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45期-彩蝶翩翩舞蘭陽 (三) 蕁麻科家族與蛺蝶篇

文/圖:頼建忠(宜蘭社區大學講師)

蛺蝶是蛺蝶科昆蟲的總稱,全世界約有5000種以上,屬於中大型的蝴蝶。此一類群的共同特徵是中胸粗壯發達,腹部狹小,前足退化收縮。在以前共分成環紋蝶科、蛺蝶科、斑蝶科、蛇目蝶科等,現今的分類則統合成蛺蝶科(Nymphalidae)。

 

蕁麻科的植物在野外非常常見,種類數量也多,多數的種類為人們所利用及食用,如青苧麻,在人類尚未發明化學纖維之前,它是人類織布所需的植物纖維之一,曾被廣泛種植販售。也有許多種類被應用在食品上,現在坊間仍然有在販賣的「草仔粿」,就是用青苧麻或鼠麴草所做成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青草的芳香。在野外它們當然也是許多昆蟲的最愛,在那些蕁麻科的植物上有那幾種的蝴蝶呢?就讓我們這個篇幅帶領大家進入蕁麻與蛺蝶的小小世界裡。

 

以下要介紹的9種蕁麻科植物在宜蘭十分常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就是喜歡水的環境,只要在較潮濕的山谷或溪流都可以見到他們,宜蘭縣目前有許多的步道,在每條步道上都能見到這些植物,也都能輕易見到以這些植物為寄主植物的蝴蝶。

青苧麻 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 var. tenacissima (Gaudich.) Miq.

別名:山苧麻、山茶仔麻、苧麻、苧仔

 

直立或攀緣灌木,高可達200公分以上。莖灰綠色,密生絨毛及粗毛,野外生長者分枝較多,人工栽種者分枝少。托葉基部癒合,早落。葉互生,柄上具毛,葉的形狀、大小、及葉緣鋸齒的變異極大,表面粗糙,葉背具有白色毛茸,闊卵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各種形狀皆有。花序圓錐狀,腋生,雄花花被4枚,雄蕊4枚,雌花花被管狀,花柱挺出,具毛。果實為瘦果,細小扁橢圓形,至成熟前都被宿存的花被片包覆著。

 

分布於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及馬來西亞,普遍生長於平地、中低海拔路邊及林緣。早年是先民纖維植物來源的一種,先民皆廣泛種植,取其樹皮曬乾,做為編織衣物及繩索之用。

青苧麻是先民用來製作繩索、衣服的主要纖維植物來源。
青苧麻是先民用來製作繩索、衣服的主要纖維植物來源。

水麻 Debregeasia orientalis C. J. Chen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4~6公尺。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6~24公分,寬0.6~5.2公分,先端銳尖至漸尖,葉緣具細小之細鋸齒緣,葉面具有稀疏細毛,葉背具有銀白細毛。花序腋生,果成熟後橘紅色,可食用。

 

普遍生長於全島低至高海拔較潮濕的地方,如溪谷或山凹處,其樹皮纖細相當堅韌,早期原住民亦拿來編織衣物及繩索之用。

左圖:細長披針狀的葉片是水麻主要特徵 / 右圖:水麻橙紅色香甜多汁的果實是鳥類的最愛,同時也是人們最佳的野外求生植物。
左圖:細長披針狀的葉片是水麻主要特徵 / 右圖:水麻橙紅色香甜多汁的果實是鳥類的最愛,同時也是人們最佳的野外求生植物。

長梗紫麻 Oreocnide pedunculata (Shirai) Masam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葉柄纖細紫紅色,葉卵狀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5公分,寬1.5~4.4公分;基部鈍圓,先端漸尖至長尾狀漸尖,鈍齒狀鋸齒緣。表面略為粗糙,背面淡綠色,基脈三條,側脈2~3對。雌花序有長梗;雄花數朵成簇無梗,冬末初春開花。瘦果卵形,扁平。

 

普遍分布全島低至中海拔較潮濕的地方,如溪谷或山凹處。

紅色的葉柄是長梗紫麻的特徵
紅色的葉柄是長梗紫麻的特徵

糯米糰 Gonostegia hirta (Blume) Miq.

