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46期-宜蘭縣山區湖泊探查記行(上)

文/圖:陳秋霞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

雪山山脈北段 復興尖─松羅湖探查

登山界將中央山脈主脊3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由南而北以南一段、南二段、南三段、北三段、北二段、北一段稱之,由北一段的南湖北山,循稜向北延伸至東澳嶺段,筆者稱為中央山脈北北段;雪山山脈由武陵四秀中之喀拉業山(3,132m)向北延伸至福隆山段稱雪山山脈北北段。

 

中央山脈主脊自南湖北山(3,536m),迤邐而下巴都府山、拔都諾府山、發徒山,至加羅山段,以主稜二側為主,僅數個極小之池沼(圖1),從加羅山至太平山段地勢較平緩且湖泊聚集,多達近20個池、湖,此後除翠峰湖外,至東澳嶺段再難見此類型之池、湖,往下則有長埤湖、梅花湖,另有澳花神秘湖、南澳神秘湖等。

圖1 發徒山下鞍下的小池沼
圖1 發徒山下鞍下的小池沼

雪山山脈從喀拉業山北延下來,除鴛鴦湖外,復興尖山至松羅湖段較密集、往下亦有崙埤池、冷埤、坔埤、雙連埤、大湖、龍潭湖、太陽埤、雷公埤、水鴨湖等,及至三方向山至福隆山段亦有不少較小型之池沼。

 

擇以孕育蘭陽平原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二段湖泊較密集區,稜線海拔高度大約在1,300—2,100公尺、2,000—2,300公尺間之山區湖泊(以海拔高度1,000公尺以上為主)為介,是因台灣在海拔1,800至2,500公尺之間,是濕度最高的地區,霧氣瀰漫,「霧林」孕育出以紅檜、扁柏為主的檜木林,而北部的檜林甚至下降至800公尺左右。攤開宜蘭縣地圖,這二段山區以蘭陽溪為界,遙遙相對,自思源啞口以降至此段,地勢始漸開闊見平原。

 

檜木林帶降水量豐富,在兩山鞍部的窪地,易形成所謂的山地池沼,因附近森林涵養水源而形成,在陸域的森林中形成特殊的水生生態體系,由於彼此之間相距甚遠,物種基因無法自然交流,極易形成獨立演化的情形,所以山地池沼的生物種類頗具本土特色。閱讀郭城孟教授所著《台灣的生態環境》後,有感此段所造訪之池、湖,四週多為檜木林所環繞,環境較陰涼潮濕,樹幹枝條甚至地面都滿佈台蘚植物而形成苔林,應是檜木林帶形成的山地池沼與苔林;又紅檜、扁柏是台灣特有種,檜木成林應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生態環境,且是獨步全球的。

 

縱觀宜蘭產業近代發展,從噶瑪蘭人逐水草而居;清代水利快速發展,蘭陽平原的稻米產量一躍為台灣三大米倉之一;日治時代日人發現太平山扁柏、檜木林,很快的太平山林場,成為台灣三大林場之首,其發展過程均與「水」有密切關係。及至「觀光立縣」後的宜蘭縣,許多觀光景點,如冬山河親水公園、宜蘭河河濱公園等均以水為主軸。平地的水資源來自山區,要維持地面水資源的永續經營,就不容山林濫砍、變更林相,否則湖泊、水資源也會因此枯竭。

 

本文特擇此二段路線探勘過程,是希望呈現宜蘭自然生態之珍貴與獨特,同時期待人民一起關心台灣山林。

圖2 雪山山脈北段的檜木林
圖2 雪山山脈北段的檜木林

雪山山脈北段 復興尖─松羅湖探查

每當迷失在市區的道路時,只要抬頭看看遠方的山脈,路途則了然於胸。我喜歡用這樣的開場,也希望外地來的人,能多知道一點有關於宜蘭的,印記著「噶瑪蘭」的滄海與桑田。

 

守著蘭陽世代的二大山脈,其實登山界探訪的不算多,如有,也大多是單攻「山頭」的路線,很多現存淹沒在草叢中的小徑,是早期的古道、產道、林道,有製腦(猶可見腦窯之遺跡)、砍伐、種香菇等活動的遺跡;二座山脈栩栩如生,每回出門皆隨其稜脈起落,對大多數蘭陽子民而言,又有如遠山秘境、如許陌生,對盤踞蘭陽的山脈是否有過一點感覺?

