜蘭縣思源埡口地區現生植群圖之繪製。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145頁。
  • 陳子英、劉啟斌、吳欣玲、葉清旺 (2002) 蘭陽溪的植群與保育。蘭陽溪生命史研究會論文集。45頁。
  • 陳子英 (2004) 蘭陽溪的植群分類之研究。台大實驗林研究報告 18(3): 171~206。
  • 謝長富 (2005) 台灣維管束植物的物種多樣性。第三屆台灣植群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50~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