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24期-《家,遮是博物館》──八甲休閒農場

黃淑瑩 / 時任《在宜蘭》雜誌總編輯

黃玉明認為八甲不是他個人的財產,而是屬於全體員工,這裡如同是一個光與愛的生命共同體。
黃玉明認為八甲不是他個人的財產,而是屬於全體員工,這裡如同是一個光與愛的生命共同體。

編按

2012年出版的《家,遮是博物館》取國語的『家』與台語的『遮』(tsia,這裡)同音的雙關語,其用意在凸顯地方小型博物館的角色。入選的12個館舍裡,皆是與主題「家」環環相扣,有些是用自己的家當作博物館,有些是家族參與經營,也有因為家人的關係而成立博物館,更有具家園意義的社區博物館,而有的則是對宜蘭人具有廣泛家鄉情感與文化代表性。

 

《家,遮是博物館》以故事性的手法介紹館舍,採訪主要成員做深度訪談,一片一片拼湊起「家」的形狀,蘭陽博物館節錄其內文,將每個特色館舍逐期刊載。

黃玉明:養殖界的拼命三郎

黃玉明,41年次,出生員山鄉雙連埤的九芎林,16歲到台北討生活,繼之到屏東枋寮當鋸木工人,18歲回到家鄉,種水果、養魚為生,民國78年將養殖事業移到尚德村,因為當地地名叫做八甲而取名八甲魚場,常有人誤以為魚場有八甲大,其實魚場的面積是2.2公頃。

 

出身貧困,學歷又低,自認天生資質差的黃玉明,像牛一般任勞任怨,比別人多花5倍的力氣去工作,他認為窮困是『事實』,但不是『應該』,他吃別人沒吃過的苦,要求自己比別人用心,別人不願做的事他攬下來做,讓人喜歡跟他共事,老闆也欣賞,任何環境他都要走在最前頭,在群體中,則要當最好的那一個。

 

從金魚王、香魚達人到首創本土魚子醬

抱著這樣的態度,黃玉明成為養殖業中的名人,養金魚被稱為金魚王,因為金魚品種最多,產量最大,品質最佳,還獲得77年十大傑出農村青年的表揚;45歲那年,他首創在平地養香魚,一年收成二季,香魚帶卵,產量又高,被封為香魚達人;近幾年投入養鱘龍魚,研發製作高經濟價值的魚子醬,也是台灣頭一人。業界稱他是『拼命三郎』還不夠,要『拼命十三郎』才足以形容。

 

生於窮困的年代,來自困苦的家庭,並沒有影響黃玉明對別人的關心,與對社會的責任感。來到尚德社區廿幾年,早期擔任社區理事,大家做義工,他為了事業打拼,無法經常性參與,每年社區旅遊他都會樂捐,直到現在,依然每年會捐款給社區。尚德公園靠八甲漁場的這部份,他也認養維護整理,種了許多樹,社區邀他擔任幹部,他表示不要頭銜,付出只因為這是自己的地方。

 

在希望中迎接陽光的人生態度

黃玉明認為心態決定一個人會做什麼事,他喜歡用賭博來舉例,別人賭博是想著要贏多少錢,所以會一直想再下注,沈迷其中,但他陪伴親友同樂時,便先設定好以娛樂為出發點,要輸多少錢,到了底限就打住,根本不可能上癮。又例如辦活動,他都是先設定以把事情做好為出發點,預算需要支出多少來支援,如果活動結束,支出的錢沒那麼多,心裡會多幾分高興,反觀如果是先盤算要從中獲取多少利益,一旦沒達到預期目標,就會顯得失望。正因為這樣的心態,讓黃玉明的人生總是在希望中迎接陽光。

自認天生資質差的黃玉明,總是比別人多花5倍的力氣工作。
自認天生資質差的黃玉明,總是比別人多花5倍的力氣工作。
正因為黃玉明的積極正向心態讓他的人生總是在希望中迎接陽光。
正因為黃玉明的積極正向心態讓他的人生總是在希望中迎接陽光。

力挺蘭陽戲劇團: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黃玉明是員山鄉草根聯誼會的創會會員,83年左右,全國第一個公立歌仔戲團—蘭陽戲劇團,在政治操作下,預算在縣議會審查時遭刪除,各界籌組後援會聲援,聯誼會是其中一員。因為歌仔戲的發源地在員山,田秋菫女士邀請他參與籌備會議,他覺得義不容辭,想不到被推舉為後援會會長。黃玉明說自己當時是『菜鳥』,當上會長,要在公開場合講話,上台時手腳都會發抖。

 