 

曾經許下一個心願,要完成縣內二大山脈的踏查,友人說:二年內就要完成,心想:談何容易,就當一輩子的志業吧!也因此幾乎一有時間就上山,地圖路線早已烙印於胸,整座山脈一段一段的串連,但是,「踏查」的辛苦也讓很多山友卻步,是以只要有二人就可成行,帶著地圖、指北針、高度計、衛星定位儀及山上「家當」等,「辛苦」沒讓人駐足,能上山已讓人滿心歡喜。

 

多年來,行經台灣山川、海外名岳,常有人問哪裡的山最美?是那海潮拍岸龜銜朝日、柔靄餘睴下的山稜吧!

圖3 復興尖——松羅湖路線圖 (陳永琛繪)
圖3 復興尖——松羅湖路線圖 (陳永琛繪)

 

踏訪人員:游寶環、陳秋霞

踏訪日期:2002年4月5日〜8日

4月5日

 

每年清明節上山掃墓,習慣上家人幾乎全員到齊,沒有特殊原因「不願」缺席。2002年4月5日,掃完墓後,趕至員山加油站與友人會合已經12點多了,此段路線山界少有記錄。

 

二人成行,下午一點出發,雖才4月初,澳熱的天候已逼人發慌,入山仍未有涼意,直到行經北橫公路上,濃密的綠意方涼至心頭,不禁擔憂有關單位要拓寬本路段,這一條台灣林相最美的公路,不知可維持多久?14:30至北橫61.2公里處;15:35右上小徑,循小徑上行越過一山頭後,有一小營地(可搭一頂4人帳,沒水源)。之後一路緩上,16:20經一巨大倒木;17:30天黑,留下紮營過夜。

 

一路行來闊葉林相茂盛,正逢低層的根結蘭盛開,紫色的花雖舖滿山坡面,但難掩乾枯的容顏。四月天,該是蕨類、大地萬物欣欣向榮的濕潤季節,怎會呈現如此枯竭之貌呢?而樹縫中透出下方的北橫公路上,山壁上有水泥……。

圖5 台灣杜鵑高大成林
圖5 台灣杜鵑高大成林

 

4月6日

 

7:40出發,天清湛藍,松蘿懶洋洋、蕨類沒有生氣,林縫中陽光熾熱依舊。8:20路趨平緩,途中有白色電阻器,約30分後可見一窪地,唯已乾涸。續走漸有檜木、石楠(台灣杜鵑)、箭竹林;之後一路陡上,台灣杜鵑花雖開得早,但花瓣也皺皺的沒有生命力。9:30抵達復興尖(1,851公尺),從登山口上來到山頂這一段路,因常有山友來訪,路跡較明,往年台灣杜鵑開滿山頭,惟今花顏難尋,晴空下只見藍天更藍,不知已有幾日無雨,而雪山山脈的水又流去哪裡?果真水竭山枯。

 

10:00繼續行程,循稜線偏東陡下約100公尺,樹幹上的一葉蘭花苞初綻(圖4),一段陡坡後台灣杜鵑高大成林(圖5),林下幽然宜人,急著趕路而未做停歇(台灣的中級山幾乎都可見台灣石楠植群林相,根髯鬚、幹磐錯有緻,不禁納悶怎不見撰文為石楠)。叉路循稜取東行,12:10遇一沼地(不見水),旁有扁柏;5分鐘後至倒樹下再遇一有水沼地;上行有一營帳、雨布。翻越一小山頭後再遇沼地(又似沼池,因無積水只見泥沼,故以沼地稱之,面積較前者大),有一棵八角蓮立於側,背陽,葉大而亮麗(曾聞,識得八角蓮,得與蛇共眠)。

 

13:00抵一營地(約1,845m,有4頂4人帳),用午餐。13:35續行。14:00瘦稜上,至此路跡較明顯,春風徐徐;10分鐘後出樹林,視野開闊,回望尖山鶴立於群山巔,線條分明,前方巴山獨霸一方,氣勢渾然天成,路較明顯趨緩。15:55抵巴博庫魯山(2,101m)一等三角點,曾在此紮營,視野開闊,可任意展望南湖山區(圖6)、雪山山脈,石楠花環繞山頭,雲霧漸起。

 

16:10前行,2分鐘後遇叉路,左(西北向)往玫瑰西魔(前行約5分鐘,倒木下有水源,在此卸重裝,取水,為能多趕點路)。16:45取右(東行);17:02再遇叉路(右東南向下明池,約需3.5小時),取左(東北向)續行,自巴山下來至此路徑均在箭竹林中,林密、路緩,由於黑夜將至,只能低頭疾行,偶抬頭枯樹映入眼簾。17:35於林中紮營入睡,林下以扁柏居多。是夜風大,下了一場雨,「淹沒」了蘭陽平原……。

圖4 葉蘭花苞初綻
圖4 葉蘭花苞初綻
圖6 遠眺南湖山區
圖6 遠眺南湖山區

4月7日

 

