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因美而良-文物銀行的實施策略與建議-總結

蘭陽博物館

-節錄自《111年蘭博文物銀行營運軟體規劃案成果報告書》

第166期-2024年7月

總結-文物銀行的目的、方法與推動策略

本計畫建議之「文物銀行」概要如下:

(一)目的
本計畫將文物銀行定位為「典藏4.0」計畫,重視「典藏與博物館公共服務」、「典藏與當代社會連結」兩大核心價值,突破傳統的文物典藏與管理模式,整合博物館蒐藏、展示與教育方法,發展主動而多元的文物收藏與運用機制,並重視公眾參與,以滾動式推進方式逐步累積建立宜蘭學內涵。

(二)方法
從核心到分散:文物的收藏管理從單一庫房,到逐步推動分散式基地。透過多元方案,開啟文物更多元的使用者,以及管理與使用場域。
從保存到活用:文物的收藏管理從保存取向,到保存與活用並重,同時整合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多元方法,建立文物多元的收存取用模式。
從單向到雙向:文物的詮釋,從過去由專家整理調查研究結果,到開放社群參與詮釋並重,透過社群參與詮釋,發掘大眾史學觀點的潛在文物。
從物件到知識:文物的典藏從過去著重實體物件的收藏,到以建構文物知識內容為重。文物的當代意義,不在僅以實體物件的收存取用為重,而在文物背後的記憶、故事與歷史。

(三)行動方案
文物銀行的行動方案概念圖如下:

圖1:文物銀行行動方案概念圖。
圖1:文物銀行行動方案概念圖。

前述文物銀行的行動方案、核心概念與文物運用方針、場域/合作對象整理一覽表如附表。

文物銀行的推動策略建議如下:

(一)主動發掘文物銀行的潛在合作對象,包括家族館、學校、廟宇、特色商店、旅宿、在地文化工作團隊等,規劃客製化的典藏與文物展演。

(二)積極發展文物詮釋內容與展演多元模式:展示、體驗活動之外,例如舉辦文物市集、文物故事書寫計畫、文物繪圖、文物二創計畫等,展現文物的故事性、趣味性,是民眾想借用文物的關鍵。簡言之,是「故事」讓文物有趣,而不是文物本身。

(三)同步推動文物銀行宣傳計畫:以文化部「藝術銀行」計畫為例,推動計畫同時,同步進行計畫內容與計畫成果的推廣宣傳,報導媒合案例、收藏進度等等。藝術銀行的宣傳平台包括FACEBOOK粉絲頁經營、youtube頻道等。

(四)辦理公開徵求文物借用計畫:前述合作對象、文物詮釋與展演模式的推廣,也可以透過辦理公開徵件,廣徵。

計畫資訊

計畫名稱:111年蘭博文物銀行營運軟體規劃案

計畫執行:黃貞燕教授

委託單位: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計畫時間:2022年

檔案下載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