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41期-蘭陽博物館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成果報告(三)完

改寫自「蘭博館常設展問卷調查暨焦點團體訪談委託執行案成果報告」

蘭陽博物館成立已超過十年了。(蘭陽博物館提供)
蘭陽博物館成立已超過十年了。(蘭陽博物館提供)

編按

為了提供民眾從博物館獲得更優質的文化服務與體驗,蘭陽博物館執行了提升計畫,其中的「常新展亮點更新計畫」,透過觀眾問卷調查、焦點團體訪談等方式,希望反映不同群體的立場與意見,並以「宜學」、「宜居」、「宜遊」為目標,促進推動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願景、目標與核心價值。

 

蘭博電子報從報告中摘取焦點團體訪談、常新展規畫策略等逐期刊載,與讀者一同分享成果內容。

宜蘭博物館家族的發展困境與需要

(一) 博物館家族的困境

宜蘭博物館家族自2001年正式成立協會迄今已廿年,當年號召的『播種傳薪、種樹成林』似乎欲振乏力,連館舍之間也沒有了「家人」的感覺,這個過程到底出了甚麼問題呢?

 

家族的成立,確實是為宜蘭的博物館事業,啟發一條充滿無限可能的路,但卻犯了邏輯設定上的錯誤,以為『只要A就可以造成B』,但實際上『只要A就足夠造成B嗎?』,同時必須還有C、D、E…甚至更多條件才足以成就B,因此我們要問的是:

 

『只要把館舍召集一起辦活動、展覽就是博物館家族嗎』

 

『印製共同文宣、各館資訊掛在蘭博官網上就是共同行銷嗎?』

 

了解問題、面動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分析造成博物館家族推動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6點:

 

1. 欠缺館舍間溝通協調、串連的力量

博物館家族是呂理政老師提出,初期他扮演著家族館精神領袖的角色,協會正式成立後、溝通協調、串連的工作看似是協會的任務,但是民間組織有其運作的限制、隨著幹部改選輪替越來越形式化後,協會已失去對館舍的號召力,便同時失去領導的角色位置,而蘭博內部也因業務繁多,無人也無暇著力經營這區塊,偏重成為資源提供者的角色。

 

2. 館舍缺乏對『家族』的集體認同

『宜蘭是一座博物館』是當初凝聚館舍的理想與目標,『醞釀宜蘭文化的沃土』、『維護家園自然與人文的資產』,家族是因為這樣的集體認同而成形、民間有『親不過三代』的說法,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尚且如此,館舍間若缺乏對家族之所以為家族的認同感,自然就很難繼續走下去。

 

3. 未找出館舍對『家族』期待的最大公因素

家族館舍成員背景各異,對加入博物館家族的期待也不盡相同,有理想也有現實的需求,不可能全部都獲得滿足,策略上應選擇能得到最多館舍認同、可行性最高的項目去推動,才能持續累積出成果。

 

4. 各館人力素質難以掌握

若以博物館「典藏、展示、教育、研究」的四大目標來檢視家族館,會發現館舍間的人力資源差異非常大,真正落實這四大目標的寥寥無幾,大部份只有能力做其中一、二項,若沒有顧及這個前提,一廂情願辦理博物館的教育培力、研討等課程,設計館舍需派人參與的展覽、體驗活動,對館舍而言只會加強無力感或習慣應付了事。

 

5. 館舍是否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除卻公立館舍,一般民營館舍基本上來說就是一個事業體,要有自身的經營策略,提供怎樣的產品與服務?目標市場在哪裡?如何回應消費者(觀眾)需求?產品的生命週期如何調整改變?能否建立品牌形象?有沒有持續創新的能力……簡言之,館舍是否經得起市場考驗?若連自身基本的生存都有問題,哪來餘力參與博物館家族呢?

 

6. 資源的有效運用

博物館家族(包含協會)一直以來都有官方資源投入,先不論量的多寡,多年來的各式地方文化館(博物館)輔導培力、行銷宣傳、活動特展等等,究竟是『目的』還是『手段』?如果沒有思考清楚背後的需求是什麼,就淪為『為做而做』、『為辦而辦』,投入的資源是沒有發揮效益的。

 

(二) 博物館家族發展的需要

1. 串連的需要

(1) 共同目標→找出獲得館舍認同且願意共同努力去達成的工作項目

(2) 運作機制→能促成各館間相互聯繫和作用,且能有效運行

(3) 執行人員→明確賦予推動、促進任務執行責任的人員

 

2. 培力的需要

(1) 瞭解不同館舍的需求

(2) 提升館舍的博物館價值

(3) 經費或其他資源的支援

(4) 藉由實務操作進行培力

 

3. 篩選的需要

(1) 決定客觀篩選條件

(2) 館舍主觀參與意願

(3) 主持掌控者→現階段蘭博是最適合承擔此責任的單位

(4) 掌握館舍服務品質

 

4. 行銷企劃的需要

企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單一事件,先有概念與想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與掌握機會,去達成量化或質化的成果,和提案計畫不同,家族館涉及的主題領域多元,可行銷的內容與方法包羅萬象,但過往欠缺企劃的概念,大都是提計畫然後經費補助計劃內容執行的模式,已落入制式化的框架。

『常新展』主題構想

(一) 目的

1. 搭配彌補常設展不足之處

2. 營造新亮點促進回客率

3. 提升宜蘭博物館家族品牌形象

 

(二) 構想主題說明

1. 主題意象:原來蘭陽博物館在做這些事啊!

