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8期-逗陣來ㄎ一頭城牽罟囉!

林展慶 /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約聘規劃師

同心協力牽罟。
同心協力牽罟。

宜蘭山水嬉遊記-烏石港捕魚文化親子共學單日營活動

宜蘭海岸線綿長101公里,由蘭陽溪沖積而成的三角洲,長約40公里的沙汕,從蘇澳、五結、壯圍到頭城之間,每逢魚汛季節來臨,傳統漁村便會有著牽罟的活動。地曳網也就是俗稱的牽罟,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網具主要由兩段袖網和一個囊網組合而成,網口上設有浮子、下設有沉子,以便網具能垂掛在海中,同時又能挨著海底拖行。囊網長約12公尺,兩端各接一段袖網,袖網的長度視漁場環境及作業範圍而定,通常都在100120公尺之間,高度則由囊網口起向外逐漸降低,到最前端大約只有1公尺高,末梢再附結一段約100公尺長的曳網繩,以供拉曳之用。

 

 一組地曳網的作業中人數少則230人多則有560人,作業時除了搭舢舨船出海去下網的人之外,還要有一個在陸上高地觀察的看魚人,其他的人手則平均分成兩組,留在沙灘上準備拉網上岸。當看魚人發現魚蹤,做出指揮的手勢時,漁船先將一端的曳網繩交給岸上的一組人員,然後把船划向外海,一面以半弧形方向前進,一面把網具投入海中。等舢舨船再回到岸邊時,再將另一端的曳網繩交給岸上的另一組人員,然後兩組岸上的人員一面合力把網具拉上沙灘,一面向兩組的中線靠近。等到囊網全部脫離水面時再解開囊網,取出漁獲。在這個過程中,罟頭會透過「螺」吹響號召,作為各家漁民齊聚的依據,漁民在團結合作下鼎力相助、漁獲量分攤,正是俗話所謂的「倚繩分魚」之意。

 

牽罟在宜蘭已有200多年歷史,因人口外移加上漁獲減少,曾經停滯多年,社區耆老們有感於避免牽罟失傳,希望透過活動舉辦,傳承老一輩的技術,也要告訴下一代漁村居民互助合作精神,讓更多的人認識宜蘭在地人文風貌與自然環境。

 

蘭陽博物館為認識宜蘭的窗口,無論在展示、研究與環境教育的面向,希望讓大眾能藉由博物館更深入的認識宜蘭、認同宜蘭價值。蘭陽博物館長期致力於環境教育推廣工作,為喚起大眾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發展各式環境教育課程;本次與頭城的港口社區合作,期待能結合社區與博物館資源,讓宜蘭的捕魚文化得以保存,並讓民眾了解珍惜保護魚類資源的重要性。

在頭城海邊牽罟的漁船。
在頭城海邊牽罟的漁船。

活動內容說明

一、辦理日期:11073日、717(星期六)

二、辦理地點:港口社區、外澳海灘

三、參加對象及人數:1109月升國小三年級至成人,辦理2梯次,每梯次30人,未滿15歲需家長陪同參加。(其中原住民族或偏鄉地區 學校學生可提出證明優先錄取) 

四、費用:免費(本活動費用由環保局補助)

五、活動內容:

09:40~10:00 【報到集合】

10:00~12:00 【環教體驗-大海小釣手】藉由遊戲了解海洋漁業資源枯竭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方式。

12:00~13:00 【風味午餐-食在地】享用社區媽媽在地的風味餐。

13:00~15:00 【手作體驗-環保杯網袋編織】體驗古早漁民手工編織漁網的過程,編織成實用的環保杯網袋。

15:00~17:00 【螺聲響起-烏石牽罟綺麗】牽罟是宜蘭海邊許多長輩的記憶,過去近海漁獲多時,居民攜家帶眷一起來牽罟,並且共享漁獲,藉由社區導覽和實際體驗認識傳統的漁法,同時聽耆老經驗分享。

17:00~17:30 【回饋分享-許一個海洋的未來】過漁、海廢是目前海洋的現況,對於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孩子能做什麼,一起來討論並提出改變未來的行動吧!

六、報名網址:5月10日(星期一)上午10:00起開放網路報名,額滿為止

 

※課程將依據實際天候狀況作調整與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