6:52出發,陡下至約1,800公尺處,有一小水池為藺草谷地──以「小晴(情)池」(圖7)稱之,另側土馬鬃已乾枯。7:13續行;7:30經1,862公尺山峰;7:40抵一水池──以「大晴(情)池」(圖8)稱之,呈不規則長條狀,面積約30m×15m,其腹連結一小水池,想必為情人池的由來。8:25整裝出發,路徑右上方有一簡易獵寮,取左直行一路仍為箭竹林,路跡不明,往稜線上切銜接較明顯的路徑,路標在走一小段後也不見了。

圖7 小晴(情)池
圖7 小晴(情)池
圖8 大晴(情)池
圖8 大晴(情)池
圖9 棲蘭沼澤有淒慘沼澤之稱
圖9 棲蘭沼澤有淒慘沼澤之稱

 

8:45經1,860公尺山頭;9:28,於1,875公尺山頭小憩,稜線上右側樹林井然有序,應是人造林,左側森林蓊鬱蒼蒼是為原始林,砍伐之手至此分明可見。續行,9:40漸有芒草出現,回望巴山,人造林、原始林在稜線上勾勒出明顯界線。10:10抵棲蘭山(1,918 m),山頭沒找到基點,峰頂有櫻花、巒大山揪、扁柏等。10:35陡下,密林中出現一片綠意。10:42抵達棲蘭沼澤(天晴到此仍需步步為營,深恐陷入泥沼之中;若逢雨天,準陷無疑,是以又有淒慘沼澤之稱)(圖9),匆匆右切陡下,在密林、剌藤中突然眼前一亮,11:00到達了棲蘭池(圖10)。棲蘭池約海拔1,790公尺,池畔平坦幽靜,水池周遭物種豐富,青蛙忙碌覓食,蜻蜓、蝴蝶飛舞,靜謐湖面映照檜木林相……。11:35沒了路跡,循東北上切稜線,後偏東行;12:00至1,865公尺處,石楠老樹排列成道,林蔭下小睡片刻,讓身心沉澱。

圖10 棲蘭池
圖10 棲蘭池

 

一覺後霧已落下,深知「慘」字在後頭。雲霧中於寬稜下切,密竹中穿梭迂迴,直到15:00才接上「正途」。15:30,箭竹林下有一小水窪,應是穩定水源。15:55,左側凸稜可為營地,一路上老樹、倒木、箭竹、落葉,予人沉靜地依循著「山」的規則而行;16:25,途經2米高的落差後接上廢棄林道,左行(北向)一小段穿過檜樹樹洞,續陡下(此段路為南勢溪源頭上方,路面潮濕、碎石多又陡,需小心通過)。

 

16:42,下抵南勢溪源頭約1,545公尺處,日光斜影山壁外、狹隘溪谷昏暗天(圖11)。17:10,循溪行10分鐘遇乾涸瀑布,高繞後再下至溪底循溪下行。18:22,紮營,右上方有一獵寮痕跡。是夜,我們勉強整出一小塊屈身處,雖已入夜,雙眼猶未眠,靜靜地體會南勢溪上游的天地……。

圖11 南勢溪上游
圖11 南勢溪上游
圖12 滿水期的松蘿湖 (陳建志攝)
圖12 滿水期的松蘿湖 (陳建志攝)

 

6:55出發。07:18,左側有一支流,溪水匯流後北向,此後約1.5公里溪床平坦得出奇,流水潺潺,檜影搖曳在水光中,群鳥聚集,石縫中花草爭妍,自在行經其間。08:30,抵合流點(此處合流點不明顯,且在樹林內要留意),溪床寬闊中間有棵大樹,往東(右向)行去,水道切割出一條路徑,潮溼、松蘿飄逸,具原味林相之美。9:25,抵海拔約1,300公尺的松羅湖(又稱十七歲之湖);以10月至次年3月間為滿水期(圖12),枯水期則只剩下一條S形的溝流(圖13)。9:25,步向歸程。11:35,與帶著甘蔗的「程仔」會合,二人大口啃了幾口甘蔗,並與上山的獵人寒喧後,12:30抵登山口。

 

松羅湖已是大眾路線,已往溯松羅溪至松羅湖需一整天的時間,現從玉蘭茶園產業道路循本覺寺指標,登山口在本覺寺前約200公尺,車可停放在水塔旁,到松羅湖約4小時左右(來回約7小時),為適合一日或二日生態旅遊的健行路線。

 

本段(復興尖—松蘿湖)踏查路線雖起伏不大但稜線較複雜,且因鮮少人行路跡不明,若非嚮導帶路,不應貿然前往。

圖13 松蘿湖枯水期則只剩下一條S形的溝流
圖13 松蘿湖枯水期則只剩下一條S形的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