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7期-有「撇步」的船長─陳春成

陳財發  /  李阿梅  /  黃麗惠

陳春成和賢伉儷合影
陳春成和賢伉儷合影

編按

南方澳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還具有相當多樣性的社群及人文特質,為了紀錄「討海文化」,蘭陽博物館從2016年起,進行「老船長口述歷史調查計畫」,每年邀請約20位退休老船長擔任報導人,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同時由專人當場進行錄音、錄影及照相工作,事後整理成詳實之文字紀錄。

 

《蘭博電子報》會逐期刊登,分享這些討海人的生命史。

北方澳煮飯仔王

陳春成,一九三八年十月廿九日出生於壯圍鄉過嶺的永鎮(昔稱三塊厝),父親以討海為業,在他人的船上任船員,作業的船是「帆船仔」,泊靠在壯圍「三塊厝仔」海邊。春成三歲時母親過世,父親再婚後搬到北方澳的大澳,在那裡蓋了一間「草寮仔」,繼妹繼弟後來都是春成在照養。

 

日治時期尾端,因戰亂民不聊生,臨就學年齡時的春成,家裡窮到連買教科書和筆記簿的錢都沒有,因此也就無法入學校讀書。春成家裡沒有田地,小孩子做不了什麼事,頂多只是到海邊釣釣魚,後來大一些,海邊有「牽罟」(地曳網),小孩子就去「倚繩仔」,十幾歲的小孩「牽罟」,其實人家也不太願意,因為連漁網都抬不動,因此能分得的漁獲也不多。

 

春成十四歲時開始隨父親到「烟仔空」掠「烟仔」(鰹魚),是「帆船仔」作業,此時春成已經會划槳,所以才能上船工作。回來南方澳後,就跟著他人的「帆船仔」討「繒仔」(聚光吸引魚群來,再以漁網進行捕撈),剛開始上船難免會暈船,但還好的是不會吐得很嚴重,同時在作業空檔時有得睡覺休息。

 

討「繒仔」一年後的冬天,春成堂叔在「掠大緄」(延繩釣),漁船上是有引擎的,於是就來叫春成到他的漁船煮飯,那時候春成很高興,因為討「繒仔」的環境不好,而且在那個年代,得要到北方澳幫人家「擔水」擔三年,才能夠應徵到漁船上煮飯的工作,可見當時船員職缺是非常搶手,就算要到漁船上討海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堂叔一找,春成馬上就答應。

 

工作的漁船是「喜九2號」,延繩釣作業,還有在鏢魚,這是春成第一艘機器船上的作業。煮飯時春成分到「5給」(零點五份),這在「煮食囡仔」來說,是全北方澳當中分到最好的薪水的,因為一般「煮食囡仔」最多分到「3給」就算是不錯的了,春成號稱自己是「北方澳煮飯仔王」。

老公仔成

煮飯一年後,船長認為春成的眼力好,就讓他開始站「架頂」,幫忙看魚蹤,春成體格算是相當好的,「起大緄」時一次都可以「起半艚」(以前延繩釣收網時都得靠人力來拉)。

 

當時漁獲載到南方澳販售後,漁船就泊靠在北方澳,春成借住在大澳的堂叔家。廿歲屆齡服役,退伍後還是在「喜九2號」工作,廿四歲那年,春成父親在過嶺鄰居家的船上工作,有一回鏢「丁鮸」(旗魚)時,因為風大浪大,不慎落海,那尾「丁鮸」雖然有鏢到,但父親被救起時也奄奄一息,漁船回到漁港後,還有一點氣息,但終究是回天乏術,那時在南方澳租房子,房東人很好,讓春成父親在租屋的家裡嚥下最後一口氣。

 

父親身後只遺留下三仟元給一群孤兒寡母,幸好這時春成已退伍回來在討海,必須撐起一家子的生計。這年冬天,春成就到南方澳父親落海逝前工作的那艘漁船,船名老早忘了,那時因為船員不好聘請,所以船東幾番來勸說,春成才在這艘船上工作將近一年。

 

後來「益昇」船東訂製一艘十幾噸的新船,找不到左手鏢,正在煩惱要怎麼辦,春成之前的同事便建議船東說:「老公仔成」(春成長相比較老成,因此朋友暱稱他為「老公仔成」)很會鏢魚,可以找他來當左手鏢。

 

春成在「益昇」工作三年,工作雖辛苦,但是鏢魚的成績很好,因此有賺了點錢。正鏢手是右手鏢,由船長擔任,左手鏢是二手,早上天濛濛亮時就吃早餐,吃飽後就得趕緊站上「鏢架仔」去幫忙鏢魚,一站上鏢架,除了吃飯、尿尿、鏢到魚才能下鏢架。春成鏢魚技術好,除了原有分到的份數外,另補貼「2給」的薪資,「益昇」的船主對他也很好,如果有捕撈到較好的魚,都會留給春成吃,還讓他帶回給「阿蘭仔」。

