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36期-過火

文:李心儀/圖:邱彥貴

宜蘭地區所流傳的俗諺,如:讚賞一個人本事高、能力強會說「若像二結王公」,「老三王公請得到,就免吃藥」,意喻若患得病症,請得到老三王公為其醫治,便可儘早康復。「請二結王公–尾步了」,請到二結王公出面處理,已經是最後的地步了。「驚王公生,嘸驚過年」,表示地方信重為叩答王公庇蔭,在聖誕過火之時,以豐富祭品叩謝神恩外,更大肆宴客,所花費更甚農曆過年。

二結王公廟主祀古公三王,左至右分別為:大王柳信、二王葉誠、三王英勇
二結王公廟主祀古公三王,左至右分別為:大王柳信、二王葉誠、三王英勇

 

二結王公廟過火儀式有別於他廟過火,是古公三王透過「發攆轎」與「擲筊」方式,尋得廟方刻意藏匿之乩童,以一種臨場直接方式,感受到宗教信仰不可思議之處。以及經古公三王指示,按傳統利用黑羊血,以神轎發攆和乩童現場開符方式,畫製過火時所使用的符令,而二結王公廟過火也因此著名於世。

 

過火活動主要係配合古公三王公聖誕而生,原古公三王公聖誕為農曆12月21日,王公廟在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三王公聖誕千秋當天,均會舉辦盛大的「過火」儀式,因與過年節日甚近,因而將王公聖誕改至農曆11月15日,並連同謝平安儀式一同舉行。有鑑於王公經年為百姓消災解厄,難免會染上不淨,因此藉著「過火」儀式,去除王公身上的穢氣,以永保廣大神力,也為信徒帶來好運。

 

在備妥炭火、「捉」到童乩之後,首先由工作人員向火堆摔灑鹽米,依科學說法,鹽可降低炭火的溫度;在宗教上鹽則代表雷電,米代表石頭,象徵打擊邪魔惡鬼。鹽米因燃燒產生令人振奮的劈啪聲,總指揮見時辰已到,揮下王公令旗,驚心動魄的過火隨之開始。過火過程高潮迭起,民眾紛紛脫下上衣在火堆上方揮舞,希望藉著王公炭火的神力消災解厄、永保平安。

工作人員將化有紅眼符的粗鹽灑於炭火堆前,除避邪除穢外,也可降低炭火溫度。
工作人員將化有紅眼符的粗鹽灑於炭火堆前,除避邪除穢外,也可降低炭火溫度。

過火流程

1. 過火前幾天,先由王公廟主事者向三王公擲筊請示過火木炭數量,通常都在一萬二千台斤左右,木炭大部分由信徒認捐。

 

2. 當天早上約七點左右起火,首先由三王公神轎點出火堆位置,再由資深工作人員點燃淨爐,進行淨場工作,然後用稻草襯底,鋪上鬆炭潑上煤油,再用王公符令點燃火種。為了幫助燃燒,廟方準備大型風扇起火,當燃燒穩定後,工作人員再陸續將堆置兩旁的木炭依鬆炭、硬炭順序拋入火堆之中,直到所有木炭均放入火堆後,由工作人員用大型鐵耙將燒得火紅的木炭推成山形等待過火。

 

3. 下午二點左右,準備過火的神轎陸續進入會場,其中有三、四頂神轎在現場起乩,準備去「捉童乩」(通常由大王公神轎率領)。

 

4. 經擲筊決定後,在火堆側邊設置「將斗桌」(王公的臨時指揮中心,通常位於火堆西側),並由神職人員進行過火前的各項儀式。

 

5. 三點左右,被「捉」到的童乩站在大王公神轎上,由三、四頂神轎開路進入會場準備參加過火。

 

6. 摔灑鹽米,準備過火。儀式總指揮(通常由廟方董事長擔任)見時辰已到,揮下手中的王公令旗,由三位手執黑令旗的信徒作前導,依序率先跨越火堆,隨後由童乩、大王公神轎組、二王公、三王公—依神格、本廟、分廟一一通過火堆。

神轎過火
神轎過火

捉童乩

童乩(又稱契子)是王公廟宗教儀式中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平時舉辦法事擔任王公的代言人外,在每年的過火儀式中,更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王公廟的「捉童乩」,起始於何時已不易考證,傳說早期在過火儀式開始前,童乩會藏在村落中的某戶人家,由三王公自己去找,每次三王公均能尋獲並且「捉」回來參加過火;但現今會通知主事者「童乩」所藏的位置,由帶頭的神轎去找。找到童乩後,馬上在該戶人家進行「劈額頭」及「穿銅針」等儀式,以彰顯王公神威,事後童乩雙腳踩上大王公神轎,由四名信徒抬著,繞行大二結社區主要街道,通常廟方會派出三位執黑令旗的信徒及數頂神轎在牌樓前迎接,一同回到過火法場,參加一年一度的過火盛事。

王公發攆抓藏匿於民宅的乩童
王公發攆抓藏匿於民宅的乩童

攆轎

王公廟的「攆轎」也是宗教活動重要的儀式之一。在進行攆轎前,必須先向神明述明緣由,經擲筊依神明指示,如需開壇問事,則與神職人員預約時間,備妥祭祀用品即可開始。法事一般在王公廟偏殿進行,由四至五名神職人員所組成的攆轎班負責,其中包括桌頭(執事者,是神明與信徒間溝通的靈媒),二名人員扛神轎,前者稱正乩,起鸞時呈現神明附身狀態,激烈的搖晃神轎;後者稱副乩,負責控制神轎,以避免失控而影響儀式的進行,另一名負責擲筊請示神明,確認儀式及相關指示是否正確,再一名則包辦祭品準備與雜瑣事務。整個儀式大約進行半小時,一般問事者事後均會向廟方添香油作為回報,然後安心的離去。

王公於舖有檀香粉桌上以攆轎棍書字指示
王公於舖有檀香粉桌上以攆轎棍書字指示

平安符

王公廟的平安符(俗稱龍符)遠近馳名,除了因古公三王神威顯赫外,也因為平安符的書寫過程充滿神秘及血腥色彩,更顯得特異與珍貴。一般宮廟使用的平安符,大多以黃紙(特殊用途除外)印製,再加蓋主祭神大印即可使用,法事用的符令通常則以墨斗或朱砂石粉書寫製成。然而王公廟流傳下來的平安符,乃是以黑狗血(俗稱黑羊血)與朱砂石粉以特殊配方調製,再安排童乩做法蘸筆書寫而成,並於每年三王公聖誕千秋的祭典中,由首位持黑令旗的信徒背負過火後方可使用。

 

通常社區或外地民眾,在購買新車、出外遠遊、當兵、考試或祈求康復時,均會至二結王公廟焚香祭拜,經擲筊同意即可獲得平安符一枚,永保平安。

發攆後,攆轎前者需扶攆轎代王公書符,以黑墨書於黃紙為「黑眼符」,以黑羊血書於黃紙為「紅眼符」。
發攆後,攆轎前者需扶攆轎代王公書符,以黑墨書於黃紙為「黑眼符」,以黑羊血書於黃紙為「紅眼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