那段時期,八甲魚場在一些公共場所如三星安農溪分洪堰、員山公園、羅東運動公園等處放養錦鯉,錦鯉由魚場免費提供,管理單位則允許他們擺設飼料機。蘭陽戲劇團後援會為了舉辦募款餐會,以及媒體新聞宣傳等事宜,幾乎每天晚上都開會討論,當大家散會回去休息了,黃玉明還得四處去幫魚飼料機補充飼料,三更半夜才回到家,天一亮照樣起床工作,讓後援會的幹部相當感佩,不捨他『日出而做,日落還要做』。

 

損失換取經驗,轉型降低風險

因為全心投入後援會,魚場疏於照顧,導致遭到傳染性病毒,死傷很多,那一年營運的損失超過400萬元,但是黃玉明毫無半句怨言,他認為不管是什麼事,自己做的就自己承擔。這次經驗也提醒他,做任何事都不可輕忽,否則帶來的損失會非常慘痛,因此讓他對任何事都更加地專注、謹慎。

 

養殖業是一種高風險的行業,因為密集飼養,一旦有病毒傳染,結果通常就是全軍覆沒。民國87年間,錦鯉養殖已經進入夕陽產業,不幸發生錦鯉的泡疹病毒,八甲損失不下千萬元,據黃玉明估計,全球養殖業者損失達上千億,所幸當時八甲已經轉型養殖香魚成功,這也讓他深刻體會到,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必須同時經營兩種事業,當一種遭到淘汰時,還能保有另一種,才得以繼續走下去。就如台灣加入WTO之後,中國觀賞魚削價競爭,台灣一尾要20元,他們只賣3元,而台灣觀賞魚的熱潮也已退去,黃玉明遂從觀賞魚轉為飼養食用魚。

八甲休閒農場中的二層樓主題餐廳
八甲休閒農場中的二層樓主題餐廳

『八甲是一個生命』的企業責任

不管投入任何事業,黃玉明都告訴自己:不可回頭!因為失敗是多了一次經驗,一遇到失敗就回頭,是把寶貴的經驗浪費掉,堅持到底的人才能成功。他認為上等人藉別人的成敗為經驗,中等人拿自己的成敗為經驗,下等人不知何謂經驗,所以他喜歡聽同業談經營理念,參考別人的經驗,加以修正、融合,結果是好用又減少成本。

 

黃玉明之所以總是小心翼翼,背後真正的動力是對家人的愛,身為一家之主,他怕自己垮下去,家人無法承擔,這一份責任感,也讓現在的他,期許自己成為孩子背後支持的力量。

 

二個門外漢合夥開香魚餐廳

農委會在民國90年推出『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計畫』,黃玉明體認到農業是初級產業,靠天吃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走向觀光服務業,在朋友及相關單位的鼓勵下,決定進行產業轉型,和朋友合夥開餐廳。

 

黃玉明本身的專業是養殖,合夥的股東又是個水電工,廚房、外場請的大都是在地社區的婦女,裡裡外外、大大小小全是門外漢,沒有一個人懂得餐廳經營。餐廳在民國92年開幕,黃玉明的大女兒黃螢曦正值大學三年級,利用課餘時間回來幫忙,她感覺八甲就像是一間大型的家庭餐館,無法提供專業的餐飲服務,所幸,後來找到一位曾在大飯店當過中餐主廚的宜蘭人,願意協助,以自家魚場生產的香魚作主題,讓餐廳逐步上軌道。

 

第二代接班的責任與使命

71年次的黃螢曦,大學主修平面攝影,因為不喜歡台北濃厚的商業氣息,也不想把興趣當作謀生工具,畢業後決定回來參與餐廳的經營管理。她自承從小就很黏爸爸,即使到國中、高中還是,父親早上四、五點就要起來去壯圍餵蝦子,然後到運動公園補充魚飼料,她都會吵著要跟,只要能在爸爸身邊,再早起也無所謂。父親捨不得孩子吃苦,但在一旁觀看的她依然能體會到養殖業的辛苦,不管寒流來還是出大太陽,都要下水,而且照顧魚兒要隨時注意氣候變化,比照顧小孩還難。

 

黃玉明力求照顧家人三餐溫飽到物質生活需求,看在黃螢曦眼中,是父親對子女的愛與關懷;作為接班的第二代,承襲自父親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她追求的是為自己的人生定調,追求人生價值之所在。

 

每位員工都是家人

『八甲是一個生命』黃玉明如此說,他認為八甲不是他個人的財產,而是屬於全體員工。黃螢曦受父親影響,希望像家人一般對待員工,讓大家都以身為八甲的一份子為榮。剛接管餐廳,她感受到有些人會覺得服務業沒尊嚴,在客人面前身段要軟,很卑微,她想辦法建立榮譽感,跟大家一起成長,也設計健全的福利制度,卅位正職員工,由公司出錢,定期做全身健康檢查,每年有員工旅遊,二年就出國一次,平時有獎勵獎金,甚至除了年終獎金外,還有小年終。