左圖:陳春成-漁會會員證。 / 右圖:模範漁民獎狀。
左圖:陳春成-漁會會員證。 / 右圖:模範漁民獎狀。

大姐頭仔

「阿蘭仔」是春成的妻子,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九日在北方澳出生,廿一歲時和春成結婚。春成在南方澳租的房子,恰恰就在「阿蘭仔」家的對面,因此倆人都有見過面,而且早就認識。結婚時,春成家請一位過嶺人來當媒人,到「阿蘭仔」家提親。因為沒有什麼錢,跟人家借了伍仟元,記得當時的聘金是三仟元。

 

「阿蘭仔」的個性比較「刺」(兇悍),有一個外號叫「大姐頭」,和春成溫溫的個性很是搭配。春成家請人來蓋房子時,人家都喊她「大姐頭」,那時候春成已有自己的漁船,曾經有好幾年的時間,南方澳沒有「花飛」(鯖魚)的魚蹤,於是春成就改掠「紅喉」(赤鯥),當時還曾掠到「角仔魚」(魏氏紅魴鮄),這是種大型的魚,好像戰車一樣,魚殼非常的硬,那時在海面上作業就會把魚給分解了,一天大約有將近十尾的收穫。

 

春成把漁獲帶回到家後,「阿蘭仔」把魚塊和「蒜仔頭」一起放在大鍋子裡煮,招呼大夥到家裡來吃,一次兩次後,每次要吃點心時,師傅們都會彼此呼喊著:到「大姐頭」家吃「魚仔湯」喔!於是「大姐頭」的名稱就這樣不脛而走。

 

家裡蓋房子前,春成的岳母有叮囑他們師傅們來蓋房子要做一些好吃的給他們,這樣他們更會用心把房子蓋得更好!於是春成把自己的漁獲:赤鯮、石狗公……等,毫不吝惜的帶回家讓「阿蘭仔」料理,此外「阿蘭仔」還將春成捕到的漁獲,每人分裝二到三斤打包讓師傅們帶回去,因此大家都認為「組子」的作風海派,真的就是「大姐頭」!

春成退休後自行研製冷凍庫
春成退休後自行研製冷凍庫

智慧的結晶

春成的岳父在他人的漁船上擔任船員,聽人說春成很會鏢魚,於是就買漁船讓春成當船長,那時候借了十萬元,五分利,借款先扣除利息,剩餘八萬六仟元剛好是買船的價格。漁船命名為「長雄2號」,由岳父、二位妻舅和春成共四人一起作業,春成首次擔任船長,這年大約廿七、廿八歲。

 

農曆三月廿二日交漁船,春成就開始整理「緄仔」,因為廿三日後就要開始作業,當晚九點多春成將漁船開出港,天微亮時到達「濁水喙外」(南澳外)「落緄」,這次的漁獲收入很好,當天捕獲到一尾「鐵皮」(黑皮旗魚)一百多斤、一尾鯊魚一百多斤、「巴弄仔」(銅鏡鰺)廿幾尾、「飛虎」八百多斤,下午就滿載返航入港。

 

春成任「長雄2號」船長以來,漁獲成績都很好,年度比賽若不是冠軍也是亞軍,獎牌數多到房子四面牆壁都擺放不下,後來岳父家改建成樓房時,獎牌就都丟光了,在「長雄2號」工作六年後,妻舅有意分開作業,於是春成買了一艘近十噸的漁船「長興2號」,漁船附有鏢頭,還是延繩釣近海作業,沒有竹筏。

 

春成說討海要有一點「奸」,若是在農曆十一月左右要釣「花飛」,就要在偏北一點的漁場,因為這是「花飛」來的方向,只要漁場對了,一定就會有好的漁獲成績;到了農曆正月,就要到「紅火心」(北方澳燈塔紅燈照射到海面上的「瀨」),除了漁場地點重要外,同時還要視天候的狀況,若是起南風,而且風力不算小而引起海流大的話,到「紅火心」作業肯定沒有任何漁獲,若北風剛好停止時出海作業,到「紅火心」作業反而會有很好的漁獲。因為「紅火心」較深,若南風起又海流大的話,魚兒就都潛在海的深處,不會浮上來吃餌,這時就要在漁港出去後一、二十分鐘航程,海流較不強的地方才會有漁獲。

 

父親的年代是在日治時期,那時候沒有機器船,要用划槳的手動帆船方式,討海非常艱苦,如果風大的話,船任由風吹的方向游走,要回港得要花費相當大的體力精神,有的還可能回不了!而現在的科技發展,漁船都有機械及科學來協助,討海環境實在便利友善太多了。春成四十幾年的討海歲月,都是近海的「現流仔」作業,他覺得討海要看個人的狀況,如果技術好因此有好成績的人,當然討海這途是很不錯的,有的人可能辛苦工作,卻不得要領而沒有好的漁獲,當然就不想再討海了。

採訪團隊與春成夫妻合影
採訪團隊與春成夫妻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