別名:蔓苧麻

 

多年生草本或蔓性小灌木,莖斜上生長,多分枝,莖上著生短毛。葉倒卵形至披針形,對生,葉脈明顯3~5條,葉寬1.5~3公分,長5~8公分,葉兩面具有短毛,葉柄短。花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具梗,雌花則無,果小。全島低至中海拔地區皆可見。

常見於溪邊的糯米糰
常見於溪邊的糯米糰

密花苧麻 Boehmeria densiflora Hook. & Arn.

別名:木苧麻、粗糠殼、山水柳、水柳子、蝦公鬚、水柳黃

 

常綠性灌木至小喬木,全株被有細毛,分枝多,植株高可達4公尺左右。葉對生或近於對生,有柄,卵披針形至披針形,葉子大小變化極大,長度小可從2公分到24公分都有,葉寬也從1公分至7公分不等。主脈三條,托葉披針形,具細鋸齒緣。春、夏之際開花,雌雄異株,花密生腋出,呈穗狀。雄花序長約6至8公分,花被四裂,雄蕊四枚。雌花序長約10公分,花被二至四裂,花柱細長。瘦果扁球形,有毛,密集在果軸上。

 

分布於華南至菲律賓、琉球、台灣。普遍生於中、低海拔地區的開闊地、溪谷等環境,數量多。

密花苧麻
密花苧麻

水雞油 Pouzolzia elegans Wedd.

常綠灌木,分枝多,枝條和葉柄具貼伏且粗糙的毛。單葉,互生,革質,基部楔形,先端銳形,葉長1.4~7公分,寬0.7~2.5公分,鋸齒緣,葉卵形、倒卵形、菱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葉兩面均具貼伏毛,葉柄具密生貼伏毛,葉表面臘質發達,可阻隔強光。花序簇生於葉腋,果成熟後可食用。

 

普遍分布全島低至中海拔的向陽處,常生長於溪岸或礫地,極為耐旱。

水雞油常生長於溪邊石礫地的,圖為花序。
水雞油常生長於溪邊石礫地的,圖為花序。

咬人貓 Urtica thunbergiana Sieb. & Zucc.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最高可達1.3公尺,全株具刺毛。葉基部心形,寬卵形至卵形,鋸齒緣,先端銳尖、漸尖或突尖,長6~13公分,寬5.5~12公分,葉面及葉背都有刺毛及密柔毛。花序單性,總狀;雄花序位於較下部的莖上。

 

產於全島低至高海拔地區,北部地區較南部多。常登山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被咬人貓「咬」過的經驗,不留意地輕輕一碰,那種又熱又痛的感覺著實讓人永生難忘,雖然它是那麼不平易近人,人人見而避之,可是它的嫩葉又是那麼地好吃,川燙熱炒樣樣皆宜,在野外是極佳的野外求生植物。

碰觸後能讓人痛癢的咬人貓
碰觸後能讓人痛癢的咬人貓

闊葉樓梯草 Elatostema platyphylloides Shih & Yang

多年生草本。莖略呈「之」字形彎曲是本種最大特徵,基部有木質化之現象,嫩莖具有粗毛,漸生長後就變得較光滑,綠色。葉紙質,部分具粗毛,窄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5~30公分,寬2~9公分,鋸齒緣至細鋸齒緣,葉尖長尾狀,托葉長3公分,早落性。雌花序無柄,蝶形。

 

除恆春半島外,全島中低海拔地區潮濕地帶,尤其是溪流旁邊。

溪流環境常見的蕁麻科植物之一闊葉樓梯草
溪流環境常見的蕁麻科植物之一闊葉樓梯草

細蝶(苧麻珍蝶) Acraea issoria formosana (Fruhstorfer)

細蝶因其翅膀較為細長故名為細蝶,雌蝶剛羽化完成,雄蝶就趕過來交尾。
細蝶因其翅膀較為細長故名為細蝶,雌蝶剛羽化完成,雄蝶就趕過來交尾。

 

