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74期-濕地足跡

文/圖:賴擁憲(頭城國小教師)

冷埤 從末端的河道往湖水拍,前方水面的水禾已經堵住河道了
冷埤 從末端的河道往湖水拍,前方水面的水禾已經堵住河道了

蘭陽濕地生態社在最初的課程設計上,原來是以戶外生態旅遊的形式招募學員,課程的內容經常隨著地點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安排,地點的多樣性及生態豐度十分吸引人,例如,去自然湖泊上課,除了欣賞自然美景與生態解說之外,還會進行植被調查並繪製湖域植被分布剖面圖。本文將整理其走訪過的地點與活動紀錄,並以地圖繪製的方式呈現其濕地足跡。

 

課程安排的地點可依據濕地的分類「自然濕地」(表1)及「人工濕地」(表2)兩大類型。自然濕地即天然環境下所形成的濕地;而人工濕地則是屬於人造濕地中的一種,是以仿自天然濕地及以生物多樣性為重的系統規劃所設人為營造的濕地。

自然濕地

表1 宜蘭縣自然濕地工作足跡:請查看附件

 

冷埤—清除水禾
以下分享筆者於2008年在員山鄉的冷埤參與清除水禾之工作日誌。

 

水禾(Hygroryza aristata (Retz.) Nees ex Wight & Arn.)

禾本科(Gramineae)水禾屬(HYGRORYZA),為多年生挺水、浮葉或遊走水面之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披針形,長3-7cm,寬0.5-1.5cm,有短柄,莖匍匐生長,具有彈性,內含大量的氣室。莖節處生根,根為綠色。台灣地區尚未見花果。

 

台灣早期原產地於宜蘭蘇澳,但早已消失,現在以冷埤的數量最為龐大,但應非原生族群,可能是水族引進種。可生長在埤塘和河邊濕地。容易生長,為禾本科最親水的物種,亦是強勢物種。

水禾
水禾
水禾沒有固定的根
水禾沒有固定的根

初識水禾是在宜蘭一間鄉下學校的小池塘裡,一眼看見它,直覺是水中常見的雜草,根本沒有興趣了解這種植物的存在價值。

 

在接觸了水生植物和其棲息環境後,才發現,水禾竟然是冷埤水面上最強勢的優勢物種,想不到這麼不起眼的植物,竟然有著強韌的生命力。進一步觀察著它的植物體構造,才恍然大悟,原來它並沒有固定的根,而植物的莖摸起來軟軟鬆鬆,剖開一看,裡面怖滿全是像小蜂窩的小氣室,怪不得如魚得水般的,可以在水面上任意的移動,完全不受控制。

水禾的莖怖滿像蜂窩的小氣室
水禾的莖怖滿像蜂窩的小氣室

植物體生長方式就如同蟹腳般,分裂成兩兩向上生長。加上其向陽性強,因此,在冷埤7成以上的湖域面積都是它的生長範圍。

 

學員們均曾嘗試過清除水禾,因為山區無法利用大型機具清理,因此,只能靠著原始人力清除。我們以兩人一組,各拿著一個長竹桿,到水面上將一大片的水禾切隔一部分,用竹桿在水面上往下游出水口平推,彷彿推送一艘航空母艦般,相當緩慢而沈重,中途也需人力協助運送到出水口,而出水口處則需要更多的人將水禾堆高,目的是利用它和在地石材堆成一道牆,減緩水流速度,升高冷埤水面,同時也能清除一部分的水禾。

水禾的葉
水禾的葉

只是,當我們整整忙碌了大半天後,再回頭看那片水域,似乎只是在一片花海中採了幾朵花般,沒有什麼改變!那水禾,依然強勢的霸佔了它的地盤。透過這樣的勞動過程,其實,改變的不只是眼前短暫的現象,還有以往我們對「人定勝天」那份自信的思維。

忙碌了大半天後,再回頭看那片水域,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忙碌了大半天後,再回頭看那片水域,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人工濕地

在人工濕地的工作內容,除了一些水生植物採集外,也包括:營造樣區週邊植物調查與採集、營造生態池、製作解說牌、生態池進階管理、製作生態浮島、周邊設施修築等項目。

 

表2 宜蘭縣人工濕地工作足跡,請查看附件

玉田社區的生態池與人工浮島
玉田社區的生態池與人工浮島
利澤社區五股圳風箱樹定植後半年存活率為100%(邱錦和 提供)
利澤社區五股圳風箱樹定植後半年存活率為100%(邱錦和 提供)
左:參與2010宜蘭綠色博覽會漂流木景觀園藝設計競賽,創作設計『生態龍舟』 / 右:『生態龍舟』成品
左:參與2010宜蘭綠色博覽會漂流木景觀園藝設計競賽,創作設計『生態龍舟』 / 右:『生態龍舟』成品
承辦2010清溝社區生態龍舟競賽活動
承辦2010清溝社區生態龍舟競賽活動

