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5期-《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十:與海搏鬥:日治到戰後南方澳漁船海難事件之研究

2021/09/12 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  南方澳文化與人文|論文十

發表人 : 蔡昇璋 |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

評論人 : 戴寶村 | 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遺產研究所兼任教授

蔡昇璋研究員個人照
蔡昇璋研究員個人照

編按

2021年適逢南方澳漁港建港一百週年,這是一個反省與再出發的契機。開港一百年,對南方澳及宜蘭乃至全台灣的歷史回顧,都是極具意義的一年。因此希望透過辦理「南方澳漁港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集合海內學界專家的參與,進行國際研討論述與交流,為百年的南方澳漁港留下紀錄,作為探討新方向的基礎資料。

 

蘭博電子報為延續並擴大相關議題的討論,會後將發表的論文取其摘要及結論逐期刊載。

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報
2021南方澳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報

摘要

四面環海的臺灣,大海是「依海而生」討海人的生業場域,漁船則是其維生的重要載具。臺灣俗諺:『行船討海三分命』,意指在海上討生活危險性極高,面對變幻莫測的天候與海上風浪,隨時都有發生無法預測的危機,也可能會遇到如颱風、暴風雨、大風浪,或者機械故障、生病、受傷及船隻翻覆等海難事故,對討海人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因此,捕魚是一種既辛苦、危險又高的行業,每一次出海都用生命與大海搏鬥,原本出海是為了家而打拼,但卻離家越來越遠,有時甚至永遠回不了家。


本文以南方澳漁港海難事件為主題,希望深入探討分析從日治到戰後南方澳漁港所發生之海難事件成因、處置與救助,以1921年臺灣第一座近代化漁港—蘇澳漁港為核心,利用日治報紙、官方文書、地方志書、統計書等,彙整南方澳在建港後海難事件發生的變化情形,並且更進一步將目光延續集中在戰後1950-1970年代南方澳漁業發展轉變與海難事件關係上,從漁港的修復、擴建,到「巾着網」改良式漁法的普及,成為南方澳發展黃金期的主要漁業項目,及其與頻傳海難事件相互間的連動關係,來觀察「鯖魚故鄉」-南方澳漁港的興衰變遷。

----<論文全文請見檔案下載>

檔案下載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