翅長約2.9~3.1公分,雄蝶較雌蝶小,因翅形較細長故名之。又因其幼蟲取食蕁麻科多種植物,故又名「苧麻珍蝶」,但牠的幼蟲並不單單只吃苧麻這一種植物,故取苧麻珍蝶感覺有點怪異。

 

成蝶翅表面橙黃色,腹面淡橙褐,兩面翅脈均有明顯的黑色斑紋,外緣處具有黑色的寬斑紋。成蝶在交尾後雄蝶會將錐形的受精囊硬塊留在雌蝶腹部的交尾孔上,以防止其他的雄蝶再與雌蝶交尾,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確切地留傳。

雌蝶將卵產在水麻的葉片上,注意看腹部末端有一個錐狀的物體,那個就是雄蝶的受精囊硬塊塞住雌蝶的交尾孔,以防止雌蝶再與其他雄蝶交尾。
雌蝶將卵產在水麻的葉片上,注意看腹部末端有一個錐狀的物體,那個就是雄蝶的受精囊硬塊塞住雌蝶的交尾孔,以防止雌蝶再與其他雄蝶交尾。

 

雌蝶產卵時會將卵集中整齊排列產在寄主植物葉子的背面,卵為淡黃色,圓球形,直徑約為1.0-1.1 mm,底部扁平,表面具有明顯縱脊。卵期約為5~6天左右。幼蟲孵化後具有群聚性,幼蟲期約需40~120天不等,視溫度而定,冬季以緩慢成長之幼蟲越冬。終齡幼蟲體呈長圓筒狀,體長約為35~40 mm,頭部褐色,表面光滑,各體節均具有棘狀突起。蛹略呈長棒狀,淡黃色具有黑斑,長度約為19~22 mm,蛹期約為15~20天。

左圖:細蝶幼蟲有群聚的習性,碰到危險時只其中一、二隻遭受捕食,其他的幼蟲就能趁機逃走,確保族群的基因能夠延續,好比人們說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幼蟲到了三、四齡時仍然有群集的習性。 / 右圖:細蝶產卵的方式有別於其他的蝴蝶,一般的蝴蝶產卵時大多將卵分散的產在植株上,細蝶則是將卵集中產在一個方。
左圖:細蝶幼蟲有群聚的習性,碰到危險時只其中一、二隻遭受捕食,其他的幼蟲就能趁機逃走,確保族群的基因能夠延續,好比人們說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幼蟲到了三、四齡時仍然有群集的習性。 / 右圖:細蝶產卵的方式有別於其他的蝴蝶,一般的蝴蝶產卵時大多將卵分散的產在植株上,細蝶則是將卵集中產在一個方。

 

終齡幼蟲身上的棘刺摸起來不會刺人,也不會有任何痛癢的後遺症,純粹只是虛張聲勢,嚇嚇沒有經驗的笨鳥,然而若碰到有經驗的老鳥時,恐怕就難逃鳥喙了。

 

雌蝶將卵產在寄主植物的葉子上,幼蟲孵化後馬上有食物可以吃。有時雌蝶會將卵產在幼蟲寄主植物附近。

左圖:終齡幼蟲身上長滿嚇人的棘刺 / 右圖:圖上這二隻雌蝶把卵產在藿香薊的葉子上,幼蟲孵化後就要花費時間去尋找自己可以吃的植物,若找不到就要面臨餓死的命運。
左圖:終齡幼蟲身上長滿嚇人的棘刺 / 右圖:圖上這二隻雌蝶把卵產在藿香薊的葉子上,幼蟲孵化後就要花費時間去尋找自己可以吃的植物,若找不到就要面臨餓死的命運。

黃三線蝶(散紋盛蛺蝶) Symbrenthia javanus formosanus Fruhstorfer

吸食冇骨消花蜜的黃三線蝶,翅膀腹面有一交叉的深褐色斑紋。
吸食冇骨消花蜜的黃三線蝶,翅膀腹面有一交叉的深褐色斑紋。

 