 

令人感到溫馨的是,八甲還設有員工子女獎學金,只要學業成績平均80分以上,或成績在三名內都可以申請,背後設想的動機是,因為服務業在週休二日是最忙碌的,員工無法休假陪伴小孩,公司為了鼓勵孩子讀書,要能體諒父母辛勞,同時也讓父母安心,特地設立獎學金。除了對員工的責任,黃螢曦未來想也嘗試推廣週六、日的市集,免費提供八甲場地,提供在地果農販售季節性農特產品,讓那些種出好果子,但卻不懂行銷包裝的農民,藉由地產地銷來增加收益,盡一份八甲的在地責任。

八甲休閒農場的古早味水車
八甲休閒農場的古早味水車

自食其力的光之家族

進入八甲漁場的大門口,會看見一棟樸實的舊平房,有人建議說那裡是門面,應該加以整建,但黃玉明感念那是他們夫妻創業的地方,飲水思源,他不想整修或改裝。一進門,屋內牆上掛著一幅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的書法,是黃玉明最為推崇的,他不時以麥帥的禱詞來勉勵自己,同樣的心情,也呼應在自己孩子身上。他強調人需要靠自己自食其力,就像螢火蟲一般,是靠自己發光照亮自己,所以將女兒取名叫螢曦,螢火蟲加上晨曦之光;而除了光,他認為男人要浩浩蕩蕩,心胸坦誠,所以兒子取名叫呈皓,不難看出他對孩子的期許。

 

父母心、石磨心

黃玉明表示,二年前一次颱風天,魚場跳電,水車(1)一停,失氧30分鐘魚就會暴斃,一池魚有二、三噸的產量,損失金額約60萬元,全部損失加起來要上千萬,在風雨中處理電的問題,一不小心漏電命就沒了,之前的他會急著搶修,但那一刻,他心裡突然出現一個念頭:錢再賺就有,還是命比較重要。然後,他坐下來想了又想,應該讓兒子接手魚場嗎?。因為這樣,黃玉明不主動鼓勵孩子接下魚場經營的工作,一來怕孩子吃不了苦,二來也不希望他這麼辛苦。但是問他:『如果孩子自己想要做呢?』黃玉明露出笑容說:『那我會覺得很安慰!』

 

黃呈皓,72年次,大學讀的是人類學,退伍後原本在八甲餐廳幫忙,眼見餐廳在姊姊的負責下日趨穩定,想找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剛好魚場欠人手,他決定移轉到魚場工作,黃玉明剛開始對此持觀望態度,他希望兒子要知道『工作』是什麼。黃呈皓表示,小時候住在山上,跟著爸爸到溪邊、河邊四處捉魚,家裡還有養水鹿,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知道父親很辛苦,但是並不瞭解,深入體會是自己真的踏入這行之後。香魚在天亮後才開始進食,在魚場工作,夏季四點半左右起床,忙到晚上六、七點,冬季的話大約六點半起床,傍晚五、六點下班,一天餵食三次,每天都要清理魚池,同時從糞便、水性去瞭解魚的狀況,每一池都不同,然後依此調整給予的飼料量。黃呈皓說父母親有多年的經驗,會教導他們,不過這些經驗的傳授,還是要自身從做中印證才真的懂。

游智翰:八甲魚場第一把交椅

香魚養殖是宜蘭的特色產業,全台灣香魚一年產量約2000公噸,有八成是在宜蘭,八甲目前年產量約80 ~100公噸。因為持開放的態度,沒有設定自家人接班,黃玉明對香魚養殖技術並不藏私,他希望讓能幹的年輕人接手,魚場才可永續經營。68年次的游智翰,就讀蘇澳水產海事學校就來八甲實習,那時完全不懂養殖,後來因為這裡的工作環境好,越做越有興趣,便也不覺得辛苦,退伍後,就來八甲上班。黃玉明對他的認真負責十分肯定,誇讚他的執行力是100%,很樂意將所有知識傾囊相授,認定他是八甲的第一把交椅。

 

在八甲學到課本沒有教的東西

游智翰也相當感恩黃玉明的教導,他表示學校書本上學的都是數字,是死的東西,老闆教的是實際運用得上的知識。例如,書本上寫說香魚產卵期大約在幾月到幾月,但實際上要配合氣候條件;書本上說一池香魚要餵多少飼料,可是沒教怎麼餵的細節,實際上,飼料丟下水池的位置便是一門學問,要讓香魚吃得到,不會浪費飼料,避免水質受影響,都是課本上沒教的事。

 

如何依據氣候變化,判斷餵食的量也是竅門,像天氣熱,寒帶性的魚就不能餵食,天氣冷,熱帶性的魚就不能吃東西,不然溫度到達它們的臨界點時,會引起緊迫性腸胃炎,魚隻會脹死。