羅東水資源回收中心—生態池進階管理工作日誌
以下分享筆者於2009年在冬山鄉的羅東水資源回收中心參與生態池進階管理之工作日誌。

水池布滿紅辣蓼、大萍、過長沙、白花水龍等水生植物和一些禾本科雜草
水池布滿紅辣蓼、大萍、過長沙、白花水龍等水生植物和一些禾本科雜草

羅東水資源回收中心大樓的兩側水池,其中一側的水池布滿紅辣蓼、大萍、過長沙、白花水龍等水生植物和一些禾本科雜草,我們要將其中生長過多的這些水生植物清除。另一側大多為濕生植物,只保留水社柳、過長沙和日月潭藺等原生指標植物即可,其餘如稗、李氏禾、紅蓼、白苦柱…還有不知道怎麼來的雜草就一併處理掉。

 

沼澤褲上身,手套戴上,工具上手,大家全付武裝,陸續下水,既然是工作,就是合作,開始分散區域動手,選定清除目標,這樣的過程在上課當中不斷的重覆且熟練,不同的是,每當動手拿起不一樣的植物時,它們的樣子其實是不同的,就好像是人類雖然是人類,但個體還是會有膚色、髮色等不同的差異,我們人因為看久了,熟悉了,所以,一眼就能比較出不同之處,但看植物就不一樣了,常常聽同事們在校園裡找不到桑葉,但我卻告訴他們說校園裡到處都有桑葉,他們卻不相信,差別就在於我視桑葉如人一樣,早已把它的特徵烙印在腦海裡,一眼就知。

 

所以,當我看到大萍時,就明顯的察覺這裡的大萍長得特別好,葉子特別大,而且因為環境十分廣大,還可觀察到大萍親代繁衍的情形,時而可見最大的母株周圍連著四株成熟的個體,這四株成熟的個體又各別連著三四個小個體,彷若「三代同堂」,十分有趣。而紅辣蓼和白花水龍這些水生植物也是一樣,長得十分茂盛,可以證明這些淨化處理過的水質,不僅無害,甚至還營養過甚呢!!

 

清除雜草時,引來一位老先生佇足靜看,他對於我們除草的行為感到很奇怪,但也沒多說什麼,只是後來,看我們陡手的慢慢把一堆草堆在一起再搬運上岸這個舉動覺得十分辛苦,他大概覺得這種雜草不是只要灑個除草劑就可以解決了,為什麼還要勞師動眾,一群人全下水去清除,十分划不來。他索性主動提議說他有一個耙子,可以把水草耙起來,十分省力。所以,這也是我們未來應該要去思考的,這種除草的行為,是要省時省力就好呢?還是為了要勞動而徒手自力清除而不假工具呢?

努力工作中
努力工作中

清除及整理完的這些水草該怎麼辦呢?如果有學員或其他朋友想要的話,就會直接送給他們帶回去復育,若沒有人需要的話,再做堆肥處理,這樣子的處理方式不僅充分利用植物的價值,更能有效管理生態池。

大家整理完水池後,就坐在水池旁休息,因為天氣悶熱,其中一位同學就在水裡泡泡腳,沒想到,他大叫著說:「有好多魚跑來咬我的腳唷!!」大家突然覺得很有趣,趕緊好奇的去看看怎麼回事。真的好多的大肚魚在他的腳四周游來游去,有些魚還真的用它的嘴”親”著他的腳!!
大家整理完水池後,就坐在水池旁休息,因為天氣悶熱,其中一位同學就在水裡泡泡腳,沒想到,他大叫著說:「有好多魚跑來咬我的腳唷!!」大家突然覺得很有趣,趕緊好奇的去看看怎麼回事。真的好多的大肚魚在他的腳四周游來游去,有些魚還真的用它的嘴”親”著他的腳!!
宜蘭水生植物復育班濕地足跡,綠點為自然濕地(編號同表1),藍點為人工濕地(編號同表2)
宜蘭水生植物復育班濕地足跡,綠點為自然濕地(編號同表1),藍點為人工濕地(編號同表2)

參考文獻

  • 賴擁憲(2010)。濕地生態工作假期的實踐-以宜蘭水生植物復育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檔案下載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
jpg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