黃三線蝶是屬於中、小型的蛺蝶,展翅約3.5~4公分,雌雄斑紋及顏色相似,翅形略呈三角形,翅膀背面黑褐色,前後翅共有三條橙黃斑紋,前翅中室內之橙色斑分成兩部分。翅膀腹面黃褐色,前後翅有一深褐色交叉如「X」形的斑紋。成蝶喜吸食腐熟水果汁液或樹液,也常見訪花吸蜜。

 

卵淡綠色圓球形,表面有明顯縱脊,直徑約為0.9~1.0mm,卵期約為5~6天左右。終齡幼蟲呈長圓筒狀,體長約為32~38 mm,頭部褐色,黑或深褐色,表面密生細毛。身體為黑色,各體節背方著生許多棘狀突起。幼蟲期約25~30天,以幼蟲越冬。蛹黑褐色,體上有許多銀色小斑,密佈暗綠色不規則細紋,長約17~20mm,頭部前端有一對短角狀突出,中胸節背部隆起,腹部則彎曲,腹節後半部逐漸變細,蛹期約為20~30天。

 

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成蟲飛行快速,喜歡活動於開闊明朗之林蔭下或林緣樹叢間,幼蟲的寄主植物為青苧麻、水麻、長梗紫麻等植物。

全身都是棘刺的幼蟲群聚取食水雞油
全身都是棘刺的幼蟲群聚取食水雞油

姬黃三線蝶(豹紋盛蛺蝶) Symbrenthia hypselis scatinia (Fruhstorfer)

姬黃三線蝶與黃三線蝶在外型上長得很像,若只看翅膀背面很容易混淆,一樣都是黑褐色,前、後翅具有三條黃斑,唯一的區分是在前翅中室的黃斑,本種的黃斑沒有斷成二截,而黃三線蝶則斷成二截。腹面的斑紋則較好辨識,本種的腹面為黃褐色及如豹紋的黑色斑紋。

 

卵淡綠,圓球形底部扁平,表面有明顯縱脊,直徑約為1mm,卵期約為5~6天左右。終齡幼蟲長圓筒狀,體長約為31~37mm,頭部灰褐色,表面密生細毛,各體節皆有棘狀突起,幼蟲期約為25~30天。蛹褐綠色,17~20mm,棒狀,頭部前端突出不明顯,背部有小型錐狀突起,中胸節及第三腹節背方隆起,腹節彎曲,其餘各節逐漸變細,蛹期約為20~30天。

 

分布於全島低、中海拔山區,以中部的數量較多,在野外之族群數量較黃三線蝶少,成蝶喜訪花或吸食腐爛水果,也常見停棲地面吸水。

訪花吸蜜時遭躲藏於花朵後面的三角蟹蛛捕食
訪花吸蜜時遭躲藏於花朵後面的三角蟹蛛捕食

紅蛺蝶(大紅蛺蝶) Vanessa indica (Herbst)

翅長2.8~3.3公分,中大型蝴蝶,雌雄相似,雌蝶的翅形略大。前翅翅端為黑色,具白色斑紋,中央為橙紅色,翅基為茶褐色,腹面顏色與翅表相似。後翅褐色,外緣橙紅色具有黑點斑紋。腹面顏色較深,斑紋複雜。

 

卵淡綠色,圓球形底部扁平,表面有明顯縱脊,直徑約為1mm,卵期約為5~6天。終齡幼蟲體長約41~49 mm,長圓筒狀,體呈黑色,頭部黑色,各體節背方具6~7枚棘狀突起。蛹長橢圓形,22~26mm,黃褐色,具黑褐色不規則細紋,中胸背部隆起,腹部彎曲,背部具有小型錐狀突起,蛹期約為15~30天。

 

成蝶較喜歡在開闊地活動,飛行迅速,具有領域性,成蝶喜歡吸食樹液、腐熟水果、動物排泄物,偶爾也會吸食花蜜。幼蟲寄主植物為蕁麻科的咬人貓,榆科(Ulmaceae)的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等植物。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包括西伯利亞至中國大陸及日本、中南半島、緬甸、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蘇拉維西及非洲等地區。

紅蛺蝶翅膀背面
紅蛺蝶翅膀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