 

游智翰表示,在這裡,不只要學養魚知識,還要修氣象學,而因為海洋資源保育的環保問題,在漁業科技越來越發達,捕獲的量卻越來越少的過漁情形下,未來對養殖業的需求會升高,所以還要學會行銷。

游智翰感謝黃玉明的教導,在八甲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游智翰感謝黃玉明的教導,在八甲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給台灣淡水魚一個家

八甲目前魚池有1.5公頃,香魚養殖佔50﹪,鱘龍魚約15 ~20%,其餘的是錦鯉、金魚及生態解說池。生態解說池一部份是台灣淡水魚的復育,一部份則是外來種的收容所,政府農業單位有捕捉到外來種,像巴西龜、垃圾魚、鱷魚龜,八甲會代為收養,幫忙解決無處可去的問題。

 

利用既有資源做有意義的事

『不能看著台灣淡水魚從我們的環境中不見!』黃玉明表示,七、八年前原本想做台灣魚類博物館,但是資深的台灣魚類研究者曾晴賢老師提醒他,看日本在相關領域發展的經驗,一旦成立博物館,經費、人力及維護管理上,都需要相當大的支出,但是收入來源卻有限,結局都是失敗的。曾老師指出這條路很難走,一語驚醒夢中人,讓黃玉明轉而思考,未必一定要用博物館的形式,不如利用既有的環境與資源,來做有意義的事。

 

黃玉明認為有些人有時間想做事,但是沒有環境,他是有心有環境,大家分工,就能做出完美的事。一些參與台灣原生魚類協會的人士,新莊國小鍾宸瑞老師,台北的周銘泰,台中的廖祥凱等人,基於愛護台灣魚類的心,知道他也喜愛原生魚類,會將採集到的魚送給他飼養,宜蘭在地有的,他便自己去收集,八甲提供環境保留魚種復育,提供學校、學術單位需要,擔任接軌的角色。

 

魚場目前飼養的台灣淡水魚有保育類的菊池氏細、台灣白魚、台灣細、飯島氏麻魚,瀕危的七星鱧、土虱、條紋二鬚、革條副、高體、青魚等,蓋斑鬥魚原本為保育類,近年因為人工繁殖多,已經解禁。

 

認識台灣淡水魚與外來種的生態教育

黃玉明指出,一些淡水魚是在田底、小水溝、靠近沼澤的水堀產卵,農藥的使用,尤其是除福壽螺的藥,讓他們無法延續生命,而人為對棲地的破壞更直接,溝渠水泥化,棲息空間跟食物來源都受影響,再來是外來種的競爭,會吃掉小魚。其實,環境好,這些魚自然就會繁殖,因為原生種早就適應台灣的氣候環境,並不需要特別照顧,比較特別的是像俗稱牛屎的高體鰟鮍,因為生態習性較特別,與田蚌共生,要將於卵產在田蚌的殼中,而田蚌的幼苗則附在魚身,長大才脫離,像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用人工方式復育,刻意營造兩者共生的環境。

 

黃玉明認為保育工作的重點在全民意識,所以要教育,八甲入場並沒有收費,可以讓更多人來看,發揮生態教育的功能。像收容的外來種水族,他們在解說時,會問遊客為什麼會有外來種?來源大都是進口、走私,他們會提醒不要因為一時喜歡而去養,又因為其他原因而隨意棄養,一些侵略性的品種在野外建立族群之後,會影響台灣原生種的生態,更嚴重的,像鱷魚龜的利牙能咬斷人的手指頭,還有大型鱷魚會要人命,這些外來種被棄置野外,變成我們的環境危機,不可不慎。

黃玉明透過教導遊客認識外來魚種推廣生態教育
黃玉明透過教導遊客認識外來魚種推廣生態教育

想做沒產值但有價值的事

拼命十三郎黃玉明這幾年總說年紀大了,又是電子文盲,沒辦法跟時代接軌,想退休了。真正的原因是四、五年前,因膝蓋紅腫,就醫並未好轉,不斷地檢查、就診找原因,那段期間整個人的體力大受影響,原本的工作有點力不從心,雖然後來症狀處理好了,但也讓他對『所有生物都是跟地球借時間來用』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悟。

 

黃玉明感謝老婆陪著他辛苦大半輩子,沒時間好好陪她,覺得對不起她。當年自己奮鬥,沒有時間跟餘力幫助別人,一直將遺憾放在心裡,現在有能力了,他要跟老婆去照顧獨居老人,如果可以照顧十幾、廿個人,就覺得很好。他生長的雙連埤還有田地在,他希望退休後回去雙連埤住,做沒有產值但是有價值的事。

附註

  • 註1:增氧設備之台語俗稱,可增加水中氧氣與製造水流。