內容說明:

(1) 宜蘭博物館事業的願景藍圖

讓觀眾瞭解『宜蘭是一座博物館』所蘊含的生態博物館概念

(2) 認識蘭博的價值與功能

看蘭博如何推動宜蘭的博物館運動,以其在『展示』、『典藏』、『研究』、『教育』及『觀光』各方面的功能及投入資源,讓觀眾認識『博物館』存在的價值,不僅僅只是硬體建築及展示(覽)而已

(3) 蘭博辦過的特展

提供蘭博所辦過的各項特展資料,讓觀眾有機會進一步瞭解自己有興趣的主題。(資料提供形式待議)
備註:建議在館內適合空間列為常設展,未必要在預定常新展的空間內

 

2. 主題意象:哇!我也想要有這麼特別的宜蘭碗

內容說明:

(1) 展出宜蘭的歲時節慶與農特產,選擇較具特色者,與台灣碗盤博物館合作製作販售主題『宜蘭碗』,例如『媽祖』、『蔥蒜』、『鯖魚』…等,觀看展覽後可現場購買(或預購)

(2) 推動企業或單位認購主題碗(例:廟宇、農漁會、鄉鎮公所等),展出期間也可規劃聯合行銷活動

 

特色:

(1) 創造宜蘭新名產/伴手禮

(2) 結合傳統工藝、在地特色與博物館家族行銷宜蘭

 

3. 主題意象:你喜歡哪種顏色的宜蘭呢?

內容說明:

(1) 宜蘭的山、海、平原四季變化有著不同的美,挑選具有(顏色)代表性的景點做介紹,並與陳忠藏美術館合作,以畫作(既有或新作)搭配攝影作品,讓觀眾感受充滿藝術性的宜蘭顏色之美

(2) 現場設置觀眾留言區,讓觀眾表達喜歡哪種顏色的宜蘭,或其認為可以代表宜蘭的其他顏色(可搭配活動設計)

(3) 配合網路社群發起『#宜蘭的顏色』活動,鼓勵網友拍照分享心中認為屬於宜蘭的顏色

 

特色:

(1) 以美學行銷宜蘭,刺激觀眾感受

(2) 創造蘭博與觀眾互動溝通之機會

 

4. 主題:鄉鎮圖畫館遇見博物館家族
只靠觀光絕不會知道的宜蘭在地知識

內容:

(1) 在常新展展區中設置一固定區塊,每次介紹一個博物館家族成員,展示設計以固定規格、方便移動為原則

(2) 在蘭博展出後轉移至鄉鎮圖書館(列為固定展區),例如1號館在蘭博展三個月後移到宜蘭圖書館,蘭博接下展2號館,三個月後2號館移到宜蘭圖書館,1號館的展繼續移到另一個圖書館

(3) 12鄉鎮圖書館都有家族館展示後,可另尋適合之公共場所展示(例:大型醫院、學校、公家機關等),抑或到外縣市聯展,每個新增點繼續接龍展出,行之有年將形成宜蘭特色的博物館運動

(4) 展示每移到一個新據點,可以視情況媒合家族館與圖書館辦理教育活動,幫助館舍增加曝光機會

 

特色:

(1) 以行動博物館方式行銷博物館家族,不同於『行動列車』而是『編織網絡』的概念,因為在每個據點都可延伸出其他活動,從點到線而逐漸成為面

(2) 小而美的展示內容如何精簡有力,吸引並感動觀眾?可藉此培力家族館及展示設計人才

(3) 創造展示資源共享的網絡,讓展示物盡其用,同時滿足圖書館需要空間布置與辦活動的需求,也讓家族館有走出去行銷推廣的機會

(4) 展示內容方向強調凸顯宜蘭在地知識,有助加強家族館的博物館價值

 

(三) 解決問題

1. 跨界行銷,促進家族館之間以及與各界合作串連

2. 建立博物館合作網絡,培養、開發潛在觀眾

3. 展示資源運用極大化

 

(四) 預期效益

1. 多面向行銷宜蘭

2. 串連、整合宜蘭博物館家族

3. 促進宜蘭博物館運動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